APP下载

北京市鲟鱼鲑鳟鱼产业发展报告(四)

2020-12-20北京市鲟鱼鲑鳟鱼创新团队

中国水产 2020年12期
关键词:鳟鱼鲟鱼苗种

北京市鲟鱼、鲑鳟鱼创新团队

上接2020年11期

第三节 产业典型案例分析

一、种业开辟出了发展新道路

围绕“种业之都”建设,依托国家基础条件平台种质资源保存库华北分中心、北京市施氏鲟原种场、北京北水华通鲟鱼繁育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北京中科天利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加快新品种选育工作。2012年~2019年鲟鱼苗种总产量77406万尾,鲟鱼和虹鳟鱼苗种销售到湖北、广东、贵州、新疆、四川等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怀柔、延庆、房山等区县形成以种苗繁育为主,成鱼养殖为辅的冷水鱼产业格局。2019年底,鲟鱼苗产量为1.31亿尾,占全国总产量70%以上,销售至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产后加工大幅提升产品附加值

开展鲟鱼硫酸软骨素相关技术的研发,筛选出一种产酸能力更强、发酵液的残糖量更低、发酵上清液中的钙离子含量更高的菌种组(A1);开展鲟鱼骨硫酸软骨素抗肿瘤功效研究,结果表明硫酸软骨素对三种结肠癌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

在已完成的一些鲟鱼肉产品基础上,开发出更多口味。已完成推广的产品有鲟鱼骨丸、鲟鱼豆腐、面鱼、鲟鱼薯条4种。完善和丰富鱼糜制品种类,进行3种口味鲟鱼糜制品的试验,鲟鱼鱼糜制品列入国内大型活动保障供应产品名录。

利用央联E家网、果然公社、京东商城、微商平台,以及盒马鲜生、便利店、展卖等渠道,销售高档鱼子酱500多套、鲟鱼骨丸约10000kg、鲟鱼馅饺子约8000kg、鱼糜产品加工量10000kg,市场推广鱼糜产品10000个包装。发放鲟鱼食品宣传材料共6000余份。

第四节 产业发展政策与建议

一、产业发展问题及技术需求

(一)渔业发展空间受限

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发展背景下,受自然资源和政策的制约,2016年以来,我国鲟、鲑鳟的生产规模逐年减少。随着渔业生产成本较快上升,劳动力成本逐年增加,生态红线划定导致的养殖水面面积缩减,水面租金不断上升,农业用水即将收费,渔业生产中饲料、渔机等投入品也越来越多,渔业成本上升迅猛,导致水产品利润的上升空间受到了挤压,冷水鱼产业发展受限。

(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安全、优质、健康”是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好品相(外观指标、形体指标)、好口感(味道好)、安全化(无药物残留、重金属残留、致病微生物)的水产品更受消费者的偏爱,但目前通过绿色有机产品认证的鲟鱼、鲑鳟鱼产品不多,精深加工产品较少,品牌知名度不高,造成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发展空间受限。

(三)全产业链建设不足

提升全产业链建设是解决产业低效的根本之道,不论从产前、产中、产后的纵向链条来看,还是从水产品加工、水产品流通、渔业科技、信息服务、渔业休闲以及渔业文化等横向链条来看,渔业全产业链的提升空间巨大,在产业化、标准化、社会化、品牌化发展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先进技术应用不足

目前互联网技术还未深度融合到渔业产业链中,未形成“互联网+现代渔业”“互联网+休闲渔业”“互联网+体验渔业”等模式。大多数冷水鱼渔业企业、农户仍然停留在网络营销、水产品配送等环节,智能化养殖、渔业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未能得到有效推广与应用。

二、产业发展趋势及其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一)发展趋势

1.冷水鱼产业是生态产业,与北京农业生态化发展高度契合

冷水鱼一般生长在冰冷而纯净的水域里,水温不高于20℃,因其特有的生理循环系统,养殖投饵少,排放物少,生长缓慢,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极小,而且多数水域还可通过养殖冷水鱼来改善水生态环境,因此冷水鱼是典型的生态产业。近年来,通过简易工厂化养殖鲟鱼技术、微生态制剂应用技术、中草药防治技术等技术的推广应用,节水型、生态型、优质冷水鱼产业将稳步发展。

2.冷水鱼产业是关键产业,与新常态下的消费需求高度契合

针对不同年龄层的消费者开拓国内市场,通过精深加工及研发不同形态的产品,如鲟鱼即食风味休闲食品、能够开发儿童智力和抗心脑血管疾病的鲟鱼功能性食品,能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将成为我国水产食品的后起之秀,受到消费者青睐。

3.冷水鱼产业是战略产业,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功能定位高度契合

北京作为首都,科技优势得天独厚。以种业、信息化为重点,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是北京在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冷水鱼种业不仅是发挥首都科技和人才优势的产业,还是加快“种业之都”建设,引领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战略性产业。

4.冷水鱼产业是民生产业,与山区发展致富高度契合

多年来,困扰京郊山区发展的重要难题是如何处理好生态涵养、水源保护与山区脱贫致富的关系。如今,冷水鱼养殖已经被实践证明是可以实现山区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重要产业。一条小小的虹鳟鱼,拉动了整个北京怀柔地区蓬勃的餐饮旅游产业,经过三十年左右的发展,北京怀柔虹鳟鱼餐饮旅游产业已经初具产业规模,有效拉动当地农业经济和旅游经济的发展,也使虹鳟鱼成了北京怀柔地区旅游的一张名片。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大力推动冷水鱼产业发展,不仅是转变山区发展方式,促进山区致富的重要途径,更是当地居民、北京市民的利益诉求。

5.冷水鱼产业是休闲产业,与消费者休闲需求高度契合

北京冷水鱼产业发展至今,已经不仅仅是资源型农业产业,更是一种融合型休闲产业,越来越多承载了满足市民休闲需求、和谐城市建设需求、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等方面的功能。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的有序推进,立足北京四大中心功能定位,紧扣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的“打造京津市民1日休闲农业圈”,冷水鱼产业将继续向有档次、有品位的休闲产业跃升。

(二)亟待解决的行业问题

1.冷水鱼繁育体系建设迫在眉捷

北京市目前没有一家单位具有水产良种、苗种养殖性能测定、遗传质量评估的专业机构,主要依靠中央及其他省市区的水产种质检测中心开展相关工作。大部分水产原良种场的亲本无法进行种质鉴定,导致目前相关试验、良种认证工作停滞。现有种业企业设施薄弱,良种选育、培育、保存所必备的设施与设备缺乏,保种、育种能力较差。天然水域水产种质资源受城市化进程、生态环境变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资源逐步减少。种质资源缺乏科学保护,资金、技术力量和人才队伍相对分散。以鲟鱼种质资源为例,优质亲鱼缺乏成为影响鲟鱼生产效率及国际竞争力的突出问题,现存的大多数鲟亲鱼是养殖场早期滞销的商品鱼,几乎没有经过选育,品质良莠不齐,雌鱼怀卵量、催产率、繁殖周期以及产出苗种的抗逆性、生长速率等生产性状差异很大,生产效率低,亲鱼质量对产业发展的不利影响将越来越突出。

2.育种创新能力亟需提升

北京市鲟鱼、鲑鳟鱼创新团队,重点解决鲟鱼、鲑鳟鱼亲本保种育种、苗种培育、养殖技术、病害防治、市场行情、全产业链发展等问题,但育种创新能力仍需提升。一是缺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水产资源库和信息库。鲑鳟鱼种业原种依赖进口,没有形成稳定繁殖种群,处于“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的不良循环,水产苗种存在种质混杂,遗传性状不稳定等问题。二是育种技术手段亟需升级。北京水产种业研究虽从传统常规育种技术初步迈入领先生物技术育种阶段,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新品种选育工作中仍存在优异种质资源挖掘深度和广度不够的问题,分子设计与全基因组选择等育种技术手段有待进一步发展,育种大数据分析、信息化以及相关系统开发与应用不够,规模化高通量水产生物性状表型自动检测设备、育种芯片设计与制备仍然缺乏。

3.技术瓶颈问题亟需突破

一是鲟鱼育种周期长问题难以突破。鲟鱼性成熟晚,即使在养殖条件下性成熟年龄缩短一半,也要7龄以上,育种周期长是限制鲟鱼良种选育的最大障碍。因此,如何缩短良种选育的周期,实现良种快速产业化应用,是鲟鱼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二是冷水鱼品种单一化。国际上鲑科鱼类的养殖产量和产值一直稳步上升,养殖种类或品种相对比较稳定,大西洋鲑占养殖总产量60%以上,虹鳟占养殖产量的近30%。中国鲑科养殖种类达13种以上,但主要种类是虹鳟,占总产量的91%。长期的品种单一化,带来抵抗突发性疾病的巨大风险。三是土著鱼类开发没有形成规模,种质资源保护有待加强。

4.环境风险管控亟待提升

目前鲟鱼、鲑鳟鱼饲料主要存在营养成分不平衡,消化利用率低,多余的营养素排放导致养殖水体中氮、磷过多,造成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我国鲟鱼、鲑鳟鱼饲料系数在1.2左右,高于欧盟FCR为0.8~1.1的标准。饲料系数越低,说明饲料的转化率越高,因此降低饲料系数不仅可以节本,还可降低养殖水环境中氮、磷、BOD和SS的含量,降低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

5.国内消费市场没有打开

近年来,鲟鱼籽酱产品出口逐年上升,在国际市场占据了较大的份额,但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增长相对缓慢。鲟鱼子酱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主要销售渠道是高档酒店、西餐厅、使馆和大型超市等,主要消费人群是外宾、海外华侨及了解鲟鱼子酱的少数国内消费群体,国内消费市场还没有充分打开,消费人群较少。

6.产业陷入负债维持状态

今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商品鱼积压,养殖户无法正常开展持续生产,影响了上游苗种企业生产经营,鱼苗大量积压甚至死亡,但是场租、水电、人工等费用还必须支出,行业损失巨大,企业几乎都陷入负债维持经营状态。在疫情得到控制后,企业逐渐恢复生产,今年第三、四季度经营情况略有改善,但效益依旧不高。

(三)具体政策与建议

1.着力完善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

一是建设“遗传育种中心+原良种场+苗种繁育场”的水产种业体系,遗传育种中心负责种质资源保存,育种基础群体的收集、筛选,新品种培育体系建立,生长性状分析测定等基础性工作。培育的新品种转给原良种场进行良种扩繁,为苗种场提供育苗亲体。苗种繁育场负责培育苗种并向养殖场提供。二是建设北京市水产种质鉴定中心。利用北京的科技优势,以现有的重点实验室为基础,通过改造升级,建设鲟鱼、鲑鳟鱼种质鉴定技术研发和种质鉴定中心,支持企业参与建设水产种质资源库,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解决北京水产种业存在的种质混杂、遗传背景不清、良种选育滞后等问题,提升水产良种和苗种质量。三是重新启动原良种场认定工作,对良种场的亲鱼种群进行种质鉴定。四是强化政府部门保护水产种质资源的主体责任,对鲟鱼、鲑鳟鱼核心育种群,按照地方特有品种、地方优势品种及地方特色品种分级给予资金补贴。

2.加快水产育种技术集成创新

支持企业与优势科研单位建立育种协同创新平台,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和推广市场所需的优良健康品种,全面提高水产良种覆盖率,不断提供优质的水产品。针对主要养殖品种,应用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组关联分析、全基因组选择、分子设计育种等基因组育种共性技术创新,缩短育种周期。建立以产量、品质、抗病、抗逆、高饲料转化率等目标性状为主的现代水产基因组育种技术体系。探索鲟鱼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建立及在良种培育中的应用。

3.培育和引进水产种业龙头企业

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用“培育”和“引进”两条腿走路,加快打造一批育种能力比较强、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水产种业企业。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技术为依托、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种业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高种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4.加快制定各类水产种业标准

深入研究亲鱼培育技术要求,建立切实可行的亲鱼培育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使种业生产有章可循。加快建立西伯利亚鲟、施氏鲟、俄罗斯鲟、小体鲟和达氏鳇亲鱼的种质标准,并从形态生物学、细胞学和生化遗传指标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并据此进行亲鱼种质鉴定和管理。

5.着力解决鲟鱼种质混杂问题

对北京市主要养殖种类西伯利亚鲟、施氏鲟、俄罗斯鲟和达氏鳇等养殖亲本进行种质鉴定和遗传多样性评价,并用条形扫描码进行唯一性个体标记,建立纯系,并建立亲鱼档案,避免近亲繁殖。

6.提升水产种业绿色发展水平

科学规划养殖水域,大力发展节水减排、集约高效、种养结合、立体生态等标准化种苗场。借鉴天津、浙江等地的经验,制定符合水产养殖实际的尾水排放标准。引导和鼓励水产种苗场进行节水减排改造,逐步淘汰尾水超标排放的养殖方式,推广循环水处理设备和数字信息化设备的使用,以高标准设施和现代化装备提高产业生产效能,推进产业向生态节水方向转变。制定设施农业扶持政策,对水产种业企业升级改造设施设备给予扶持。完善农机补贴相关政策,将绿色健康养殖、苗种孵化及水循环处理的设施设备纳入农机补贴名录,促进企业育种能力提档升级。

7.加强环保型饲料技术研发

通过低鱼粉(12%~15%)沉性膨化饲料加工工艺参数模型的研究应用,降低饲料生产能耗,降低饲料成本,减少对养殖环境的污染,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根据鲟鱼、鲑鳟鱼的种类、发育阶段和生理状态精确地配制饲料,用酶制剂、益生菌等提高饲料营养成分的有效利用率,调整饲料配方,改进加工工艺提高饲料质量,生产出消化吸收率高、营养成分平衡、氮磷和微量元素等排放量少的高效环保饲料。同时,通过调节肠道的营养、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等技术,提高鱼体的免疫力。通过完善鲟鱼、鲑鳟鱼的投喂策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养殖对环境的污染。

猜你喜欢

鳟鱼鲟鱼苗种
关于溧阳市青虾“太湖2号”苗种扩繁体系生产情况的公示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历史时期长江上游鲟鱼资源的开发研究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年年有“鱼”
100岁的鲟鱼
聪明的鹰
新西兰鳟鱼生存之道: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宁夏银川市成为西北最大水产苗种集散中心 等
让鲟鱼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