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蜜蜂文化的多样化表达

2020-12-20何诗琳胡福良

蜜蜂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蜜蜂文化

何诗琳,胡福良

(1.浙江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1902 班,浙江 杭州 310058;2.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1 对蜜蜂情感的嬗变

提起蜜蜂,我们的脑中可能会不自觉地想起诗人罗隐的那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然而人们对于蜜蜂勤劳的这一夸赞并非历来有之。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人们对蜜蜂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变化,同时情感取向也是由褒贬掺杂走向赞美肯定,我们可以从历来的文字记录中窥见一二。

“莫予荓蜂,自求辛螫。” (《周颂·小毖》)) “蜹蚁蜂虿,皆能害人。” (《国语·晋语》) 这两句都选取蜂的毒刺狠蜇咬来暗指遭遇的欺诳、背叛等逆境或是危害,在先民的记载中,蜂毒和蜂蜇都曾是他们忌惮和警戒的象征,这或许与原始社会的人们用捣毁蜂窝、火烧成蜂等粗暴方式掠食时受到蜂群攻击的威胁有关[1]。

即便人们逐渐开始猎取蜂产品,且将蜂蜜、蜜蜂幼虫等列为敬奉给父母和君王食用的珍馐[2],但不少文学作品中描写的“蜂”仍蒙着一层贬义色彩,且一直延用到后世。对蜂的情感转变在于西汉至清末养蜂技术的代代发展。晋朝郭璞在《蜜蜂赋》头一回生动地介绍蜜蜂的生物习性及蜂产品的功能,赞美其为“贞之明族”“咀嚼华滋”。

在繁荣的唐诗宋词元曲中,蜂再次成为文人借以表情达意的对象。“但得蜜成甘众口,一身虽苦又何妨”(姚勉《咏蜂》)、“蚕老茧成不庇身,蜂饥蜜熟属他人。” (白居易《禽虫十二章》 (其四)) 等通过歌颂蜜蜂的辛勤付出、默默奉献来委婉表达对备受剥削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怜悯。“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李商隐《二月二日》)、“晴蝶飘兰径,游蜂绕花心。” (韦应物《与卢陟同游永定寺北池僧斋》),此时的蜜蜂则成为田园诗歌中风光秀丽的象征和文人墨客游山玩水时悠闲自在心境的映射。“无端掘下相思窑,那里是蜂蝶阵、燕莺巢。” (郑光祖《骂玉郎北》),蜜蜂同样被用来和莺燕并举指代美人香怀、旖旎情事。

经历了时代更迭,养蜂事业一直在曲折中进步,在蜜蜂教育的普及、特定的政治背景及西方文化的影响下,蜜蜂的“勤劳形象”越来越深入人心。如今人们提起蜜蜂,想起蜜蜂带给人类的丰富产品,总是不吝溢美之词,满怀着褒扬之意。

2 蜜蜂文化的多样表现形式

蜜蜂文化,是指与蜜蜂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蜜蜂为表现对象的文化形式。从古至今,蜜蜂不仅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也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源远流长、绚丽多彩的蜜蜂文化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2.1 绘画

中国画按照题材可以分为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3 类,花鸟画描绘的对象包括花卉、蔬果、草虫、飞禽等各种动植物。早期的花鸟画多为陶器上绘制的简单图形,从六朝至唐代,花鸟画业已独立成科,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画作的题材亦逐渐得以丰富。

蜜蜂虽然身形娇小,很少作为直接描摹的对象,但其作为采蜜授粉的重要角色也常常出现在花鸟画之中。现存最早的蜜蜂图即为五代画家黄筌的《写生珍禽图》,除了画谱、画稿类的工笔写实作品,蜜蜂常常与花卉一同入画,工笔和写意兼而有之[3],如黄维烈的《设色花蜂图》、徐邦的《凤仙蜜蜂图》、邹一桂的《蔷薇蜜蜂图》等,画作呈现出百花争艳、蜂飞蝶舞的情景,生机盎然,趣味横生。在欣赏这类画作时,人们往往一方面为画家的精湛技艺而赞叹不已,另一方面则流连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2.2 蜡染

蜡染是我国云南、贵州等地少数民族传统纺织印染的手工艺。我国利用蜂蜡制作印花布的历史可追溯至秦汉之际,《贵州通志》也记载:“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此外,在翻卷浸染中,自然破裂的蜡迹处会被染上天然花纹,形成“冰纹”,这种纹路清新自然,魅力独具。

蜡染图样丰富,色调素雅,风格别致,常用于制作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

纤纤素手,小小蜡刀,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承载着民族文化,绵延着民族风情。如今蜡染已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中国绚丽的民族艺术之花,也是蜜蜂文化与服饰文化结合的一朵奇葩。

2.3 音乐

蜜蜂认巢试飞或者分群飞翔时都会发出热烈的鸣声,那声音气势恢宏,宛如钟鼓鸣奏的乐曲[4]。在少数民族中,也不乏与蜜蜂相关的音乐创作,如流行在云南地区的《蜜蜂过江》,不同的民族分别采用口弦琴、唢呐等乐器演奏,描绘蜂群越江的壮丽场面,抑扬顿挫,激昂热烈。《黄鼠狼掏蜂蜜》则是彝族的一个小曲,通过旋律展现蜜蜂团结勇敢的品质。除了表现蜜蜂的生活,在各个民族的情歌中,蜜蜂还活跃在歌词的字里行间成为甜蜜爱情的象征。比如壮族歌曲中的“妹是桂花千里香,哥是蜜蜂万里来”,苗族歌曲中的“小河岸边花正开,蜜蜂千里寻花来,花儿不开蜂不采,妹不逗郎郎不来”等。

在壮族,还流传着蜂鼓和蜂鼓说唱。蜂鼓,腰细两头粗,因形状似蜂而得名,至今已有1 000 多年的历史。人们击打乐器的不同位置,可以发出或清脆或深沉的声音,陶瓷制和木质的乐器也呈现不同的音色。蜂鼓常用于器乐合奏、曲艺伴奏,是壮族蜂鼓说唱的主要伴奏乐器。蜂鼓说唱则是壮族民间一种特有的演唱形式,为一人多角演唱,表演者通常边奏边唱,声情并茂,别具风味。

2.4 舞蹈

在与蜜蜂的长期相处中,人们还模仿蜜蜂的行为并结合养蜂生产活动将蜜蜂元素融入到传统民族舞蹈的创作中。

在布朗族,相传天神把报答蜜蜂救命之恩的大任交给了他们的先民,为了纪念蜜蜂的这一功勋,布朗族不论男女老少都会在每年祭祀和年节时集体欢跳《蜂桶鼓舞》,通宵达旦,气氛热烈。

彝族的《黄鼠狼掏蜂蜜》、傣族《蜡条舞》,同样以优美动人的舞姿将蜜蜂的形象在舞台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在盛大的节日里载歌载舞,感恩着生活的甜蜜,祈愿着光明和幸福。

3 历史上几种典型的蜜蜂文化内涵

蜜蜂文化不仅有多样的表现形式,也包含了丰富的内涵意蕴。在历史长河中,蜜蜂曾活跃在古老的创世神话中,也曾被当作封建伦理的象征;它既是神圣的灵虫昭示着希望,也被用作教化生民的手段……追溯过往,小小蜜蜂所代表的内涵耐人寻味。

3.1 先民崇拜的“灵虫”

早在人类还处于原始时期时,就开始认识大自然中的蜜蜂,他们始终认为蜜蜂具有神秘的灵性,称其为“灵虫”“神虫”,崇敬它,赞颂它。在许多少数民族的传世神话中,蜜蜂的地位就十分显赫,比如壮族的《布碌砣的传说》、纳西族的《创世经》、独龙族的《人的来历》、彝族的《开天辟地》、瑶族的《万万年以前》[5]。这些神话都是人类幼年时期用幻想的形式对天地宇宙、人类自然所作的朴素描述,它们无一例外地赋予了蜜蜂美好的内涵,认为蜜蜂是天地间富有灵性的生物。

蜜蜂与当时人们的生活已经有了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在云南怒江及澜沧江一带生活的怒族更自称为蜜蜂的后代,将蜜蜂作为一种图腾崇拜。在怒族语中“别”是“蜂”,“阿起”是“氏族”,“别阿起”即为“蜂氏族”。相传怒族共同的女始祖“茂充英”便是蜂与蛇交配产下,她长大后又与虎、蜂、蛇等动物交配,繁衍的子嗣即成为蜂氏族[6]。怒族的图腾崇拜显然也是信仰“蜜蜂有灵”的自然崇拜,经宗教色彩的渲染成为血缘氏族之间联系的纽带。怒族人与蜜蜂的亲密关系,不仅是长期养蜂制蜡的结果,也与氏族内部的社会结构息息相关。

3.2 封建纲常伦理的象征

古人在长期对蜜蜂活动的观察中已经发现蜜蜂过的是社群生活,他们还将蜜蜂内部井然有序的社会体系和封建王朝的政治统治勾连起来[7]。

他们认为蜜蜂的社群内部同样可以类比于人类社会划分出三六九等,蜂王与群蜂之间构成一种君臣关系,即“蜂有君臣之礼、君臣之义[8]”。蜂王为君,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群蜂拱卫君主,为王而“徇忠死节”。宋代王元之在《蜂记》 也如是写道:“王之无毒似君德也,营巢如台,似建国也,子复为王,似分定也。拥王而行,似卫主也,王所不螫,似遵法也。王失则溃,守义节也。”

这种把蜜蜂王国人格化、封建化的思想从唐到清随着君权强化愈演愈烈,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教化人心、巩固统治的作用。这一方面体现了人们在养蜂实践中对蜜蜂社群的了解逐渐细节化、具体化,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技术和知识受限的情况下人们对蜜蜂的认识仍然缺乏科学的依据和指导,受到几千年来封建王权维护的等级制度浸染下的文化禁锢,对蜂群的认识存在不合理的臆测和谬误。

3.3 人际关系的模式

作为一种社会性昆虫,蜜蜂不愧为团体行为的动物楷模——它们聪明、勤劳、富有“集体主义”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蜜蜂内部组织精简,分工明确,每一个成员都各司其职,采蜜授粉更是有条不紊地两点一线;它们更注重团队协作,文明有序,发现蜜源时便呼朋引伴,个体遭到攻击时蜂群相拥而至,合力迎敌;它们也洁身自好,对外界环境保持警惕,及时排除异己和不洁之物。无论是繁重的采蜜酿蜜活动还是繁衍生息延续种族的使命都离不开集体的力量,任何一只蜜蜂也都不能脱离社群单打独斗,因此它们竭尽全力维护集体利益,为了家族的长久延续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冬天冻死在巢门外的雄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种代表着理性、逻辑、目标、坚守的生存模式和团结一致、荣辱与共的合作制度或许正是蜜蜂能够克服恶劣环境、度过生存危机,在地球上生息数亿年而不衰的重要因素。尽管蜜蜂的行为大多可能出自动物生存本能,但不得不说,若从社群和人际交往的角度加以升华,这种模式或是人类集体主义思想的滥觞。在长久的发展中,蜜蜂的智慧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蜂农的观念,蜜蜂精神甚至成为当代企业所呼唤的力量。

4 结语

蜜蜂知识,不应当只局限在科学范畴,我国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积累下的多彩蜜蜂文化同样令人瞩目。瑰丽的神话传说、通俗的寓言故事、珍贵的经典文献、古老的遗存实物……都真实地记载下蜜蜂文化在人类文明历程中的点滴印记。它们历经风雨,代代流传,以独有的魅力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等各个领域,让我们在探索神秘的蜜蜂世界的同时,得以拨开历史的烟尘,歆享迷人的蜜蜂文化!

猜你喜欢

蜜蜂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向一只蜜蜂道歉
谁远谁近?
蜜蜂
蜜蜂蜇人后还能活吗
蜜蜂
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