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首都园林绿化的发展路径

2020-12-20韩炳越王建炜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园林绿化公园绿色

王 剑 ,韩炳越 ,王建炜 ,刘 华

(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44;2.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 100013)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与此同时,首都园林绿化事业也取得了优异成绩,从核心指标、规划设计水平、建设品质、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升.步入新时期,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篇章,对首都生态绿色发展、园林绿化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路径.

1 首都园林绿化的发展概况

北京是一座拥有3 000多年历史的古都,遗留下众多著名的园林遗产,包括以三山五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以什刹海、大觉寺为代表的公共园林以及以王府花园为代表的私家园林,这些都是首都园林绿化的历史财富和宝贵资源.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首都园林绿化建设快速发展,公共绿地总量[1]由1 512 hm2增长到85 286 hm2.回顾70年历程,首都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可归纳为缓慢发展、规模增绿、绿色引领三个阶段.

1.1 缓慢发展阶段(1949—1978年)

在1949—1978这30年间,由于受到经济基础条件、3年自然灾害、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园林绿化发展较为缓慢,但北京市委市政府依然提出“普遍绿化、重点提高”“大地园林化”“以园养园”等方针政策,推进了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2].

1.2 规模增绿阶段(1978—2016年)

1978年改革开放后,经济水平全面提升,在经历了国庆35周年、50周年、60周年,举办亚运会、奥运会,召开APEC会议等重大节庆、赛事、国际会议等活动的考验与洗礼后,首都园林绿化建设突飞猛进.1980—2008年[3],公共绿地面积由4 480 hm2增到23 052 hm2.随着持续推进城市公园建设,提出并实施郊野公园、百万亩造林等园林绿化发展政策,首都园林绿化实现了大规模增绿,形成一批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代表的园林绿化杰作.截止2018年底[1],全市绿地面积已达85 286 hm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3 m2/人.

1.3 绿色引领提质增效阶段(2016年—)

2016年之后,特别是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强调“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更突出瘦身健体、疏解整治缓解大城市病的思想,更重视生态效益、绿色本底营建,战略性布局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的两翼腾飞的新格局,使首都园林绿化步入绿色生态引领城市健康发展、提升品质增加城市生态效益的全新时代.

2 新时代背景下的国家发展理念

2.1 京津冀协同发展理念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总书记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大决策部署.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4].北京市高度重视跨区域协调发展,强调携手津冀共同推进加强京冀、京津交接地区的生态建设管控.

2.2 生态文明理念

纵观世界发展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2016年8月19日,习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绿水青山不仅是金山银山,也是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保障”[5].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关乎人民的福祉,关乎民族的未来.北京市积极落实生态文明发展观,明确“一屏、三环、五水、九楔”的市域生态空间架构[6].

2.3 人民城市理念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7].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城市是人民生活的重要载体,要做好城市工作,建设公园城市,优化城市绿色休闲游憩的服务供给,让老百姓走出来就像在自己家里的花园一样[8],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

2.4 文化传承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和精神命脉,她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城市的发展纵贯古今、历经千年,是千年文化的重要依托.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结合城市未来发展先进思想,传古烁今,实现古今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形成永葆青春活力和时代魅力的千年城市.

2.5 城市信息化管理理念

城市是一个国家的缩影,是经济发展的载体,是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承担者;城市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兴衰.新时代科学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城市管理更应强化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标准,更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3 新时代首都园林绿化的发展路径

3.1 区域协同,强化生态本底建设

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理念,首都园林绿化发展要着眼于更广阔的空间视野来谋划首都生态建设的未来,放眼于京津冀来营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绿色基底.

(1)加强统筹首都西北山区生态保护.首都西北部区域是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重要保障区,是首都生态环境的绿色屏障.加强昌平、怀柔、密云、平谷、门头沟、房山6个区与周边河北交界区域的统筹治理,严控城市开发建设,在区域中尤其是官亭水库、洋河、潮河、白河等重要生态敏感区,加大生态林保护建设,实施低效林改造、林地抚育更新,提升生态质量.同时,全面梳理、整合保护地资源,严格保护资源禀赋卓越的自然、人文资源,形成京西北、京北和京东北的三大保护地集群.

(2)加强统筹首都东南平原生态建设.首都东南平原区是林、田、水、湖等多自然要素集聚区域,是防止京津冀城市组团粘连发展的生态隔离区.加强顺义、通州、大兴、房山4个区与周边河北、天津交界区域尤其是北三县地区的生态管控力度,打通九条大型城市生态走廊,结合永定河、潮白河、拒马河、北运河等湿地资源,形成环市界的大型森林湿地环带.

3.2 多元融合,优化绿色空间网络系统

基于生态文明理念,首都园林绿化发展应构建多类型、多层次、高品质的市域绿色生态空间体系,搭建首都绿色空间的四梁八柱.

(1)加强市域山水林田湖草全自然要素的保护与整合.首都是山水林田湖草全生态要素集聚的、典型的大城市代表,加强市域自然要素的保护与整合对于提升生态服务功能、优化生物栖息环境至关重要;应通过生态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强化生态保护的刚性约束,强化生态底线管理,强化生态网络的搭建,不断提升区域生态质量.

(2)科学高效推进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新一轮百万亩造林是优化首都自然环境、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重大工程,应加强科学合理选地,关注并聚焦“一屏、三环、五水、九楔”的市域绿色空间结构地区、浅山区等生态敏感地区和冬奥会、临空经济区、城市副中心等城市重大发展地区,集中连片、大规模实施平原造林;突出自然高效营林理念,通过新旧融合激活生境孤岛、廊道相通搭建迁徙通道、复层异龄混交营造近自然生物群落等策略,构建稳定、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大幅度提高林地规模与质量[9].

3.3 以人为本,构建绿色休闲游憩体系

基于人民城市理念,应全面实现公园城市建设的伟大构想.公园城市建设不仅是城市转型发展的创新模式,更是市民共享绿色福祉的重要依托[10].北京作为大国首都更应该是全国公园城市建设的示范与样板.

(1)全面系统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新时期首都应突破固有公园发展模式的思维束缚,构建层级丰富、类型多元、近邻便捷、城乡共进的公园游憩服务体系,在继续推进市域郊野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自然公园建设的基础上,应全面系统地加强五级城市公园服务体系的构建,满足市民日常生活游憩需求:结合一道城市公园环、新城新区绿心建设等,构建多个类似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城市副中心绿心等城绿相嵌,文化、体育等城市服务设施与绿地融合的大型绿色开放空间;结合非首都功能疏解整治、防护绿地公园化,建设一批功能丰富多元的城市公园,实现大型公园(>10 hm2)、中型公园(5~10 hm2)、小型公园(0.5~5 hm2)均匀布局、星罗棋布、绿道串联的城市公园体系;结合“留白增绿”的小型地块(<0.5 hm2)、附属代征绿地建设,在居住、办公等人群集聚区域,形成一批近邻便捷的口袋公园.同时,突出公园的科普教育展示、体育运动健身等多元化功能,加强植物园、运动公园、儿童公园、主题特色公园等专类公园的建设供给.

(2)特色、集约推动镇村公园发展.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用地规模较小等制约,北京镇村园林绿化,尤其是公园绿地建设相对滞后,但与城市相比,镇村拥有着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11].因此,区别于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发展模式,镇村公园绿地建设应以<5 hm2的小型公园为主,实现300 m公园服务全覆盖;同时结合镇域自然环境、产业发展等特色,统筹考虑镇村长远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构建绿产共兴的镇域特色主题公园,实现美丽镇村、绿色镇村的美好愿景.

3.4 追溯历史,恢复古都绿色空间格局

基于文化传承理念,深入挖掘北京古都的历史文化特色,依托绿色空间营造、景观景点风貌展示等手段,传承千年历史文化,展现国家发展新面貌,打造传古烁今、时代魅力的千年城市金名片.

(1)全面恢复“北山南苑、一区三带”的古都历史绿色空间格局.历史沧桑已越千年,北京作为辽、金、元、明、清五朝古都逐步形成了以北部青山、南部苑囿,中部三山五园地区、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为重大绿色遗产的古都历史绿色空间格局.结合丰台、大兴两区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南中轴森林公园等建设,形成林苑、水苑、田苑融合的大型绿色空间,恢复历史南苑的空间格局意向;精心保护好三山五园地区和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沿线重大历史遗产,通过遗产融绿优化遗产保护利用模式,恢复重要文化景观风貌,形成一批以长城国家公园、西山国家公园、八大处、永定河森林湿地公园、白浮泉遗址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等为核心的新时代首都大型绿色空间[12].

(2)全面恢复“轴、坛、城、水、园”古都核心区绿色空间格局.通过中轴线景观环境整治、疏解腾退恢复九坛八庙空间格局、四重城廓绿色城墙构建、历史河湖水系恢复、历史私家园林修复与开放,全面恢复古都核心区的绿色空间格局,形成两轴传古今、碧水绕京华、名园复风韵的古都绿色风貌.

3.5 多规合一,营造集约高效管理体系

基于城市管理理念,首都园林绿化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多规合一、规划管理审批、项目台账建立、资源动态监测、建设养护管理等方面,搭建市区两级联动的信息管理平台,开展动态维护,确保各项工作内容的落实、反馈与修正.其中,要全面系统梳理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重叠情况,全面系统梳理林地、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等园林绿化资源与一般农田、水域等规划重合、被建设用地占用情况,夯实资源本底、科学统筹、统一规划、明确责权、有效管控,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为后续智慧高效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4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首都园林绿化建设是实现“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与“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发展目标的强有力支撑和坚实后盾.必须解放思想、开阔思路,从更广阔的视野、更自然的环境、更系统的公园、更长远的眼光、更智慧的管理五个方面攻坚克难、不懈努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北京绿色篇章.

猜你喜欢

园林绿化公园绿色
绿色低碳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市政道路园林绿化施工要点与养护
园林绿化施工优化探讨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在公园里玩
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思考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一见如故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