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文物南迁记
2020-12-19那志良
那志良
太和殿前打包好等待运走的故宫文物
2020年是故宫建成600周年,这座中华瑰宝库有着无数荡气回肠的传说,而在它所经历的沧桑岁月中,“故宫守夜人”用智慧和汗水保护它的故事,最为动人——
一
故宫博物院同仁正在高高兴兴力谋发展的时候,“九一八”事变发生了。人人都认为这是一件大事,日本人的野心,绝不会因得到我国东北而满足,平津难免有战事发生,文物的安全,是大可顾虑的事。大家一致的意见,是早做准备,必要时,搬离这危险之区,找个安全地带保存。
宫里东西之多,真是无法计算,全数搬走是不可能的,只有先把最重要的东西,装好了箱,将来一经决定要搬,马上装车,如果不搬,把东西放在箱里,也没有关系。
工人正在将内阁大库未经整理的档案搬出,准备装箱
谁也没做过大规模搬家的工作,古物馆同仁商量的结果,是先请总务处买木箱、棉花、稻草、纸张、绳子、钉子之类的用品。只是怎样装,大家有点担心,万一装得不好,运出去后,都打碎了,如何交代?有人想出办法来,去找古玩行里的人,那些曾做过出口生意的,请他们来装,也许比较安全些。
开始的那天,装箱工人来了,我们派人到总务处领东西。领来的箱子,是盛过香烟用的旧木箱,用手一扶,有些晃动,这种弱不禁风的箱子,怎样装古物?再看棉花,是深灰色的,已然没有弹性,用手一撕,灰尘、细棉到处飞。
装箱工人工资很高,以专家姿态来装箱,还时不时教训我们一番。装了几天,我们有了意见:
一、装箱用黑棉花,对于文物安全有问题,因为它已失去弹性,而且对于工作人员的健康也有影响,建议改用新棉。
二、箱子用装纸烟的旧箱,木板既薄,容易破坏,箱子装好,仍然摇摇晃晃,颇有危险,建议改用新箱。
三、装箱工人费用太多,他们的装箱方法,我们也学会了,用不着再请他们装,建议改为自己装。
以上的意见,全被采纳了。
二
刚刚装箱的时候,大家并没有十分紧张,以后时局愈来愈坏,大家才赶装起来。三馆装箱之外,秘书处也加入装箱。他们装箱,真是迅速无比,每天每一组可以装20多箱,我们很奇怪,他们怎会有这样好的成绩,后来才晓得,他们没有经管过古物,对古物一无所知,所以他们少了选择的程序,进入宫殿之后,把十几个箱子排起来,叫工人把下层的稻草铺好,找同类的东西装,例如这次装花盆,便一律装花盆,每箱里先放个大花盆,大花盆里面放些棉花,各装入一个小花盆,把花盆内外用棉花塞紧,加上一层较厚的稻草,就可以钉牢加封了。若是装织锦,便完全装织锦,数一数每箱需要几卷,照数分装入各箱之中,稍加塞紧,便成功了,因为织锦是不怕摇动的。他们的主意真不错。
装箱日久,故宫博物院这帮较年轻的人,一个个都变成装箱专家了,对于任何文物,都有一套装箱方法。例如,填白脱胎瓷器,薄得像电灯泡,像蛋壳,他们的包装方法是先把一块厚棉花垫在下面,放上一只脱胎瓷碗,碗里铺一层薄棉,再装入一只,然后用棉花把这两只碗裹起来,用纸包好,系上绳子,放在一旁。照样包若干之后,把木箱拿来,最下面铺一层厚稻草,草上放一层厚棉,把包好的一包包瓷器摆好一层,然后把包与包间,以及四周,都用棉花塞紧,再铺上一层棉花、再放上一层瓷器,也照下层一样塞好,上面又盖一层棉花,一层稻草,最后把箱子钉好加封。这种装法,经过多少次的迁运,从没有发现破损的事情。
各馆处忙着装箱,装了一些什么东西呢?古物馆的有瓷器、玉器、字画等,图书馆的有文渊阁《四库全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等,文献馆的有清史档案……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秘书处也派组去装箱。他们的箱子无法分类,我们只能从箱外编字知道个大概。例如,“长”字是在长春宫所装,“太”字是在太庙所装,“皮”字是处理宫中物品时没有卖出去的皮衣,“墨”字里面是墨,“永”字里面是珠宝。
这些日子,故宫门前,不见参观的人,只见一车车的空木箱,一车车的棉花往神武门拉,于是故宫文物就要运走的消息,传遍了故都。这个消息的传出,给故宫博物院招来不少麻烦。北平各界,群起反对,他们认为,文物虽然重要,比不了人民与土地,政府要把古物运走,是不是准备放弃国土,遗弃人民?有人甚至说,政府赶走了宣统皇帝,就是为了这一批宝贝。种种谣言,不一而足。
政府的看法是认为,将来平津难免一战,故宫文物,是我国数千年来的文化结晶,毁掉一件,就少一件,国亡有复国之日,文化一亡,便永无复国之望了。现在情势,古物留在那里,只有损失的危险,没有一点好处,何不给它找个安全地点存起來呢?
这些话始终得不到谅解,公开反对之外,继之以恫吓。院中时常接到怪电话,警告如果起运,将会在铁路沿线埋炸弹;被派定押运的人,也常接到电话,被恐吓:“当心你的命!”我便是其中之一,家里的人有意拦阻我,叫我辞退这押运工作,我不以为然,他们不过是吓唬人而已,怕什么?
三
到了1933年1月间,有一天,忽然传来通知,说明天开始装火车,叫大家准备,也叫押运的人,携带自己的随身衣物。
一清早,我们把第一批准备运走的箱子装上车,等候起运。天黑了,仍无消息,得到的通知是卸下来入库。又忙了半夜才完,大家也没有办法回家了,分别回自己办公室去,天南地北地聊,不觉天亮了,大家各自回家睡觉。
2月4日,得到了确实消息,要2月5日夜间装车,2月6日起运。
为什么要夜间装车呢?第一,谣言太多,倘若真的有人破坏,后果堪虑,夜间,街道上车马不多,可以用戒严法肃清车辆行人。第二,车站上情形复杂,夜间没有客车开进开出,容易维持秩序。大家接到通知,又忙起来。
2月5日中午,大批的板车,拖进院里来。我们用了几小时把各车装好,等待天黑以后启运。天黑了,警察局来了电话,说外面已经戒严了。车辆开始移动,一辆接着一辆,陆续地出了午门,在暗淡的灯光之下,缓缓前进,除了运古物的车子外,看不到别的车子;除了警卫人员以外,没有行人。
2月6日清晨,第一批文物,由北平出发了。这一次的押运总负责人,是秘书处的秘书吴瀛先生,各馆处也派人来参加。这一次的行程,非常顺利,沿途除特别快车之外,一律要让古物专车先行。到浦口后,吴先生下车到南京去了,留我们在车站等候指示。
等了四天,才有消息说,关于这些文物放置的地点,政府还没有决定,等开会决定。
一直到3月中旬,才经中央决定,所有档案部分,暂且放在行政院的大礼堂,其余的全部运往上海。我们先把档案运到行政院,然后把其余的在浦口装船。船是由招商局所派,名叫江靖,是一艘老船。虽是下行船,开得并不快,大家在甲板上,观看两岸风景,处处秀丽,进入黄浦江之后,上海的高楼大厦,尽在眼前。
船停靠在招商局的码头,第二天卸船,我们看码头上的工人,依次而行,秩序井然,费了一天时间,把所有箱件一齐卸下船装入库房。我们与在沪人员点清了箱数之后,我们的责任告了一个段落。大家回北平之后,又加入了继续迁运的工作。
(摘自《故宫五十年》,民主与建设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