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耶鲁大学名教授,竟然爱上闯红灯?

2020-12-19张丰

青年文摘 2020年16期
关键词:小道闯红灯斯科特

张丰

去年在日本访学时,有时候在无人的小道等红绿灯,心中告诉自己,一定要有耐心,即便沒车,也要等下去。有一次红灯时间特别长,和我一起等的两个日本人放弃了,走向下一个路口。我又等了20秒,红灯才变绿。

我以为这就是文明的表现。和日本友人聊天,赞叹他们守秩序,友人回答:“日本人守秩序到了死板的程度,也不是件好事情。”这位我非常尊敬的师友,有时候会学习一下中国人的“灵活”,比如,排队候车的时候,他会先打探一下四周,哪个队伍排得最快。

如果我能早一点读到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斯科特的《六论自发性》,或许就不会对等红绿灯那么痴迷。斯科特在荷兰旅行的时候,小道没有车,他毫不犹豫就闯了红灯。朋友大惊失色:“詹姆斯,你这样会教坏小孩的。”他回答:“那好吧,下次有小朋友在的时候我就不闯红灯了。”

斯科特闯红灯并不是一种习惯,而是一种试验,或者是故意为之。1989年,斯科特在民主德国待了一段时间,研究那里的农村。在小镇上,他发现了“奇怪”的一幕。因为红绿灯按照白天的交通状况设置,到了晚上,好几十个人一起等绿灯过马路,但一辆车都没有。作为一个美国人,他仗着自己不懂德语的“优势”,闯了红灯,果然遭到了大家的痛斥。

他并非不懂得现代交通规则,这是他在学习德语时搞的恶作剧,但是也促使他思考:是否所有的规定,都应该不假思索地予以执行?荷兰曾做过一个实验,取消一个路口的红绿灯,改为“落后的转盘”,结果交通更加通畅,而交通事故也大大降低了,因为所有开车的人,都不得不小心驾驶。

斯科特认为,自己和荷兰的经验都未必值得推广,他只是借此想提醒大家,对所有的“规定”或者法律,不放弃思考的权利,不要把它们当成先验的原则加以接受,而是要时时反思,保持思想上的冲击力。

《六论自发性》探讨的就是这样的问题。这是一本随笔,充满了个人经验、故事和趣味。所谓“自发性”,通俗解释,就是“没有政府、法律等现存的现代性系统”的情况下,个人和社会靠什么能够更好地组织起来?斯科特心目中人类最理想的生存状态,是小企业主、店主、靠自己手艺吃饭的工匠。他们和白领或者“中等收入者”比起来,收入不见得更高,可能也更加辛苦,但是拥有更多的“自主”与“自由”,最起码没有被一个老板每天盯着后脑勺监工。

在21世纪,这种理想看上去显得更加遥远了,因为现在已经是大企业的天下。在这次抗疫中,任何一个社会成员都会认识到,政府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如何提升效率。当今世界的一些大问题,比如,登月或者上火星,靠小业主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社会分工已经如此深入,个人在“世界”面前,显得越发渺小了。

不过斯科特也注意到了问题的另一面:大企业很少有自己能够创新的,他们往往是通过收购来“收割”创新。大企业的价值,在于整合和链接,为社会创新创造条件。“自发性”是人与人、人与企业合作的关键。

一个“自发性”充足的社会,一定更有创新的活力。对个人来说,有必要向斯科特学习,当然,学的不是闯红灯,而是面对世界时如何保持新鲜感,如何不断回到那些最基本的问题。

(摘自2020年4月28日《中国青年报》,黄鸡蛋壳图)

猜你喜欢

小道闯红灯斯科特
呆伯特
美丽的小道
何刚的诗
苏州博物馆西馆:过去与未来,唤醒穿梭窄巷小道的回忆
打 车
避免跟车闯红灯的地面车道线
“我不再闯红灯”
唐小道的爱情
曝光闯红灯行人值得借鉴
湖人主帅斯科特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