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在天,纵横万里
2020-12-19孟琢
孟琢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是中国人心中十分神圣的一种动物。腾云驾雾、行云布雨,让人充满遐想。“龙”聚集了各种美好神奇的品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在汉语中,龙有着很好的寓意——龙腾虎跃、龙马精神,都用来形容精神饱满、神采飞扬的状态。那么,中国古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想象出龙的形象呢?
早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龙”字。它是一个典型的象形字——弯弯曲曲的身体、张开的口部、高贵华丽的龙冠,这是古人对龙最早的想象!汉字代代相传,繁体字中的“龍”始终传承不变。直到汉字简化,由于“龍”太难写,才简化成今天的样子。
“龙”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许慎描述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从种类上看,龙也是一种“虫”,它身上有鳞片,是“鳞虫”中的老大!尽管是虫,但龙变幻莫测,有时看不清它的样子,有时又出现在你面前,清清楚楚。龙的长短粗细,可任意变化,它既能飞上高天,也能潜入水底,春天时振奋于长天之上,秋天里沉潜于深渊之中。
上天入地,千变万化,龙真是一种难以把捉的动物!正因如此,古人也往往用龙来比喻那些高深莫测的人物。相传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见过老子。与老子谈话归来,弟子们问他:“老师,您觉得这位老子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孔子长叹一声:“老子,其犹龙邪!”在孔子看来,他知道野兽善于奔跑,鱼儿善于游泳,飞鸟善于翱翔。但龙隐身于厚厚的云层中,高深莫测,难以把握。
你看,这就是孔子口中的老子——孔子是儒家的創始人,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儒道两家在一开始的时候,惺惺相惜、互相尊重,儒道互补也成为中华文化的基本格局。同样,在《三国演义》中,鼎鼎有名的诸葛亮被称为“卧龙”——他还没出山,就像龙躺着休息,一旦出山,必然是飞龙在天,大放光彩!除了形容高人,龙还是皇帝的象征。《周易》中说:“九五,飞龙在天。”龙高飞云端,皇帝是地位最高的人,因此,古人把帝王叫作“九五之尊”。在中国古代,皇帝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和龙挂上了钩——坐的椅子叫龙椅,穿的衣服叫龙袍,皇帝的身体叫龙体,表情叫龙颜,甚至还有龙马桶、龙内裤……
(“章黄国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