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学模式培养的1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与思考
2020-12-19郑少燕庾志康方燕君杨棉华陈茂怀
郑少燕,庾志康,方燕君,杨棉华,陈茂怀
(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 汕头 515041)
2002年以来,汕头大学医学院(以下简称汕医)积极与国际医学教育接轨,开展教学改革,“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批准立项。新的教学模式以系统为基础,将14门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整合为12个模块,安排学生于第8~9学期进行临床实习,强调临床技能训练和早期接触临床,学生于第10学期回校学习基础课程,彻底改变了“以学科为中心”和“老三段”的传统医学教学模式[1]。汕医坚持精品教育办学思想,将“医德医术兼优、爱心奉献济世”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努力培养卓越医学人才[2]。本文旨在分析接受新教学模式培养的2007—2016届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客观评价教学效果,完善教学模式,探讨可能影响医学生就业的因素,为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2016届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共1 035人,其中,2007届 220人,2008届 101人,2009届 73人,2010届 71人,2011届 102人,2012届 81人,2013届 80人,2014届 94人,2015届 103人,2016届 110人。
1.2 研究内容
1.2.1 毕业生就业情况 包括就业单位层次、是否转行、是否继续深造3方面。
1.2.2 就业地区情况 包括就业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生源地就业情况等几方面。
1.3 研究方法
建立毕业生毕业去向数据库,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就业情况
2.1.1 就业单位层次情况(见表1) 2007—2016届本科毕业生中,共有680人从事临床工作,就业单位多为二、三级医院,占94.26%,三级医院所占比例最高,为52.94%。
表1 毕业生就业单位层次情况[n(%)]
2.1.2 转行情况(见表2) 2007—2016届本科毕业生转行率为5.41%,每年转行人数不多。
表2 毕业生转行情况
2.1.3 深造情况(见表3) 2007—2016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为25.02%,其中2010—2016年深造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2.2 就业地区选择与生源地就业情况(见表4)
从事临床工作的680人中,在广东省内就业的占95.30%,其中在珠三角地区和非珠三角地区就业的分别占50.15%和49.85%;留在生源地工作的489人,留在非生源地工作的191人。留在非生源地工作的191人中,95人选择在经济较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占49.74%。
表3 毕业生深造情况
表4 毕业生就业地区选择与生源地就业情况
3 讨论
3.1 毕业生就业特点
3.1.1 就业单位层次高 2007—201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多为二、三级医院,占94.26%,三级医院所占比例最高,为52.94%。这可能与汕医社会知名度高以及实行新教学模式以来教学质量提高,毕业生岗位胜任力和医学技能、临床思维得到相关单位的认可息息相关[3];也与毕业生个人发展等因素有关,如毕业生渴望进入中心城市、条件较好的医院工作学习,以使自身医学知识水平、临床技能、诊断能力等得到提升。
3.1.2 绝大多数毕业生从事临床工作 2007—2016届本科毕业生中绝大多数人从事临床工作,转行者仅占5.41%,明显低于其他专业。原因有:(1)医学专业性强,就业面较其他专业窄,因此该专业毕业生多选择临床工作;(2)医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学习时间长,学习目的性较强,就业思路狭窄,不敢贸然转行;(3)医生职业社会地位高、工作稳定;(4)学校就业率高,生源质量好,毕业生竞争力强,大多数人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3.1.3 毕业生深造率呈上升趋势 2007—2016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为25.02%,后5年深造率呈逐年升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医疗卫生行业对学历层次要求越来越高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制度的建立使医学生就业压力变大,通过考研提高学历层次同时完成规培已成为绝大多数本科毕业生的首选。近年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各用人自主权增大,医院市场化程度大幅度提高,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引进非常谨慎,要求也越来越高,本科毕业生基本被排除在三级甲等医院的大门之外。医学教育周期长,人力、财力投入都比较大,个人与家庭的期望也比较高,面对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落差,很多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推迟就业的同时通过读研提高自身价值和竞争力,希望毕业后进入一个更高、前景更好的平台[4]。
3.2 就业地区特点
3.2.1 广东省内就业比例高,珠三角地区与非珠三角地区人数相当 在广东省内就业的毕业生总数为648人,占95.30%。其中,就业地区位于珠三角地区与非珠三角地区的人数分别为325人和323人。这可能与毕业生大部分为广东省内学生有关。此外,广东省作为沿海发达地区也是吸引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3.2.2 生源地就业比例较高 毕业生选择回生源地工作的现象较普遍,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离家近,方便照顾家人,陪伴父母,尽子女之责;(2)对当地的工作单位以及环境较熟悉,便于更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多数人有故乡情结,更愿意为家乡做贡献;(4)在学校所在城市没找到适合的工作。
3.2.3 选择在非生源地就业的毕业生更愿意在珠三角地区工作在非生源地工作的191人中,49.74%的人选择在珠三角地区工作。珠三角地区相对于省内其他区域对毕业生吸引力更大。该地区经济发达,现代化程度高,城市建设好,人才需求量大,就业机会多,发展空间更大,因此毕业生更倾向于在珠三角地区就业。由此可见,城市发达程度和医疗资源情况可能是毕业生选择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3.3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3.3.1 加强综合素质培养,扩大就业范围 医学生是高校中相对特殊的群体,其学习时间长、学业任务重、专业目的性和职业倾向性明确。有的学生对医学专业并不感兴趣,当初迫于父母压力或其他原因选择学医,毕业后放弃又自觉可惜,所以不敢随便转行;有的学生视野窄,觉得除了当医生外,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所以,学校应加强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适应多种岗位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毕业后创业;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和就业服务,通过多渠道拓宽学生视野,扩大就业范围[5]。
3.3.2 加强考研指导,提高毕业生深造率 随着医学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也发生改变,对学历层次要求日益提高,这也使得考研和参加规培提高学历层次成为绝大多数本科毕业生的选择。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应加强考研指导,引导毕业生适应社会和制度变革,满足用人单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