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旱地区造林技术与可持续发展探析

2020-12-19李日

防护林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干旱地区树苗抗旱

李日

(山西省大同市恒山林场,山西 大同 037400)

近年来,受大气环流、全球气候变暖及人类肆意破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干旱频发,导致土壤沙化、水土流失等,严重影响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制约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1]。抗旱造林可以抗沙、防风、改善空气质量、维护生态系统平衡[2]。因此,提升植树造林技术与管理水平,恢复和保持我国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对实现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干旱地区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

1.1 干旱地区造林的社会意义

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职责,森林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其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已认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森林资源保护。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借助先进技术将森林资源由传统管理逐渐转向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管理,极大提升了林业的管理效率。林业的稳定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各种生活必需的物质资源[3]。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逐渐提高,生态保护意识不断提升,各地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动。现代林业的发展目标就是逐渐构建人类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系统。良好的林业生态系统,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温度、涵养水源、控制风速等功能,因此通过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1.2 干旱地区造林的环境生态意义

森林可对雨水径流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特别是暴雨天气,在地表植被的作用下,可大大减轻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干旱区造林可增加生物多样性,使各种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林业的健康发展,重要的生态功能就是可以为各类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场所,满足其生长繁殖的需求。丰富生物多样性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生活物质资源,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为人们提供工业原料、果品药材等;此外,生物多样性提高也利于一些濒危动植物的保存,对延续生物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干旱地区造林技术

2.1 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

干旱地区造林在选择树种时应充分考虑树种的适应性、耐干旱性、抗寒性及生长周期等因素,这直接关系到造林工程的规划是否取得成效[4]。因此树种的选择要考虑以下4个方面:首先,要选择抗病虫的树种,避免采用易发生病虫害的树种;其次,要选择抗旱能力强的树种,适宜在干旱条件下生长,如针叶类应选择油松、侧柏等。灌木类树种应选择文冠果和沙棘等。阔叶类树种应选择枣、榆、白蜡、椿树及胡杨等;第三,选择乡土或引进的适生树种;第四,尽量选择价值较高的树种,在干旱地区造林主要目的是改善气候环境,使更多树种能在该地区健康生长,使林业规划取得长效。

2.2 确定造林时间

要根据树种生物学特性,确定造林时间,才能保证苗木栽植成活率,从而保证造林工程取得良好成效[5]。春季气温开始回升,土壤会逐渐解冻,土壤水分相对充足,有利于苗木生长,应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及气候特点,在雨季前着手造林工作,从而保证造林的成活率。因此,大部分地区最佳造林时间在春季4—5月。

2.3 改善土壤环境条件

干旱地区土壤水分较少,养分缺乏。因此,为取得旱区造林工程的成功,首先要改善土壤贫瘠的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土壤条件[6]。地势较平坦,可全面整地;地势变化较大可采用局部整地。

2.4 严格控制苗木质量

苗木质量是影响成活率和造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要严把质量关。干旱地区造林要尽量选择经过一定抗旱锻炼的优质树苗,这部分苗木具有极高的木质化程度,可应对干旱气候。起苗之前应先浇透水,要保证足够的起苗深度,尽量避免伤害根系。尽量随栽随起。如需要从其他地区调配,则要做好相应保护措施,尽可能缩短运输的路程和时间,以防苗木失水。

2.5 控制造林密度

干旱地区造林要采用合适的栽植密度,科学、合理的栽植密度不仅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苗木自身防护能力,促进其成活与生长。如在山西北部干旱地区,早期种植的樟子松,其通常采取的是密度较小的栽植方式,后经过长期的摸索及实践发现樟子松更适合密度较大的栽植方式,但密度也不能过大,否则会由于土壤肥力供应不足而导致树木生长不良的现象[5]。

2.6 其他抗旱栽植技术

2.6.1 覆膜 覆膜可明显提高树苗的抗旱效果。该技术可有效保持土壤水分,保证树苗所需水分的供应,同时还能提高树苗根部温度,改善土壤环境,促进根部发育,有利于树苗成活。

2.6.2 容器苗造林技术 与普通树苗相比,容器苗可有效保证树苗根系的完整,大幅度提高树苗的成活率。

2.6.3 修剪枝干技术 根据干旱地区的环境条件,选择发芽能力较强的树种,如刺槐、黄栌等,在种植管理过程中,将树苗露出土的大部分进行修剪,可有效减少树苗在生根发芽过程中的水分消耗,有助于提高成活率。

2.6.4 节水防旱技术 干旱地区水源缺乏,可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树苗的水源供应,如采用保水剂技术,为树苗持续提供很长一段时间的水分供给。

3 干旱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3.1 做好林业建设的总体科学规划

首先,进行科学规划,选择代表性区域进行示范,初见成效后可进行大面积地推广应用。其次,要实现干旱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就要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将新型、有效的技术应用于实践。做好林业建设的总体科学规划,使林业建设长期持续发展,为人类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3.2 提升造林质量,有效防治自然灾害

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采取不同的造林措施。在丘陵农区,要加强树种的空间布局,不仅要有良好的防护功能,还要防止水土流失,在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禁止破坏林地行为;在平原农区,要加强林网建设,提高林网防护功能;在荒漠区,则主要营造防沙固沙林,阻止土地沙漠化进程。此外,可通过选择优良抗病虫害树种,营建混交林等措施有效控制病虫害。要加强病虫害检疫,对一些林木易发生的毁灭性病虫害要严加防范。

3.3 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员

林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高素质林业技术人员的参与。要加强培养高素质技术人员参与林业建设,定期对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应建立严格奖罚制度,提高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

3.4 因地制宜,科学调整树种结构

干旱地区造林工程要因地制宜,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抗旱、抗逆性强的树种,同时调整树种结构,乔木、灌木、果树、药材等搭配种植,在提高林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同时,实现林业建设的最大综合效益。

猜你喜欢

干旱地区树苗抗旱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移栽树苗
小牛壮壮栽树苗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巧栽树苗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稿约
三棵桃树苗
干旱地区人工增雨优化成套技术设计思路分析
防汛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