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体系构建探索
2020-12-19谭属琼刘蒙佳谢三都谢勇武
谭属琼,刘蒙佳,谢三都,周 强,谢勇武
(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福建泉州 362332)
“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不仅是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检测等专业的核心和基础课程,也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食品检验工综合考核的一门最重要课程[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高素质的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从事食品分析检验工作、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增强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2]。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确保食品的品质和安全,食品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来源、途径、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才的竞争已成为竞争的“焦点”,而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之一。
以培养民办本科院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实践能力为根本目标来构建“食品分析与检测”教学体系,要培养出高级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就要做到学以致用。结合学院“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建立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能力和提高动手能力的模式。建立“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体系,强化理论、实践和创新三者的结合。通过对“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的教学改革达到“教改促实践、实践出成果、成果提质量”的目标要求。
1 理论课程内容的调整
1.1 “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内容的设计、收集与编写
结合学院自身发展情况,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前提,根据相关食品企业品管、品控或质监局等对检测类专业人才需求现状,撰写“食品分析与检测”教学大纲,同时在原有基础上编写设计或改进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的实验教学内容;根据企业的需求编写“食品分析与检测”的实践教学指导书。
1.2 改革教学方法手段
按照构建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与泉州市当地大量食品企业对接,以大学生在食品分析与检测方面创新实践训练的构建为核心设置实践环节,为企业输送急需或紧缺的食品分析与检测类人才,进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有机互动,为学生个性发展与素质能力培养创设条件与环境,为其他专业的创新能力与实战能力的理论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沟通,真正实现多通路、多脉络、多节点的多维理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不断建设和完善。改革“食品分析与检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目标,研究教学方法及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堂上借助多媒体及互联网引入检测实例,对照实例进行教学,注重与食品企业需求融合的专业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加强记忆,更易于掌握,从而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讲课技术与水平。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1 与高校和企业合作,引入食品行业专家授课
在教学过程中,除本校教师外,要与其他高校及企业合作,并邀请食品专业专家进校开展讲座进行专业课程讲解。教师应深入企业学习,加强与企业生产、技术人员和食品药品监管人员交流,了解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对食品分析检测人才的需求方向,在保证基本教学的同时根据社会需求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的同时扩大知识面并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2.2 参加各类培训,提升教学能力
现在已步入信息化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社会已初见端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教好学生,必须精通所任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广泛的文化修养。教师可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积极参与食品分析、食品检验等各级培训和各地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以快速有效地提高教学能力。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1 带领学生参观食品企业及检测机构
通过带队去食品企业和检测机构参观学习,与其对接并深入了解和学习食品分析检测在食品工业中的重要性及课程学习的意义和目的,更加真切地体会到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并加强对专业的认识。通过学习企业的常规检测技术及方法,把优秀的技术带到课堂上;通过实验教学,把在企业所看所想的慢慢消化,变为己用。例如,参观厦门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达利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盼盼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金冠(中国)食品有限公司、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向阳坊食品有限公司、厦门古龙酱文化园、福建省国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完成课堂之外的教学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3.2 引导部分学生进入企业见习
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允许部分学生利用课余和周末时间进入学校周边食品企业见习,一方面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记忆,同时也能提前知道企业对食品检测人才的需求方向。还可以借助校企合作的食品企业,在该企业中参与食品分析与检测的相关工作,了解并熟悉理论和实践操作过程,提升学生的动手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借助互联网及虚拟仿真平台
以学生为主,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4]。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网络及各高校“食品分析与检测”精品课程资源,根据课程内容准备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观看图片和视频、查阅书籍和文献来寻找问题答案。同时借助学院虚拟仿真平台,使学生可以在电脑上模拟实验操作过程,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更直观和准确地掌握实验操作过程。
3.4 开展专业综合大实践
2018年开始,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始开展专业综合大实践,其开展流程是:方案制定→方案修改→参观食品企业→申购材料→制作产品→分析检测→提交总结报告。要求学生在开学初自行分组,然后按照流程分工合作,使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而不是像上实验课时实验所需的药品和器材都由实验指导教师准备好,学生只是简单地测定验证,套用公式,再通过计算求出结果,就算完成了整个实验过程[5]。需要学生根据食品的特性及制作产品的性质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验条件选取检测指标进行分析测试。测试前写出实验方案,经指导教师认为可行再实施实验。实验的准备和结果分析都要求学生自己全程完成,教师从旁协助指导。
4 结语
项目遵循“制定改革目标→教学实践→总结→提出修改方案→教学实践→完善”的路线,不断在实施过程完善具体方案,以达到构建实用型、创新型“食品分析与检测”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只有教师主导型和学生主动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方能达到“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