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温高湿期严防夏玉米褐斑病

2020-12-19曹立耘

农业知识 2020年15期
关键词:叶鞘褐斑病叶脉

文/ 曹立耘

褐斑病是夏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尤其在7~8月降雨多的年份,容易带来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夏玉米褐斑病感病的高峰期基本与夏季雨热条件同步,有利于褐斑病发生,病株光合作用差,导致结穗小、产量低、品质差。

发病症状

褐斑病发生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一般在喇叭口期开始见到病株,抽穗期至乳熟期集中显症。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先在顶端叶片的尖端发生,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最初为黄褐色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线形,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在叶鞘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病斑常汇集沿叶脉形成条斑,多个条斑形成横向病斑带;叶片正面主脉出现1~2毫米的黑斑,连在一起形成黑脉;发病初期叶肉褪绿,叶脉及叶脉附近叶肉仍保持绿色,病斑透亮;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叶组织坏死,散出褐色粉末;叶鞘上出现较大的圆形或不规则形褐斑;茎秆上的病斑多发生于节的附近,常在感染中心处折断。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

侵染循环

玉米褐斑病病原属鞭毛菌亚门真菌,是玉米生产上的一种专性寄生菌。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次年靠气流传播到玉米植株上,遇合适条件萌发产生大量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在叶片表面水滴中游动,并形成侵染丝,侵染玉米的幼嫩组织。温度23~30℃,相对湿度85%以上,降雨较多的气象条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据测报部门调查,夏玉米发病始见期一般多在7月下旬,即玉米小喇叭口期,抽穗至乳熟期达到高峰,以后进入稳定期不再发展。用带有病残体的秸秆还田,施用未经腐熟的厩肥、堆肥或带菌的农家肥使病菌传播的田内,造成大田的菌源数量增加,是引起玉米褐斑病近年连续大发生的重要原因。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6~8月阴雨天多有利于发病,12片叶以后一般不再发病。连作地块和低洼潮湿、土壤贫瘠的地块及玉米植株抗病力较差,通常发病较重。玉米品种间对褐斑病的抗性有较大的差异,如郑单958、中科4号、农大108、鲁单981等品种,均易感染玉米褐斑病。

防治措施

防治玉米褐斑病最好采用农业综合防治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农业防治:重病田实行3年以上轮作,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的玉米病残株,并及时深翻土壤,减少越冬菌源。在肥料施用上,最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保证玉米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在栽培上,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适时追肥。一般可在玉米4~5叶期追施苗肥,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适时中耕除草,促进玉米健壮生长,遇旱要及时灌水抗旱,遇雨及时排涝。平时进行田间管理时,尽可能减少机械损伤。玉米生长中后期,田间湿度大,发病加重,气温偏高,拔节后田间郁闭,施药难度加大,多数玉米田没有施药、不施肥,造成病害流行,也是玉米后期褐斑病严重的因素之一。

药剂防治:玉米常年发病严重地区,要注意提早预防。在玉米4~5叶期,如果近期有中等降雨或连续阴雨天气,用粉锈宁喷雾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田间病株率达到5%以上时,可用20%粉锈宁乳油,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也可选用苯醚甲环唑、霜脲·锰锌、烯酰吗啉等药剂。一般7天1次,连续防治2~3次。为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药液中加入适量磷酸二氢钾、尿素等喷施,并参照前期施肥情况适当施速效肥,促进玉米健壮生长,提高自身的抗病力,减轻病害损失。

猜你喜欢

叶鞘褐斑病叶脉
苹果园褐斑病防治正当时
最美叶脉
外源Mg2+对不同水稻品种苗期Cd2+吸收转运特性的影响
高温多雨 注意防治苹果褐斑病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及其防治措施
把“照片”印在叶脉上
楚雄州桑树褐斑病发生规律研究
叶脉书签
球茎茴香储藏的关键技术
我是一片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