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山区冷水鱼养殖常见问题与对策
2020-12-19张会亭
○张会亭
近年来,秦岭山区渔民在地方渔业部门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地利用本地泉水或山涧溪水大力发展虹鳟、金鳟、鲟鱼养殖,使冷水鱼养殖产业成为当地渔民增收增效的一种有效途径。作为基层渔业技术推广的一名工作者,在长期与渔民养殖技术交流中,发现他们在冷水鱼养殖中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就存在问题针对性提供相应解决方案,以供读者参考。
一、养殖配套设施不完善。一是部分养殖户没有配备深水井。由于秦岭山区冷水鱼养殖户养殖水源大多为泉水或山涧溪水,水的来源不稳定,在遇到高温干旱季节时,水源水量锐减;同时水温升高,有时短期内水温会超过25℃,这将会给虹鳟、金鳟养殖带来毁灭性灾难。笔者认为可在池塘入水口附近打一口深水井,并配齐水泵及供电设施便可解决该问题。但要注意的是水井的位置不能太低,即不能在洪水期被淹没。二是养殖池塘尾水处理设施不健全。主要表现在部分冷水鱼养殖场建场较早,当时国家环保政策较为宽松,尾水处理设施较少或者没有。随着国家环保政策日趋严厉,要求养殖尾水排放必须环保零污染,同时渔业部门大力提倡渔业池塘标准化改造,完善循环水和进排水处理设施,支持生态沟渠、生态塘、潜流湿地等尾水处理升级改造。因此笔者认为,有条件的养殖场可在养殖场流水池的尾部建生态湿地,并在湿地内种植芦苇、茭白、菖蒲等根系发达、净化力强的水生植物,使养殖废水在湿地内循环后排出。没有建湿地条件的养殖户可将流水池尾部约1/10面积鱼塘改建成尾水处理池,池面架设泡沫浮床,浮床上定植水生植物;池内壁固定生化毛刷,用以培养硝化细菌;池塘底部安装纳米管增氧,加速分解有机质,提供水体上升动力。
二、全价配合颗粒饲料贮存时间过长。秦岭山区冷水鱼养殖户地处边远地带,周围没有品牌饲料厂,养殖所需的品牌全价配合饲料都是通过饲料企业从外地托运过来,然后由养殖户运回养殖场。为了节约运输成本,大多养殖户会一次性购进较长时间所需饲料及鱼药,这样会造成部分饲料及鱼药过期使用,从而会影响到鱼的生长,严重时会使鱼的体质下降,经常发病,结果得不偿失。解决该问题可由渔业技术推广部门牵头,在搭建养殖场之间信息往来平台同时,提供养殖技术服务平台,让大家互通信息,互相交流经验,互学长处。在饲料、鱼药购置上让附近多家养殖户联合购料,协调使用鱼药,达到既节约饲料运输成本,又不会使用过期饲料,更不会使用过期鱼药。
三、养殖模式简单,鱼种培育池配备过少。目前大多冷水鱼养殖户采取一次性购进50-100克的大规格鱼种,养成商品鱼后再销售这一模式。苗种大多来自湖北宜昌、陕西宝鸡一带,运输距离较远,成本较高。苗种在长途运输中容易受伤,入池后极易感染水霉菌,造成大量死亡。由于冷水鱼养殖期间大多时间水温适宜水霉菌生存,因此一旦感染水霉菌,治疗比较困难,治愈成本较高,会给养殖户造成巨大损失。2018年7月,地处洛南县巡检镇的洛南县泓盛冷水鱼开发产业园通过引进3-5克的小规格金鳟、虹鳟鱼种,经过5个月左右培育,养成60克左右鱼种,成活率达85%,既节约了运输成本,又减少了运输途中的伤亡,该养殖方法值得广大养殖户借鉴。
四、鱼病防治上存在误区。秦岭山区冷水鱼养殖户在鱼病预防上常常采用传统上的定期投喂药饵预防鱼病,即在配合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等药物定期投喂,这样长期以来会使该渔场鱼体内病菌产生耐药性,一旦爆发鱼病后,治愈起来会更加困难。笔者建议鱼病预防尽量使用中草药和疫苗,重点是加强饲养管理。1.鱼种入池前必须严格消毒,包括池塘、用具等消毒;2.及时打扫卫生,即及时清理池塘垃圾、粪便、池塘附生藻类并彻底消毒;3.全价颗粒饲料必须保质保量,在投喂时确保对投喂量的掌握。投喂量不足时会造成鱼体饥饿,鱼的生长参差不齐,鱼体质差并易生病;投喂过量既浪费饲料,又造成残饵污染水体。必须根据水温、溶氧、天气状况等因素合理投喂,通常鱼种日投饲率3%左右,成鱼日投饲率2.5%左右,并注意饲料粒径与鱼体规格相适应。
以上是笔者在日常渔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就冷水鱼养殖存在问题提出的几点浅见,以便与山区冷水鱼养殖户在养殖方法上交流与探讨,以利日后工作中能够更好地为基层渔业服务,为秦岭山区冷水鱼产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通联:726100,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水产工作站手机:13991446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