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豫剧的传播与发展探析*

2020-12-19江晓婷刘法权郑州商学院郑州商学院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品牌研究 2020年32期
关键词:豫剧时代文化

文/江晓婷 刘法权(.郑州商学院;.郑州商学院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豫剧起源于明朝中后期,时至今日,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在2006年,豫剧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科技水平突飞猛进,互联网技术如日中天,豫剧传播面临着巨大危机。新媒体时代如何对豫剧进行有效传播是令人深思的问题。

一、豫剧的传播和发展现状

豫剧本身具有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唱腔流畅、节奏鲜明;内容生动形象、有血有肉,所呈现反映的本就是大众日常生活。目前,豫剧经过长期的积累与发展,形成了成熟的豫剧流派。但新时代下大众审美需求发生转变,抖音、快手等新的传播媒介出现,使得传播形式更加倾向于碎片化,内容上偏重于时尚逗乐,广受青年群体喜爱。而豫剧本身具有地域性及历史继承性的特征。其缓慢的节奏、程式化的唱腔不能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青年人对豫剧并无太大兴趣。面临新媒体的冲击,豫剧甚至逐渐成为老一辈的专有名词,年一代对这种艺术的认知微乎其微。

二、新媒体时代下豫剧的传播与发展的问题分析

豫剧作为我国传统戏曲文化大花园里靓丽的一朵奇葩,有着大量的经典剧目、丰厚的文化内涵,但目前豫剧的发展面临以下问题。

(一)内容不够丰富

从豫剧剧目上来说大都改编于历史小说,以“惩恶扬善”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创作目的,题材过于单一。正如在广受大众喜爱的影视界,经典作品的改编翻拍也已是常态,经典小说改编也成为热点,因其存在原有的影迷、书迷,影视化后受众面更广。

(二)传播途径落后、效果甚微

豫剧作为传统的艺术形式,受众群体多为中老年人,青年人缺少对传统戏曲的喜爱,囿于时间和精力,难以守在电视机前欣赏剧目。新媒体时代下,传统的传播媒体影响力下降,新媒介为豫剧传播提供新形式。新媒体的运用为豫剧的传播发展带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其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当前,抖音短视频逐渐成为社会大众的娱乐工具。但就豫剧在抖音传播现状来看,效果并不明显。抖音浏览量少,各大豫剧剧团无官方账号,缺乏专业团队运营,传播效果微弱。抖音号在运营方面存在不足,在视频制作方面视频审美有待提高。

(三)新时代豫剧楚才晋用,人才紧缺

戏曲的持续发展最终是要通过人才来实现,但由于近年来戏曲市场萧条,豫剧演员的低收入甚至影响了其生活质量。其次,河南豫剧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不足,纵使某些高校开设豫剧相关课程,但大多以选修课形式开展,对培养专业人才效果甚微。目前戏曲演员和相关方面人才匮乏,后继无人,豫剧传播与发展面临窘境。

三、新媒体时代下豫剧传播的建议与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媒体发展呈现出一片向好的势头。面对新媒体下全新的传播方式,豫剧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从多方面做出改善。

(一)强化剧目内容的改革创新

传统豫剧曲目选题单一。在新媒体时代,人们文化观念发生变化,经典豫剧过于陈旧的主题已被时代淘汰,但仍具有值得传承的文化内涵。因此在新时代下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结合新时期主题,让其在新媒体时代下焕发生机。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将传统豫剧与新元素相结合,提升豫剧吸引力,同时能够有效地促进豫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坚持传播媒介的多元融合

豫剧作为河南文化名片之一,本身具有代表性,对此可加强豫剧文化品牌培养,整合豫剧文化资源,开展相应豫剧旅游,开发相应文创文旅产品。同时充分利用新科技进行多元融合,扩大其传播渠道。在新媒体时代下,豫剧传播应推陈出新,豫剧演出不仅局限于舞台剧场之内,广大受众可通过手机等媒介打破时空限制,充分利用抖音、快手等拥有巨大用户量且可以进行直播的新平台,除观众与豫剧演员的距离感,使观众亲身体验,通过自身参与去感悟,间接达到了传承和推广的目的。

(三)注重人才培养和传承创新

当今豫剧的传播更体现在传承上。培养优秀的后继人才,抓紧人才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通过学校教育这一途径,持续有效开展豫剧进课堂等地方课程,并提出具体实施策略。高校可开设豫剧文化社团,邀请豫剧传承人,团体开展豫剧演出或相关讲座。在校园内进行豫剧传播,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对于豫剧专业人员,采用人才引进政策,提高剧团演员文化水平、综合素养。以此,豫剧之路必将越走越远。

四、结语

总之,豫剧与新媒体的结合是艺术与科技的碰撞。豫剧利用新媒体海量资源信息共享优势,跨越时空的局限,让更多人了解这一艺术。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挖掘豫剧文化内涵,结合新媒体优势,以此改善豫剧发展现状,推动其更好地传播。

猜你喜欢

豫剧时代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民国豫剧唱片探论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不老的豫剧
谁远谁近?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论豫剧电影的“影”、“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