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英语教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实践探索
——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为例

2020-12-19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学院英语

赵 杨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是新时期大学的四项基本职能。社会服务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职能的延伸,高校教师是履行职能的主体。近年来,尽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已备受关注,但关注的对象大多是高职院校教师,地方本科高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被关注的较少。本文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英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社会服务能力的现状,针对如何提升高校教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出对策。

一、提升高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必要性

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术特长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高校教师,除了教书育人、传播先进思想和知识之外,还应该承担起将这些专业知识和文化转化为生产力和社会效益的责任,切实利用自己的知识文化投身于社会实践,直接服务于社会[1]。

(一)提升高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日趋紧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既是高校教师的重要职能,也是高校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担当。因此,地方高校英语教师在完成自身承担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之外,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提升高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是地方高校及其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社会服务既是促进高校教学质量提升和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发展的需要。从地方高校的角度来说,通过社会服务直接参与社会生产与行业、企业合作,不仅有利于践行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还有利于社会对高校有更多的了解,扩大高校影响力,使高校在社会上争取到更多的机会和支持,有效嫁接项目教学资源,更好地满足高校人才培养、专业与课程建设等需要,促进高校自身发展。从高校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在社会服务过程中能及时了解社会需求,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实现教师科研成果的转化。

二、地方高校英语教师社会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有很多高校意识到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并开展了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对此,本文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一)教师对社会服务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

很多地方高校办学时间较短,教师们整体社会服务意识较淡薄,不太了解社会服务工作。他们普遍认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才是重点,对为什么要开展社会服务和怎么样开展社会服务关注甚少,没有认识到社会服务工作对学校发展和自身水平提高的重要性,导致他们对社会服务工作不积极。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始于1978年创立的娄底师范学校,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成为一所全日制地方性本科普通高校,并更名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有英语教师89人,其中“双师双能型”教师只有7人,大部分教师仍然受传统思维的影响,认为做好自身的教学科研工作就是完成了本职工作,对社会服务意识认识不到位。

(二)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欠缺

一方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英语教师大多数毕业于师范院校,有较厚实的理论功底,但对职业、行业了解较少。从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来说,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学术型人才,而是应用型人才。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理应着眼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就必然要求高校拥有具备行业实践能力的教师。实际上,地方高校大部分英语教师实践能力较弱,缺乏从业技能和实操能力,更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社会服务能力非常有限。

另一方面,英语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量普遍较大,身体和心理都处于超负荷状态,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有些教师也会去企业挂职锻炼,但很难深入企业工厂一线,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受到制约。

(三)社会服务平台资源与空间拓展不足

一线教师忙于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工作形式较单一,工作范围较狭窄,与外界联系较少,缺少与社会沟通的平台,很少有机会找到合适的单位或岗位去进行社会服务实践。虽然学校会提供校企合作平台,但合作深度不够。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作为娄底市唯一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大部分教师囿于娄底本市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思考与实践,空间拓展不足,对娄底融入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与依托“大长沙发展战略”的服务转向把握不够,不能建立与大长沙相衔接的周边服务战略或合作共同体构建。湖南近年来实施了“一带一部”中部崛起战略,地方院校英语服务团队更应抓住切入湖南发展的空间与政策契机以带动自身发展,而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社会服务团队尚未迈出这个步伐。

(四)教师团队服务建设力度不够

高校社会服务工作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提供的社会服务拘泥于学科之内,以单一学科形式开展。实际上,有些社会服务涉及多种学科,或者以某门学科为主又与其他学科关联。此时,有必要通过不同学科教师的协同合作提供全面和深度的社会服务,这有利于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有限的社会资源。但是,目前的地方高校教师团队服务意识淡薄,缺乏多学科融合以及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服务团队,导致高校的社会服务缺乏系统性、稳定性、长期性和有效性。

三、提升地方高校英语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提升意识

对于高校职能的履行,本科高校普遍重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对直接的社会服务重视不够。这或许与不屑于社会服务的意识密切相关。高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高校有必要积极引导教师正确认识社会服务工作的价值与意义——为所在地方提供直接的社会服务,是地方高校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缘由,是高校走出“象牙塔”的必由之路;是了解社会需求、洞察社会发展趋势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增强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适切性;是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密切联系的不可或缺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校声誉和影响力,改善、优化办学条件。

调研表明,企业所需要的是“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英语教师不能拘泥于英语专业培养人才,而应树立“自我更新”的专业发展意识,通过社会服务提升自身素质,在真实的社会服务活动中总结归纳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其教育教学水平[2]。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近几年先后组织了外国语学院专业带头人远赴英国、美国等国进行深入学习,学习国外先进教育教学和社会服务理念;每年利用寒暑假对教师进行培训,或是邀请行业专家来给教师们讲座;通过“送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意识,让教师充分认识到社会服务是高校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增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

(二)突出实践,整合资源

教师光有社会服务意识是不够的,只有意识和能力同时具备,才能达到促进校企协同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的。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通过与专业对口的政府外事部门、外资企业、涉外酒店、旅行社等单位进行翻译、外商谈判等相关外事活动来锻炼自己。也可以主动参与一些“接地气”的课题研究,把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参与专业技术指导和培训。另外,英语教师还可以多参加不同级别的国际商务技能大赛。技能大赛能够及时反映当前外贸行业相关的岗位技能要求和职业标准,教师在备赛过程中,会积极听取企业相关人士意见,增进和企业的联系,通过大赛来促进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最终展现人才培养成果。同时,企业也能通过大赛了解到英语教师的专业优势,增加与高校教师合作的机会,为英语教师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增强其社会实践能力,有助于英语教师成为“双师双能”型教师。

目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逐渐认识到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并开展了一些相关工作,成立“英语翻译服务团队”和“课外英语辅导服务团队”。学院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立足地方,对接地方,根植地方,融入地方。2019年5月,学院组织成立了“娄底市翻译协会”。协会成立后多次担任湘博会的口译工作,同时也积极开展中小学教学公益活动,承担“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会娄底分会区评选工作,以及娄底市PETS考试的口试主考工作。此外,相关学科团队通过申报承担省市社科联相关课题研究,开展社会服务工作。近三年来,学院团队共立项5项,主要涉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的涉外服务与中小学英语实践教学指导服务,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三)加强校企合作,推进深度融合

虽然许多高校已逐渐开展校企合作,但相当一部分合作仅流于表面。对于高校来说,与企业合作的目的之一是想通过企业提供的行业平台或资源来促进教师自身发展,以推动学校整体的发展进步。对于企业来说,与高校合作的重要目的是希望通过校内的资源和教师的专业特长及技术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

以盈利为最终目的的企业和以人才培养为旨归的高校,是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类组织,彼此的诉求存在天然差异。双方出于短期考虑、情感驱使、外在压力等因素而甚少顾及对方长远利益的“将就”式合作,难免会目光短浅、视野局限、行为“为我”,合作难以持续。所以,只有当彼此的诉求能够契合,彼此的优势能够转变为双方的资源,校企双方能够深度融合时,才能达到“1+1﹥2”的效果,最终实现校企双赢[3]。

对于企业而言,高校能够为企业提供的校内资源包括英语专业的教师、学生、在线课程、论文课题、校内社会实践实训基地等,如商务英语实训室、同传翻译实训室、涉外导游实训室。这些资源可对外开放,根据企业和当地的经济发展与社会需求,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服务。其中,英语教师能满足地方各类人员的英语培训需求,他们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激发企业的兴趣并能为企业所用,便可调动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和长效性。

对于教师而言,高校要完善教师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激励机制,在职称评审和绩效考核时加大加重教师社会服务比例,给予政策支持,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社会服务中去,从而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四)促进学科融合,形成团队合力

学校要引导和鼓励二级学院在推进社会服务过程中加强沟通和合作,跨学科跨专业组建团队。在团队组建中,要注重教师专业知识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紧密对接,注重多学科、多形式高度融合。

外国语学院可以与文学院合作组建少儿英语演讲团队,吸收演讲与口才出众、文学功底厚实的教师参与,在推进服务过程中,让学生既能训练英语专业语音能力,又能提升自己的演讲与口才能力,还接受了汉语言文学的熏陶。娄底市是新兴旅游胜地,有梅山龙宫、曾国藩故居、紫鹊界梯田三个国家级4A旅游景区,有大熊山、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湄江等精品旅游景点七十多处,涉外文化交流活动也日趋增多,对此,外国语学院可以与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老师合作组建翻译团队,把涉外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合力推动高校社会服务的发展。在涉外法律诉讼活动中,外国语学院要与法学院律师团队合作,组建涉外法律服务团队,有效应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本地或沿线出现的法律风险与诉讼活动。

四、结语

地方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地方高校的英语教师受学科所限,导致能够提供社会服务的范围相对狭窄,但仍有其专业特长。所以,教师应转变观念,自我更新,加强行业实践能力,实现更多的自我价值。同时,高校也需完善激励机制,提供政策支持。只有多方联动,才能进一步有效提升高校英语教师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教师全面发展,培养社会急需人才,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学院英语
综合指数法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读英语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西行学院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