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对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2020-12-19刘淑义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旅游外语学院
文/刘淑义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旅游外语学院)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地位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加大,依据新的国际形势,多次提出要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推进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国家软实力是由约瑟夫·奈(Joseph Nye,1990)提出的概念,它强调一个国家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是其软实力的核心。一国的文化是一国综合国力的体现,能够在对他国产生吸引力和感召力时生效。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让中国文化得到国际接纳并广泛传播则是我国综合实力的体现;中国文化长期、有效地实现对外进行跨文化传播是树立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内容,更与建构大国地位相适应。
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看到,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与政治经济建设领域的成就相较仍然是国家综合实力中的薄弱环节(杨泽喜,2018),如由于各国价值观差异,中国文化在世界中的认同感不足;中国文化传播的跨文化传播渠道较为单一,对世界的影响力不足等诸多问题。
对于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孙春英(2015)提到,文化的树立和传播要协调和整合各种渠道,重视发挥来自民间的智慧力量,国家要为民间的团体和社会中国的 “文化传播”开辟广泛渠道。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过程中,长久以来是以官方文化交流为主、民间文化交流为辅的传播模式。但随着各国之间民间交流的不断加强,旅游作为一种民间文化交流形式,其重要性与日俱增。这为通过旅游进行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创设了前提条件。
一、旅游在中国文化传播中的价值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2019 年,我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旅游的文化传播功能得到充分肯定,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是国家推动旅游发展,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旅游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优势在于其亲历性的特征。通过旅游进行文化传播可让人们摆脱媒体等形式所营造的虚拟环境,在真实环境身临其境地体验文化。旅游者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异国文化和本国文化进行碰撞。倘若利用这一契机,进行中国文化传播,可以更好促进彼此间的理解和沟通,实现中国文化、思维、价值取向等多方面的认同。
通过旅游的形式进行民间的文化传播,这种手段易于让人接受,思维方式易于理解,更可以让文化的传播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让人真正地理解一种文化的深层内涵,如文化产生的自然、人文因素。只有通过对文化深入的理解,才能做到对文化的尊重、学习、交流和分享。
通过旅游的形式进行中国文化传播有着一定的优势。首先,传播范围上更为广泛。旅游者作为文化传播的个体,在旅游过程中可以不断与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为中国文化广泛传播创作了可能性。其次,在文化的传播目的上较为隐秘。在旅游过程中,人与人的接触有着一定的偶然性,在旅游者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并没有特定明确的传播目的,而且在人与人的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将中国文化进行传播,这就避免了说教式传播造成一定的反感。第三,通过旅游进行中国文化的传播有着一定的去功利的性质,旅游者在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是一种自发无意识的行为,而传播对象接受中国文化也是发自于内心的欣赏和喜爱,并不存在利益冲突,双方也没有功利和实用目的。旅游中的文化传播的目的不在于影响或劝服,而主要是信息、态度和情感的交流与分享。
二、旅游者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使者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中进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旅游者长期稳定居住在特定地方,受到当地的文化认同的制约。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会携有他所在特定国际和区域的语言、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一系列的文化元素来到异地他乡。旅游者到达旅游目的地后,便会与目的地居民或其他游客进行互动,在此过程中依然会表现出具有本国特征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鲜明的文化背景。这就不可避免的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产生影响,也为旅游者将本国文化进行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可能。
瓦伦·史密斯(Valene Smith,1989)明确提出旅游者在作为特殊文化交往活动形式的旅游活动中扮演了文化交往使者(Agents of cultural contact)的角色。旅游中“主人”和“客人”两种文化的接触和交往,使得两种文化在不断的借鉴和适应中走向趋同。在此过程中,旅游者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有意或无意的去影响目的地的居民。同时也可能对适宜的场合在旅游过程中所接触的对象进行宣传。接受信息的一方有机会成为信息的再次传播者,遂形成逐次非定向信息扩散。而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一方面会为了发展经济、促进消费等因素,乐于接受旅游者所携来的文化。另一方面可以让当地居民在自己原有文化的基础上,接触新事物,接受新信息,学习新知识,并开始欣赏和接受旅游者所携来的文化。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旅游者足迹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当中国的旅游者在目的地国家游览时,便可以利用这一契机,让旅游者承担起中国文化传播使者的责任,在旅游的同时,向世界各国积极传播中国文化。
三、促进旅游者传播中国文化的对策和途径
以旅游为依托进行中国文化的传播,实际是一种中国文化和其他各国文化相互理解、适应和沟通的过程,从而更好地促进人类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旅游者应该在旅游活动中充分发挥其文化交往使者的作用,实现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一)增强旅游者的跨文化传播的有效性
文化传播是一种异质文化间的交流,为了进行正常有效的沟通,传播双方至少能够使用一种双方都能理解的语言。传播能力模式理论研究学者萨拉·特伦霍尔姆(Sarah Trenholm)和阿瑟·詹森(Arthur Jensen)提出作为文化传播者应具有一定的能力,即传播者正确理解对方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的能力并依据对方接受信息的方式和自己的社会角色来正确表达的能力。这就要求旅游过程中,作为中国文化传播使者的旅游者应该注意到传播对象的文化,要注意到所面对的传播对象用何种语言,配合一些非语言符号的使用,尽量避免在交流中出现误解。
旅游者在开始旅游活动之前,可以预先了解目的地国家的语言状况,对基本语言表达有一定的了解。英语作为国际交流有的通用语言,可以很好的作为两种文化之间沟通的媒介,旅游者本身的语言能力影响着文化传播的效果。
(二)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前提下,重视中国文化的传播弘扬
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同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而消解矛盾和冲突最好的方式就是相互沟通、理解和适应。尊重文化差异是文化传播的前提。只有尊重差异、认识差异并给予恰如其分的变通,不同文化之间才能顺畅沟通,文化传播才能顺利实现。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如果抱有中国文化总是高人一等的态度,抑或是对一些国家的特有文化居高临下、傲慢鄙夷乃至敌视,就会导致中国文化传播的失败,乃至于造成文化冲突,引发进一步的矛盾。旅游者要意识到每种文化都具有同样的价值,对目的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抱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态度,站在参与旅游活动主体的角度上,旅游者应该体现一种亲和的态度,力图与异文化相沟通。
(三)注意恰当的传播手段和方式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积极传播中国文化。 但文化传播并不等同于文化说教,简单直接地将中国文化向目的地的居民、游客进行灌输,更重要的是,旅游者应该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内涵,用自己言行举止来吸引传播对象,从人类共同的情感出发,撷取中国文化中最生动恰当的内容进行文化传播,让传播对象对中国文化从内心深处产生认同、欣赏和喜爱。
四、结语
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是中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而旅游则是不同文化沟通交流和传播的有效手段。通过旅游方式促进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跨文化传播,让广大的旅游者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使者,在旅游过程中,将中国文化带到世界各地,让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产生更直观、切身的认识,提高中国文化的认可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