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策延续性下美好生活作为新型中国品牌引导力分析

2020-12-19王细语西安财经大学

品牌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布局现代化战略

文/王细语 (西安财经大学)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政策强调经济发展,忽视了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生态环境、政治参与等方面的诉求,造成我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这一实际,党中央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实现美好生活的发展目标。以美好生活作为发展目标,正是我国执政党在结合实际国情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各项需求、提升我国社会福利水平的体现。

我国政策中的美好生活需求一词较早的提法源于哲学领域,不同的哲学家对其所赋予的内涵也不一。希腊哲学认为追求美好生活是哲学的目的,而美好生活起自感觉。古希腊哲学中对美好生活的理解较为经典的说法有三种:亚里士多德的生活方式、伊壁鸠鲁的快乐论和霍布斯的本性利己论:美好生活首先是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好生活是个人在拥有基本的物质需求后,经过审慎思考后所追求的生活方式。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将美好生活和快乐等同,认为快乐与否是是否应该做事的标准,形成快乐论。到17 世纪时,英国哲学家霍布斯以本性利己论理解美好生活:人生是无限追求个人欲望满足的历程。

目前学术界对美好生活的研究重点在于对其内涵、实现方式、理念运用进行研究。就美好生活的内涵研究而言,学者们基于不同角度有着不同的理解,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角度看,李志将美好生活视为一个相对概念,认为马克思所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视为“最好”的社会,美好生活是“更好”的社会,同时分析了在美好生活下个人潜能的发挥和个人需求的满足问题。邱耕田从马克思主义生活观对美好生活进行理解,认为人是生产和生活的主体,个人通过生产实现生活的方式是个人的生活意识,美好生活便是一种生活意识,它的美好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生活的内结构、生活主体以及实现美好生活的做法。张三元认为可以将美好生活理解为马克思所描述的社会主义社会:在美好生活下,可以实现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汪青松从实现方式角度对其进行理解,认为就我国目前而言,阻碍美好生活实现的最大障碍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所以要在从人民性、全面性和品质性三方面理解美好生活的基础上,针对人民群众需求的特点,处理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还有学者从所理解的美好生活的特性理解,认为由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所以对美好生活的创造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学术界对美好生活的内涵并未形成较为科学、完整、成熟的理念,为了探究美好生活作为我国社会一项新需求,其与其他政策之间的联系,本文从政策的延续性分析美好生活内涵,探究发展政策、“五位一体”现代化战略布局与美好生活之间的关系,寻求实现美好生活的途径。

一、美好生活的政策延续性

(一)美好生活是发展政策的延伸

在2003 年所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思想,其本质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方法论。基于此,可以将发展观理解为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统筹协调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我国发展政策中美好生活的提出基于两个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以及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不变而提出的。根据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我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及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知道,阻碍实现美好生活的最大障碍目前而言便是我国在较多领域上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贫困、资源分配、城乡区域差距、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军队国防建设以及人民生活公平正义等各方面。据此而言,我国政策所提出的美好生活是一个强调多方面的建设目标。

(二)美好生活是“五位一体”现代化战略布局的延伸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奉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忽视了对教育、医疗、民生、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建设,从而导致许多社会问题的产生,因此,中国共产党于十四届六中全会上提出要加大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目标。随后,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此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并成为为总布局的建设目标。

进入21 世纪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高速化和多样化对党和政府的建设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在2005 年12 月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将社会文明建设纳入到总布局的建设目标中,形成“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格局。基于环境、气候不断恶化的现实问题,2012 年提出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布局的建设中,并提出要将生态文明作为建设主线,从而确立了“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布局。在党的报告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继而提出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因此,美好生活同样可以看做是“五位一体”现代化战略布局的一个升级,是“五位一体”现代化战略布局实现的目标。

“五位一体”现代化战略布局强调了经济、文化、政治、社会以及生态五个方面高发展水平以及优良互动关系的重要性,将社会软实力建设纳入战略目标,以提升我国物质经济、社会文娱、医疗卫生健康、国民综合素质、生态环境安全,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实现社会大众美好生活需求的一个重要战略。

二、美好生活的实现方式

美好生活的提出基于社会现实的变化,它是“五位一体”现代化战略布局的目标,从“五位一体”现代化战略布局的五个系统建设美好生活,是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

从经济建设角度,夯实物质经济是提升社会软实力的重要基础,我国社会仍然要注重经济的建设,分地区分特色发展经济,摒弃以往的唯GDP 论,寻找适合各地区发展特色的发展路径。从政治建设角度,高效的政府是保证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政府各部门权责划分要明晰,充分保障我国公民实行的权利,促进法治社会的建立,保持自身的廉洁。

从文化建设角度,要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建设文化机构、提升国民素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从社会建设角度,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措施及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社会就业。从生态建设角度,严守生态文明红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三、结语

我国的政策一直紧跟着社会实际发展情况变化,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之际,将美好生活作为人民群众的新诉求和新的发展目标,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发展政策的进一步发展,也是“五位一体”现代化战略布局的延伸。美好生活站立在两者之上,具体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提升哪些方面,以及如何实现这些方面的协调发展,以解决我国目前不充分不协调的发展现状。政策的提出需要有效的执行,美好生活目标的提出需要政府各部门将目标细化,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政策,以切实提升各地区的美好生活建设水平,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解决好社会主要矛盾。

猜你喜欢

布局现代化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先进纤维材料战略布局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商用WiFi蓄势待发BAT360谨慎布局前景存疑
央视与中移动战略合作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