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国藩修身“实学”对年轻人的借鉴价值

2020-12-19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曾国藩年轻人

黄 力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党的建设教研部,湖南 长沙410006)

农家子弟曾国藩,最大特点之一就是通过长期坚持饱读诗书,下苦功夫修身改变自己,克服天资平平修身完善自己。他在成就自己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和“吃苦霸蛮”等基本内核,汲取诸子百家之精华,凸显儒家文化之大成,既有源自王阳明的心学和王船山的实学理论,又有结合自己实践的思考。他年轻时的自我道德修炼“实学”特点鲜明,实践特征显著,且形成了体系。因此,曾国藩的修身“实学”对年轻人具有一定的样本借鉴价值。

一、曾国藩修身“实学”的特点

“实学”源起于北宋,明清之际达到高潮。明清之前的经典书籍中关于“实学”的记载零散,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真正诠释和践行其内涵,将“实学”意蕴贯彻到理学实践中的应为曾国藩。曾国藩深受顾炎武为代表的乾嘉学派实学影响,自成一家。他自幼寒窗苦读,进入官场就践行湖湘理学的精髓要义,不仅关注个体心性的修养,更注重实效。他年轻时的修身记录极为深刻,集中见于他的《家书》《日记》《文集》中,亮点颇多。年纪轻轻的他关注家国大事,改名立志。在工作岗位上联系自身实际,尽忠尽职。对于亲朋好友的关切,日常生活中的现实事物,都从自身做起,给予积极的关注与回应。可见,曾国藩的修身“实学”不是纯思辨的空中楼阁,而是务实求朴、躬行践履、经世致用。

(一)实用:务实求朴

曾国藩是在清政府经历鸦片战争后逐步丧失独立自主地位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踏上仕途之路的。道光十八年(1838年),他喜跃“龙门”,27岁成功登第,殿试位列三甲第42名,赐同进士出身,后参加散馆考试,名列二等第19名,授翰林院检讨。年轻的曾国藩怀着满满的激情与干劲,期盼自己能在京城践行自幼读圣贤书的初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他在唐鉴老师的指导下,继承了理学经世的新思想,以“实学相砥厉”[1]。

清晚期,清政府在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上危机四伏,国家危在旦夕,很多有识之士“心忧天下”,走出书斋转向社会,开展济时救世。曾国藩也不例外,他在修身方面认为:一是个人的修养身心要与治国平天下为目标,内保国泰民安,外要反抗侵略,才能实现真正的“内圣外王”。例如,他在与太平天国的作战中,不论遭受多大打击,都不屈不饶,强调: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追求圣贤的目标让他再接再厉,越战越勇。二是修身“不尚空谈”,要重实用,对国对家对自己有帮助。他摒弃了魏晋以来书生热衷于空谈的陋习,而是“务实求朴”,将抽象的义理规范作为自己每天践行的修身课程。可见,曾国藩的修身在理念上有偏重务实求朴的特征,是典型的经世之学,对年轻人具有一定的理念借鉴价值。

(二)实践:躬行践履

初入仕途的曾国藩和当时的很多书生一样,成为了家门、校门、机关门顺利转换的“三门干部”。年轻的曾国藩曾经也存在知而不行的问题,例如他常常在日记中表露自己存在心浮气躁、不能坚持、浅尝辄止的毛病,可贵的是,他汲取古代先贤的经验智慧,经过“屏去虚文,力求实际”[2],将修身的重心放在长期的践履上,每天写日记反省自己、检视自己、教训自己,“以民胞物与为体,以强勉力行为用”[3],借助“躬行践履”,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的修身理论。

近代外交家薛福成对于曾国藩在知行上强调力行、一生务实、躬行践履给予了较高的认可。他说:“曾国藩自通籍后服官待从,讲求先儒之学,剖析义理,宗旨极为纯正,其清修亮节,已震一时,平时制行甚来,而不事表暴于外;主身甚恕,而不务求备于人。故其道大而能容,通而不迂,无前人讲学之流弊。继而不轻立说,专务躬行,进德尤猛。期在军在营,勤以率下,则无问听宵,俭以奉身,则不殊寒素,久为众所共见。”[4]可见,曾国藩身体力行的“德行”实践,是长期形成的,已经真正内化为“德性”,对于“眼高手低”的“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等光说不练的年轻人,具有一定的样板示范价值。

(三)实效:经世致用

曾国藩善于总结,经常把修身理论提炼并创新,对修身方法进行具体化描述、规范化提醒,具有操作性。他曾把每天的时间作了具体安排,定时定量定标准,即著名的“日课十三条”[5]。例如,他在践行“日课”的“日知其所亡”的过程中,把每天学习的心得体会进行整理,编纂成《书学案小识后》。他在书中写道:“实事求是,非即朱子所谓即物穷理者乎。”即实事求是不仅指朱熹所谓的“即物穷理”,还包括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思想。他认为离开实事求是,就不是务实,就可能违背事物的本来面目。

他还把古人的修身“四端”:“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作为自己的遗嘱,一生践履着“慎独、主静、求仁、习劳”的修身要求。对于年青人而言,无论是“日课”,还是修身“四端”,均易学易懂,实用性与指导性强。对人生的成长成才效果明显,值得年青人结合自身不足,有选择地效仿。

总之,曾国藩从30岁左右开始,把理学运用于事功,铸就了作为年轻官员特有的理学修养和修身特色。他年轻时“痛改前非”“取法于上”,通过独特而刻苦的修身践行,在“灵魂深处闹革命”,在家书和日记等文章中像尖刀利刃那样剖析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被后人称为“典范式人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优秀传统美德。因此,曾国藩的修身“实学”是当代年轻人可以借鉴的修身智慧,是生动的修身样本。

二、曾国藩修身“实学”对当代年轻人的借鉴价值

对当代年轻人而言,曾经的“屌丝”曾国藩也能有大成就,值得关注,值得借鉴。“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出生一般、天资平平的他取得大成就的背后,靠的是读书思考夯培志向、为民办事夯牢业绩、勤俭清廉夯实名望。

(一)读书思考方能志向实

年轻人要有目标,有梦想,而读书是实现目标和梦想、修养心性的重要途径,进德修业是读书思考的首要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学习,勤读书,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这是新形势下做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胜任地履行领导职责的内在要求和必经之路。”[6]他特别强调:“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问题的水平。”[7]可见,新时代年轻人借鉴曾国藩的修身,把握修身“实学”的现实要义,可以从他的实读书、实思考和志向实入手,做到“勤于学、敏于思,坚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8]通过实读书、实思考从而志向实,以学修身,用读书思考去调控身心,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要求。

首先,要志向实。坚定理想信念,才能避免软骨病。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9]。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年轻人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积极上进的年轻人在进入职场后一般都想更快成长、更快提升,而现实总会让人感觉有些力不从心。“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10]年轻人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矢志不渝去追求,则会在成功路上更加无惧风雨,坚定前行打牢思想根基,用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的前程,补足精神之“钙”。

其次,要实读书。“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年轻人要发挥精力充沛、思想活跃、视野开阔的优势,保持有激情、有朝气、敢创新的良好状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科学理论,关注社会大势,以科学方法为指导,提高办事能力。学习《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增强对法纪法规的敬畏,提高自我控制与克制力,提高修身的实际效果。以个人自律和社会他律相结合,坚守道德底线,砥砺道德品质,做有作为的时代青年。

其三,要实思考。把思考和反思当成一种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锤炼道德操守,时刻保持思想纯洁。“真正做到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良好道德风尚,争做社会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11]年轻人在学校多年的“填鸭式教学”,让人很容易习惯“等待接受”型学习思维方式,而那些主动提问题的人,总是少数。荀子有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所以,年轻人要多主动思考,真正做到“三省吾身”,在思考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清晰作为当代年轻人的使命,找准自己的定位,思考清楚如何“落细落小落实”等现实问题,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为民办事方能业绩实

年轻的曾国藩自诩“颇为钝拙”,但他“笨鸟先飞”,勤学好问,非常人所能及。“三十而立”的他“困知勉行,立志自拨于流俗”,性格倔强、意志超强。他提倡的“拙诚”实际上是不为谋取眼前利益而使“巧诈”手段,是一种“实干、苦干,脚踏实地”的精神。年轻的曾国藩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在进入工作岗位后,有高学历优势,同时也有经验不足的弱点和缺乏重大事件磨练的特点。但这不影响曾国藩的勤政实干,反而成为他虚心学习,立足本职,不断提高的契机。所以,把握曾国藩修身“实学”的借鉴价值,就是要实为民、办实事和业绩实,以实干的实际行动取得成就,不辜负时代的使命、人民的期盼。

首先,要实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12]年轻人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年轻人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责无旁贷。因此,年轻人既要注意减少轻浮急躁之气,又要注重克服经验缺乏患得患失的心态,掌握真才实学,练就过硬本领,实实在在地坚守岗位,涵养奉献操守、立稳事业根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真心实意、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做实事。

其次,要实办事。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一文中指出“唯有务实,才能脚踏实地,不图虚名,勇于探索,敢于攻坚,扎扎实实地为民办事。”[13]年轻人走上工作岗位,不仅需要掌握工作技能,适应岗位,也要融入工作环境,踏实工作,做出实绩,才能赢得肯定。因此,年轻人需避免眼高手低,要不骄不躁,增强对事情的执行力,以持之以恒的实干精神,百炼成钢的实干品质,克难攻坚的实干意识,扎实作风,多做务实之举。

其三,要业绩实。曾国藩三十多年如一日,笔耕不辍、严以修身,留世的1 500多万字,就是他修身实绩的表现。年轻人初入职场,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坏毛病”,应该多对标先进,“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一开始就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开好头。同时,当代年轻人要真正从各种应酬中解脱出来,从各种疲于应付中转换出来,敢于直面工作的“硬骨头”,认真研究并努力解决落实,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久久为功,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注重协同各方力量,自觉融入团队,依靠团队。绵绵用力,一抓到底,稳步推进重要工作有序开展和真正落实,真正做出实绩。

(三)勤俭清廉方能名望实

年轻的曾国藩从湖南湘乡老家来到北京,感觉经济负担较重,生活压力大,而湘乡老家人却认为他地位显赫,做了高官,工资较高。事实上,曾国藩在北京是初来乍到,被现实的经济压力和对成功的渴望双重煎熬着,在日记中表现出了急躁之感。但他通过自我修身,认清了自己,自我反省,把握住了心神。道光二十九年(1842年),他写信给自己弟弟:“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神明鉴临,予不食言。”[14]他确实没有食言,实现了勤俭清廉一辈子,同时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和身边人。他对自己相当的苛刻,过的是近乎苦行僧的生活[15]。他曾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16]因此,年轻人把握曾国藩修身“实学”的借鉴价值,就是要实勤俭、实清廉和名望实,长期坚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首先,要实勤俭。俗话说:“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孔子曾将官吏之德与百姓之德比作“风”和“草”,而年轻人道德修养在国家道德体系中起到的是“根深叶茂”作用。年轻的时候是“勤俭”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勤俭的好习惯需要在年轻的时候夯实,要“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时刻注意以德修身”[17]。

其次,要实清廉。年轻人要珍重自己的人格、珍爱自己的声誉、珍惜自己的形象,只有实清廉,牢记“白袍点墨,终不可湔”的道理,才能不越底线、不触红线。年轻人是后备力量,在未来社会道德体系中影响深远,他们能否坚持清正廉洁,能否修身养德,事关社会风气的大局,事关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年轻人要常“检身”、常思过,才能做到常清廉。

其三,要名望实。《大学》中有句经典名言:“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此经典之理,穿越历史。无数前人经历证明,浮名实是负累,虚名易惹灾祸。历经宦海浮沉的曾国藩,晚年总结人生经历,更加心智清醒。他淡泊名利,不被虚名浮情等私情所累,从容自如地跃过权利斗争的漩涡,在官场上做到了善始善终。因此,名望只有实归,才能不招致祸患,才能长久。

三、结语

曾国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显赫的历史人物,其读书、治学、养生的修身方法,对今人的修身影响深远,在传统士大夫的学脉中亦为翘首。

毛泽东对曾国藩的修身历来十分推崇。在新民学会时,他和众多年轻的朋友共同认为修身是“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起点。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国藩被划为反动阶级,但毛泽东一生中仍多次提到曾国藩,认为不能“因人废言”。他在1917年提出“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抗日战争时期提议出版了《曾胡治兵语录白话句解》;延安时鼓励干部阅读曾国藩的书籍,吸收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齐治平”的精髓;建国后,多次向同事朋友推荐曾国藩的家书。例如,薄一波曾回忆道:“大约是建国初期,一次他问我看过曾国藩的家书没有,我说早年读过。接着他讲了他的看法:这位曾文正公,其人不可取,但也不要因人废言。他的家书也并非都是腐儒之见,其中有些见解,我看还是可以借鉴的”[18]。1969年,毛泽东曾谈到曾国藩的“道德文章”,认为“近代中国人尤其湖南人,从权贵政要、志士仁人到青年学子,大多佩服曾国藩,佩服其治学为人和带兵做事……其政治立场和作为,自是站在历史进步反面的,但他毕竟是个复杂的人,有着多种身份的人是个很多方面都留下自己影响的人物,所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是中国封建专制阶级最后一尊政治偶像”[19]。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审思曾国藩的修身“实学”,他“实”在兼具有多重身份,既是官员,又是文化人,在为学为官中长期修身,坚持地度过了自己的一生。他在年轻时就开始苦苦修身历炼,近乎刻薄地苛求自己,这也是他与常人的不同之处。对于特定环境、特定氛围所铸就的曾国藩修身“实学”,我们应该以宽容、虚心和吸纳的态度,宏观、精准和兼收并蓄地去整体把握。瑕不掩瑜,曾国藩的修身“实学”存在理念上的守旧卫道,实践上对自己过于苛刻,道义上对家人的道德要求过高等历史局限。

古人云,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在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对“后浪”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年轻人可从曾国藩的修身“实学”中汲取智慧,取法于上,提高自我要求,在扬弃中务实发展,在发展中扎实提升,在提升中实现自己的富实人生。

猜你喜欢

曾国藩年轻人
跟曾国藩学修身
推荐书目《曾国藩传》
曾国藩的“愚笨”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年轻人为什么喜欢『打卡』
年轻人,千万不要相信自己会穷一辈子
曾国藩吃牢饭
年轻人如何理财
曾国藩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