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020-12-19李艳红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数据中心资料数字化

李艳红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广东煤炭地质局,广东 广州 510170)

地质资料是地质勘探工作的记录性文件,也是地质工作的总结性经验,地质资料能够为地质勘探工作提供有效依据。地质资料包括地质技术、地质文件、基础建设、地质建设等方面的资料,地质资料的信息化建设不仅能提高地质资料的存储效果和应用效率,同时还可以为地质基础建设以及地质问题的监测与预防提供依据和意见,对于地质工作来说具有实际意义。

1 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1 地质资料信息资源概况

地质资料信息是确保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元素,特别是数字化资料信息,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与高效性。近年来,我国地质资料种类已经超过44.29万种,其中,地质资料馆所收录的资料最为充足,具有126142种,国土资源部门实物资料中心保管15.62万米岩心,225.33万袋岩屑。近年来各地质资料馆藏部门相继开发地质资料的信息化系统,电子文档的数量已经高达三十余万种,多数省份地质资料也已经实现了馆藏资料的数字化和信息化。

1.2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品的开发现状

第一,公共信息服务产品的开发。地质资料保密技术处理,已经制定了1:50万、1:25万、1:20万三种比例尺,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保密技术处理实现了公开性的数据成果向社会服务的目标。此外,青藏高原等地的地质资料开发利用也在不断推进,并开发了《西藏基础地质资料检索图集》等多项社会公共服务性产品。第二,专题信息服务产品的开发,对于找矿以及双保工程等项目,系统整合地质资料信息,开发为专题信息数据包,能够实现地质资料的线上服务。第三,应急信息服务产品的开发。多年的地质灾害预防与救援工作使得我国各省份的地质资料馆重点关注抢险救灾资料信息准备,为地质灾害救援提供实时性的服务,及时整合地质资料,并第一时间提供地质资料信息,实现应急服务的开发[1]。

1.3 地质资料的管理现状

1.3.1 地质资料管理标准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标准规范的制定与调整没能充分迎合数字资源发展的脚步,因此当前许多年代久远的地质资料正在一步步实现资源的数字化转变,而管理标准也由原本的实物资料管理标准逐渐转变为数字抓的资源管理标准。

1.3.2 地质资料数字化现状

地质资料是自地质工作建立时便应运而生的,当前我国地质资料馆年代最久远的资料已经有了百余年历史,在此期间数量更多、种类更齐全的地质资料也在不断收录与整合。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进一步加快,因此实物纸质资料已经很难达到地质工作的要求。基于此,近些年我国地质资料馆相继实现了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其重点目标便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前,一些未汇交电子文档的实物资料,而目前我国多数地质资料馆纸质资料向数字化转变接近完全实现。

1.3.3 地质资料在线服务网站建设现状

由于地质工作的不断发展,其规模也在进一步拓展,信息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运用也越来越普遍,各地质资料馆中的数字化资料资源也在进一步完善。在这一条件下,地质资料数字资源服务在总服务体系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在线服务系统则成为了数字化资料资源服务的主要途径。对于数字资源服务来说,IT服务理念已经逐渐普及,对于地质学有关领域的数据库和地质资料数字资源进行统一服务的在线数据系统,是包含了我国地质资料馆全部对外服务的综合型数据管理系统,对数据服务的主要作用便是提供技术支持,如线上的数据信息发布服务、信息目录服务、注册服务等,为地质资料数字资源的社会服务提供必要条件。

2 加快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

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以及数据管理的一体化信息化建设是促进地质工作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建设长久保存的地质资料数据库以及向外服务的地质资料数据库,积极部署地质资料业务结构,使得地质资料能够实现集群化的建设,由原本的单向建设转变为全社会建设地质资料信息数据。地质资料数据中心的构建,首要的条件便是数字化的环境,在这一条件下,数字资源则是其中的重要结构,将零散的数字资源进行归纳与处理,形成一个有序化有规律的整体,从而确保保存与管理的成效。地质资料数据中心需要在互联网以及局域网等多种网络下实现地质资料的数字化服务,以网络化的线上服务为主,但也需要兼顾实物媒介。地质资料数据中心的服务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特征,可以做到服务的相互操作,这种方式也更为稳定可靠,可以为多种应用基于连续稳定的数据资料服务,而由于地质资料数据中心的职能特征,数据服务也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地质资料数据中心通过网络化的信息系统来实现业务与资源的有效整合,虽然实体资料逐渐被数字化信息资源所替代,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地质资料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发展,实物资料的管理工作也会被信息化系统覆盖,而管理模式也将会出现明显的转变。地质资料数据中心需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可以超脱物理边界,实现灵活性的服务;具有开放性特征,可以实现互操作与信息互通;将数据库作为主要工作及服务目标。推动地质资料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使得地质资料信息能够实现共享,同时根据有关标准来给予高效性的资料服务,这也是实现地质资料数据共享的重要条件,建设全国一体的分步式信息共享体系,包含区域、领域资料数据共享服务网络,以多个数据共享节点来不断给予信息服务。此外,还要加强政策与经济支持,让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能够具有地质工作成果服务性能,通过网络技术来将数据信息更为便利、高效的服务政府和企业等社会机构[2]。

3 加强地质资料信息安全建设

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必须要重点关注信息安全,对于信息安全不可以有丝毫松懈,信息安全建设必须要做好计算机信息安全建设,保护好计算机网络资源,避免地质资料信息出现信息泄露、信息被破坏、恶意更改等问题,确保地质资料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首先,需要重点预防病毒威胁,确保网络环境安全。进一步加强网络的安全性,及时更新病毒库,为预防和查杀网络病毒给予条件,而在网络结构的设计上可以在入口中设计功能较为完善的硬件防火墙,确保计算机能够获得充足的安全保护,避免病毒入侵威胁;其次,提高使用者的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网络信息涉密管理力度,做好计算机数据资源的安全管理工作,并明确落实责任制度,及时改进计算机网络管理制度,实施内网外网分离的监管模式,保证网站具有专业人员管理。针对计算机实施涉密管理状况的审查,确保计算机在联网过程中不可以存放具有机密性的地质资料信息,而存储地质资料信息的计算机则不可以连接互联网,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地质资料安全问题的形成,确保其安全性;最后,实施责任考核制度。根据具体的安全生产情况与要求,需要把地质信息资料安全建设的状况归入到安全生产责任书所规定的安全职责范畴,并定期进行安全考核,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来进行审核,确保地质数据不会出现数据丢失或泄露的风险[3]。

4 深入挖掘地质资料信息资源

地质资料有着一定的综合性特征,所涵盖的不单单是地质信息,还有各种人文地理信息资源。同时地质资料还有但感性特征,这些信息被记录在地质资料中,而这些资料通常为纸质资料的数字化收录,根据这些资料的特征以及如何发掘档案性信息则是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发展的主要趋向。在我国建国之前,地质资料通常有外文资料与中文资料两种,这些资料中包含多种非地质学领域的知识档案,如我国内蒙地区的人口分布调查等,这些都被包含在了地质资料中,而根据地质资料的档案性与综合性特征也能够充分发挥现有地质资料的服务性价值。在2015年,有关部门对地质资料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开展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地质矿床史料展”,这类地质资料档案的展览活动都揭示了地质资料仍有多数档案性的地质信息尚待发掘。

5 构建地质资料信息化管理标准体系

上世纪末以来,随着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数字国土”工程的实施,地质调查信息化标准建设逐步开展工作,制定了数据描述、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产品与生产、数据服务、系统建设、数据库建设等标准,用以指导和规范我国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从国家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需求来看,实现信息共享的关键技术标准依然落后,标准化机构不健全,标准综合体系的建立缺乏理论与新方法的指导,缺乏有效的标准协调机制,包括行业内或领域内标准的协调及跨专业标准的协调等。为了充分发挥标准体系在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有的作用,应及时了解地质各专业信息化对标准的需求,尽快加强数据共享和综合一体化管理标准、互操作标准等的研制,建立支持跨系统、跨平台数据交换的标准体系以及完善的信息化协调、管理机制、多层次的协调机构、完善的政策体系和技术咨询机制。

6 结束语

对于地质资料管理来说,信息化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将其由原本的人工开展转变为自动化、信息化的高效性模式,不仅可以对地质资料信息更为方便精准的分析判别,而且也实现了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共享。地质资料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把地质资料在各个数据平台中进行存储,可以有效提高了地质资料的灵活性,使其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区都能够时效内信息共享。

猜你喜欢

数据中心资料数字化
浅析数据中心空调节能发展趋势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关于建立“格萨尔文献数据中心”的初步构想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2017第十届中国数据中心大会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