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汉阴皮影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2020-12-19孔军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文/孔军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一、汉阴皮影的艺术特色
皮影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汉阴皮影是集文学、绘画、雕刻、音乐、表演于一体的一种民间艺术,它有着独特的表演及造型语言、图样设计和画稿染色以及独特的艺术民俗文化。
汉阴皮影历经千百年的沧桑历史变迁,在多民族移民文化共融中积淀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汉阴皮影已经成为汉阴地区的文化名片,从艺术学角度分析,它的艺术特征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唱腔独特,主要以汉剧为演出演唱形式,这种表演技法在全国所有的皮影流派中尤为特别,具有地域典型性和风格代表性。二是汉阴皮影保留了大量的保留剧目,这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目前保存完整的传统皮影本戏和折子戏多达300 多本,体量丰富,充满丰厚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三是汉阴皮影在发展流变过程中,不断吸收接纳其他姊妹艺术的精华为我所用,与花鼓戏、腊花戏等民间小戏融合渗透,逐渐自强自大。四是汉阴皮影造型深受地域文化影响,汉水流域南北方文化交融的风格深深烙印在其造型雕刻方面,体现出南北文化的杂糅共生局面,异彩纷呈。五是它具有非常鲜明的汉调二黄唱腔,这在其他皮影艺术唱腔中并不多见。六是汉阴皮影表演具有一系列绝技手法,为汉阴表演艺人所独有。例如,汉阴皮影的代表性传承人李兴儒,他的表演技法高超,艺人能同时承担多种角色,一方面表演剧中人物打斗时双手执八个兵双双对打,飞跃翻滚,很是热闹;另一方面,又能同时表演烟花爆竹,瞬间变脸等艺术效果,动作飞快,体现出传统戏剧艺术表演时“七忙八不忙,九个闲得慌”的历史痕迹。
二、汉阴皮影的文化生态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文化工作重要性日益凸显,政府逐年加大了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强烈,精神消费的层次和内容日益丰富和多元化,古老的传统皮影戏得以新生。2009 年汉阴县文广局编报了汉阴皮影戏演技系列材料申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汉阴皮影戏演技被列入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汉阴皮影戏演技属口传身授和高超的手上技艺功夫,除需要表演人扎实的唱腔功夫外,与生俱来的天赋和悟性也是能否承袭这一独特技艺的重要条件。因此,这一演技对表演人要求较高,单靠勤奋好学不能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这一项目的保护难度。
在西安地区,皮影有着许多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市场需求,既有文化层面对传统文化的追根溯源,也有市场经济方面对文化产品的创新需求,这些空间和需求为皮影艺术和演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与契机。汉阴县坚持通过建立一批汉阴皮影戏演技传习所,培养一批汉阴皮影戏演技传承人,抢救一批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汉阴皮影戏演技艺术史料,建设一批保护汉阴皮影戏演技的基础设施,将汉阴皮影戏演技承袭式的保护下来,让汉阴皮影戏演技在新时代大放异彩,并成为汉阴文化的重要名片。
在汉阴较偏远地区,皮影戏的发展比较落后和缓慢,欠缺发展空间和完备的皮影文化体系。伴随着城镇化、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剧烈改变着当地人的生活生产方式,汉阴皮影的经济价值逐渐削弱,不再是艺人们养家糊口的营生,与此相应的一系列皮影产品也淡出人们的视野,特别是在电视、电脑等现代传媒对广大乡村地区的渗透和普及,导致皮影展演的文化空间被极度压缩。同时,皮影已很难成为年轻一代安身立命的工作,因此缺少新生代传承人,出现人才断代的危机;再者,多数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皮影发展缺少经济支持和政策支持。这些客观因素导致汉阴皮影的传承发展和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
概而言之,汉阴皮影赖以生存的社区传统,经历着被发明、传承、失势和泯灭甚至再生的嬗变过程,在激荡的社会转型情势下,传统羸弱赓续的危机被放大和凸显。从现代语境出发来看,汉阴皮影的文化生态状况,需要以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结合的眼光审视、理解和反思,尤其重点关注皮影匠人和艺人及其技艺的生命状态,对其历史渊源和现实处境予以剖析,这需要我们厘清传统手工艺的特性及其与现代文创的关联。
三、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文创
当下,汉阴皮影等传统手工艺发展呈现出严重的内卷化特征。汉阴皮影是扎根于民间为老百姓所创造传承和享用的传统手工艺,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等多重价值。在乡土社会逐渐被市场化渗透的时代背景下,汉阴皮影的发展文化生态呈现出内卷化特征,成为制约其健康发展的瓶颈。这也是传统手工艺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内卷化一词源于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Clifford Geertz)《农业内卷化》(Agricultural Involution)。 根 据吉尔茨的定义,“内卷化”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这一概念最早是用来研究爪哇的水稻农业。在殖民地时代和后殖民地时代的爪哇,农业生产长期以来原地不动,未曾发展,只是不断地重复简单再生产。杜瓒奇在《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 年的华北农村》中,提出了国家政权内卷化的概念。“政权内卷化”与农业内卷化的主要相似之处在于:没有实际发展的增长(即效益并未提高);固定方式(如赢利型国家经济)的再生和勉强维持。本文同样借用格尔茨提出的“内卷化”这一词语,特指传统手工艺发展过程中无法创新突破现有模式而陷入困顿不前的状态。
汉阴皮影发展的内卷化直接制约着它的创新发展,外加皮影传承人传习技艺的身体性特征,即使有政府文化政策的支持,也往往难以对抗现代化潮流的冲击,造成其停滞不前的发展困境。当下,国家大力倡导工匠精神,追求卓越和精益求精,对于汉阴皮影等传统手工艺而言,就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层面来看,一种传统技艺的习得和熟稔,往往需要长年累月的磨砺,特别是经过身体实践的反复操作和操演,技艺依然化为身体记忆,由此达到炉火纯青的水平,成就了无数大国工匠。此外,皮影生产的外部语境和社会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21 世纪以来,我们发现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更为关键的是人们的审美趋向也出现转型,在生活中原本需要的东西变得不再需要,传统手工艺品的实用价值变弱,增强的是为民众所不太重视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由此造成皮影艺术的寸步难行发展境地。以上这些正是民间文化传播传承的发展规律和当下呈现出的文化生态。
传统手工艺更易于转化为文化创意产品,适合进行现代化的文化创意生产,一方面与其造型、色彩等载体的物质性相关。潘鲁生提出:“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造物文脉,比之于文字典籍和习俗传统,更大程度上以物质形态融会了一个民族的创造力。衣食住用,智慧匠心,塑造了生活的艺术。一段时期以来,作为农耕文明积淀生成的经验智慧,传统工艺美术在工业化、城市化等现代化急剧转型过程中受到了冲击,发生不同程度改变,是存续、复兴,还是走向边缘化甚至被取代湮没,根本还在于生活的基础、文化的土壤和内在创造力的培育与发展。”由此可知,传统手工艺具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可以将各种非遗元素提取、转移和融合,由此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传统手工艺便于进行现代文创,得益于当下中国社会中产阶级的崛起和足够强大的消费能力。徐赣丽认为,“《中国手工艺生态调查报告》给出一份报告,功能和实用性、文化内容和设计构成了消费者购买传统工艺品的三个最基本的方面。”“在消费者看来,让传统时尚、精致,并具备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和造物智慧是一件好的手工艺作品所具备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一部分消费者甚至认为,单纯提取传统的表面符号创作欣赏用的工艺美术品并非尊重传统,传统工艺的本质是提升生活品质,服务于大众,不寻求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一味仿古的设计,是创作层面上的不思进取。”换言之,传统手工艺文化创意产品符合中产阶级的审美观念和消费能力,二者的相遇必然带来文化创意产品市场的繁荣。
因此,基于上述传统手工艺的自身特征和新生时代语境,对于汉阴皮影等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绝非出于旅游意图和经济利益,实际上包括汉阴皮影在内的文化遗产的真正价值,在于其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因子。假如可以从中获得灵感从创作出体现民族独特风格和优秀价值观的作品,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共赢。
四、汉阴皮影文创设计方法分析
(1)与现代文化和时代审美需求相结合,更新传统工艺,增强产品互动性科技含量。
文创设计的指向之一是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古典与现代的融合,形而上与形而下的融合。从皮影艺人角度看,现代文创的目标就在于,一方面实现了皮影的良好传承,另一方面皮影传承人在经济效益上获得了实惠。换句话说,在生产、经营、流通等环节,使皮影得到有效、健康的保护,最终得以传承发展,这是文创设计的出发点,不能为了短期的经济效益而进行过度开发,避免急功近利,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利用,要严格维护传统手工技艺的原真材料、核心技艺和传统工艺流程,这是传承和创新传统技艺的前提。
(2)加强对皮影艺人艺术技艺和文化记忆的口述史访谈记录,将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及时保存和激活,为后续文化创意产业留下文化家底。
大多数皮影艺人都来自于乡村,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经历,在数十年如一日的乡村生活中,对弈皮影艺术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深刻理解和体悟。在当下,城市与乡村相互交织重叠的时代背景下,艺人们对皮影更是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牵挂,这份情怀或许来自父子情深,或许来自师徒申请,或许来自文化道义,或许来自文化自信,无论如何,皮影艺人们坚守和传承至今,他们所经历的一切,是最真实的皮影艺术发展史,也是真实可贵的文化资源。每一位皮影艺人都有着很多的经验积累和历史阅历,他们作为皮影艺术发展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对皮影有着深刻独到的认识,这些历史经验常常被人们所忽视,久而久之会被人们遗忘,从而造成皮影艺术发展史的一段空缺,故而,加强皮影艺人的口述史记录显得尤为重要。
(3)充分发挥高校智囊和桥梁作用,承担起文化传承重任和文化经纪人角色。
时下,经纪业在文化市场中发展的迅速,文化经纪人通过居间、代理及行纪的方式,有效地整合社会文化资源,搭起文化与市场的联接纽带桥梁,以满足群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促进了影视、演出、娱乐、文物等文化市场的繁荣。高校在皮影艺术保护和文创中应当积极作为,承担起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责任,可以利用自身的智库智囊,为皮影艺人和设计师牵线搭桥,实现二者的联结与合作。创意设计缺不了创意元素的来源,也少不了创意人才的支撑,高校在这过程中承担的重要角色显而易见。
(4)以“文创+扶贫”模式助力汉阴皮影的传承发展。
在实现脱贫致富目标的关照下,探究如何运用凤翔泥塑这一非遗项目精准发力,奋力作为,将基层公共文化发展、文化艺术创作、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非遗传承利用等工作与当地脱贫攻坚工作有效结合,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互相支持,互相服务,以“文创+扶贫”的发展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就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财富,承载着各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民族技艺,在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背景下,乡村文化复兴之路上扮演着核心的角色,对缩小呈现差距、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五、结语
在文化市场日益繁荣的当下,一部分汉阴皮影艺人通过文化创新逐步转向文化市场领域,需找到合适的发展契机,由此推动传统皮影与当代文化的有机融合,以特有的文化资源实现产业扶贫和精准扶贫;还有一部分皮影艺人仍然坚守传统技艺,在坚守的过程中梳理和赓续传统皮影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不断发扬皮影艺术的核心技艺和文化精髓,他们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默默付出,这种坚守为后续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保留了最纯粹的火种。我们理应立足皮影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的魅力和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