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欠发达工业经济发展对前沿专业技术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以赤峰为例

2020-12-19王德海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品牌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赤峰欠发达调研

文/王德海 (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为论证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对工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学校前沿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关系问题研究》课题组,挑选部分有代表性的赤峰市部分工业企业进行了前沿专业设置调研。

一、调研目的与概况

调研的目的:为准确掌握赤峰工业企业对前沿专业群需求情况,找准本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对接。

调研的主要企业有:冶金类,赤峰金剑铜业、赤峰远联钢铁、赤峰远联钢铁、中色集团、云南铜业、东北特钢、山东黄金、铜陵有色;新能源类,大唐风电、京能集团;化工类,大唐煤制气、伊品生物科技、瑞阳化工;食品加工类,伊利、紫宸、塞飞亚、蒙都、燕京集团;建材类,赤峰恒裕绿建;纺织类,中新毛纺、东绒集团、维信集团;装备制造类,赤峰拓佳电子、赤峰通泰机械;医药类,艾克制药、格林特药业、万泽制药、丹龙药业、天奇制药等近30 家企业。

调研主要形式是:通过对企业的实地考察;与人力资源部门、不同层次的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部分工人多种形式的座谈;针对近几年职业院校毕业生进行调查和座谈等方式。调研主要内容:赤峰区区域工业企业发展状况;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主要专业方向及技术岗位;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职业和素质的要求;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意见等。调研发现,总体来说,赤峰的工业经济已经迅速崛起,但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水平不高;产业布局不集中、发展层次水平低,管理模式和发展方式散,体制机制不活,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制约明显;企业外延、内联不足;传统产业过多,设备、技术低端化特征明显,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的应用不广,技术型、创新型企业较少;矿产资源优势但缺少深加工技术而未完全成为经济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型特色产业、非资源型产业、产业发展较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较弱;有些产业明显滞后。缺乏战略性的大项目、大企业、大园区支撑。很明显,赤峰地区的工业产业仍处于经济欠发达阶段。

以上现状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欠发达地区长期形成的高新技术人才短缺、高素质的一线技术人才不足、需求专业方向分散、培养周期跟不上等矛盾突显出来。而这又是本地区的职业院校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二、赤峰工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专业方向分析

基于对赤峰市区域工业经济产业基本状况分析,课题组对赤峰地区的工业企业进行了分类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对赤峰市工业企业对人才专业方向的需求有了初步的了解。(1)拥有新型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的企业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且进口设备占有一定比例,如拓佳电子屏生产线、艾克、格林特等制药生产线、燕京宁城啤酒生产线、伊品味精生产线、东绒集团、维信集团的羊绒衫编织生产线等。调研中,这些企业普遍反映技能人才缺乏,尤其是一些专业技能突出地高技能人才。多数操作人员学历较低(高中及以下学历),他们大多来自城市基层或农村,吃苦耐劳,但专业知识相对较差。而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的应用,要求操作人员具有机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测控技术、软件编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等专业知识,也就是要求能在生产第一线的安装、调试、维护、运行和管理的岗位技能人才。因此、对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需求增多。(2)赤峰装备制造业企业设备处于更新换代的转型期,许多企业生产设备的数字化控制技术也得到普遍应用,如赤峰金剑铜业、赤峰远联钢铁、赤峰远联钢铁、中色集团、赤峰通泰机械、中凯风电等等,数控设备也成为主流。不少企业还涉及对旧设备的数字化升级改造,而赤峰数控技术起步较晚,因此对数控技术专业,相应岗位的安装、调试、维护、运行和管理人才,特别是数控编程技术人员的需要也很旺盛。(3)大多数的传统企业和部分产品更新较快的企业都涉及到产品的研发、技术革新、设备改造问题,如燕京集团部分生产线、华源集团和大多数的羊绒生产企业的纺织类设备、赤峰通泰及长明机械等企业的新农机设备开发等。这些企业缺少和现代化技术相适应的技术研发专业团队,即使立项了很多技改项目,但人才力量明显不足,因此前沿专业的技术人员的培养,是这些企业目前的短板。(4)为数不少的企业,需要更新观念,引进前沿专业技术。如锅炉行业、钢结构行业、装备制造类、建筑业等焊接技术,物流、仓储等行业,目前还是人工操作为主,而工业机器人技术在这方面的运用,已经日趋成熟;许多产品和客户需求还需要大数据分析技术;模具类专业需要引进3D 打印技术;不能回避的是,智能制造时代已经到来,赤峰的企业要做好准备迎接。这类人才的培养需要有提前考量。(5)做为赤峰市工业经济主导产业的冶金、能源企业,大数据分析、智能化技术设备也会冲击传统模式,因此也要跟上时代步伐。这类人才是必须的储备。

三、经济欠发达地区前沿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思考

(一)政府与行业的先导是人才培养的政策环境保障

赤峰做为工业经济欠发过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只有两所,中职院校主要是升学为主,近几十年来,大部分赤峰建设的后备军,青年人才通过高考流向了发达地区,回家乡的比例很小,少数进入当地职业院校的学生也是高考成绩在末流的考生。赤峰市教育局,2019 年已经出台地区性初、中、高职衔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生源。尽管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仅靠赤峰地方的力量,是难以改变职业教育的末流教育地位,青年中的大部分都要在地方企业从业,因此需要国家从战略高度上调整教育层次布局。

政府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的经济发展规划、行政能力、服务企业的观念和效率,以及从地方特色经济构架结合确立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上等方面,都应有明确的意见和方案。否则,既无法引来前沿技术,更吸引不来人才,本地人才也流失严重。这会成为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的严重阻力。我们认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与行业,面对前沿专业,应跟上国家的工业发展形势,要支持企业引进先进人才和技术、鼓励企业的技术创新,同时采取具体措施,在政策和资金上支持职业院校发展,让地方职业院校有办学的积极性和动力,大力扶持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努力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政府要解放思想,要有有效的吸引人才的激励机制,让人才回归。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二)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要有足够为服务地方工业产业的能力

职业院校无论是专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双证书”要求、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和科技研发,都要求其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的建设等,必须能够承担企业的科研、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任务,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肩负有更艰巨的专业建设任务。要想引领地方经济前沿专业,“打铁还需自身硬”。

职业院校同样要有吸引前沿专业人才的激励机制,要引得来,留得住;实训基地的建设更要有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能力,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室,更要成为前沿专业的科技先导。

(三)工业企业本身同样要有人才培养的长期规划和机制

企业与学校之间,要建立平台,校企合作、融合才是根本出路。校企之间没有有效的长效机制激励企业主动参与人才培养的行为,企业在人才招聘需求上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表现得较为消极甚至排斥,都会影响人才的有效培养。一定数量的企业兼职教师是使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及更强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措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有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加入到兼职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中,才能保证专业培养目标与岗位目标的对接。

企业研发基地需对教师适当开放,生产基地对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开放,是实用性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也是校企融合的核心内容之一。

政、校、企,全社会的努力才会做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赤峰欠发达调研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财政部安排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欠发达地区大学生人才招揽政策评析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Investigate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Summer Storms and Shelf Sea Primary Production
行摄赤峰 解读红山文化 探寻玉龙渊源
欠发达地区经济报道策略探索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