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南充丝绸产业的现代化转型(1978-2018)*

2020-12-19王雯雯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品牌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南充丝绸工业

文/王雯雯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南充是我国四大丝绸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丝绸业是南充工业的传统骨干产业。作为丝绸源点的南充,其丝绸产业在近百年来经历了辉煌、落寞、转型三个阶段,本文将重点关注丝绸产业以及工人如何在改革开放的国家战略中生存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中共南充地委、地区行署把桑蚕丝绸生产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骨干产业,制定一系列激励发展桑蚕丝绸生产的政策和措施,南充桑蚕丝绸生产进入鼎盛时期。1998 年至2000 年,南充丝绸行业进行了史无前例的资产大重组,机构大调整,机制大转换。市茧丝绸公司系统内的23 家国营、集体中小型丝绸企业采取租、股、并、卖全部改制,乡镇和私营丝厂转产其他经营项目。2000 年至今,南充作为“中国绸都”,丝绸产业仍未恢复鼎盛,囿于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丝绸产业的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丝绸工人的困境

丝绸工人作为丝绸产业变化的亲历者、见证者,其工作、生活与丝绸发展进程息息相关,在丝绸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工人群体首当其冲,遭遇到不小的困境。

工人群体锐减,再就业困难。六合集团最辉煌的时候是出名的万人厂,更是是全亚洲最大的缫丝点。丝绸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需求极大。每台缫丝机器必须要一到两个人把守,随着新技术和机器的引进,一排机器只需一人定时巡视即可。故车间工人骤减,企业也随之精简。六合集团现有设备体验馆,可以清楚地感受旧设备和新设备的差别。另外,丝绸生产未能跟上改革开放的潮流,丝绸被面、款式、花色一直没有创新。1997 年,由于产品积压造成严重亏损,南充绸厂的职工陆续下岗。机器自动化程度升高,对劳动力地需求减少,丝绸工人数量锐减,辉煌万人厂演变为全厂仅有两三百名员工。之后,六合集团对各部门进行精简,办公程序全部采用OA 系统,后期又裁减了大部分办公人才。这就导致原来很大一部分丝绸工人失业,再就业变得困难。

丝绸产业待遇低下,再上岗困难。丝绸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人薪资待遇并不优渥,在同一水平的国企中待遇水平较低。首先,六合集团作为南充唯一一家丝绸国企,在待遇上,远不如私人企业。其次,丝绸生产车间具有以下特殊性:车间噪音大,丝细,对视力要求高。长期以来会对车间一线工人的听力和视力造成极大的损耗。当下中老年对健康要求越来越高,青壮年不满足于低下的薪资。同时在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趋势下,企业用工需求下滑,吸纳就业能力减弱,员工再上岗比较困难。

二、国企的改革发展

为进一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南充丝绸行业着力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切实转换经营机制,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逐步实现国有资产的有序退出。

六合集团作为南充丝绸产业唯一一家国企,在艰难中求得了生存发展。首先,六合集团积极响应政策,在“中国绸都”的名牌下,积极向政府申请打造“百年六合”的品牌,除了走产业战略,还走品牌战略。六合集团在打造“百年六合”品牌的过程中,将自身产品与国际大牌丝绸产品进行对比,除了品牌,在做工、材料和质量上没有任何区别。另外,六合集团在争取“原产地保护”方面下工夫,利用“中国绸都”的品牌,促进南充丝绸产品质量提高、销售扩张、产量增长,效益提升。六合集团坚决打品牌战略,致力于发扬“中国绸都”和“百年六合”的品牌影响力,2005 年,六合集团获得了“中国十大影响力丝绸行业品牌”称号。

其次,六合集团利用绸厂空地和厂房,打造丝绸旅游区,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布局。第一,利用厂房。六合集团许多厂房闲置,吸引了一些大企业与其合作。第二,利用集团历史文化。六合集团始创于1912 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六合集团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共同打造丝绸博物馆。第三,利用丝绸源点的历史地位。六合集团单位负责人常外出考察,综合重庆、悉尼等艺术气息浓厚的地方旅游特色,以及年轻一代的复古潮流,打造涂鸦墙,银杏街拍摄基地,历史文化墙。六合集团又针对普通人对于丝绸神秘、高端的固有印象,将废弃的合金公司改造成染坊,让游客来亲自体验染色、织绸的过程,揭开丝绸的神秘面纱,吸引更多游客,由旅游带动销售,继而带动生产。

三、私营企业的发展之路

依格尔作为丝绸产业中的私营企业,为丝绸产业的转型作出了贡献。20 世纪90 年代末国企改制,许多优秀、熟练的工人下岗。依格尔公司在1993 年进入南充,成为了南充第一家出口丝绸的私营企业,凭借优良的待遇将原南充绸厂等国营企业的下岗工人招进企业。

随着高科技与智能化趋势的演进,国家提倡“工业4.0”,许多企业都采取了机器人生产,然而丝绸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的、精细化的产业。目前机器人还不能完全取代人工的精细化操作,于是依格尔公司力求通过研发新的高科技设备减少人工的使用,进而提升经济效益。

通过响应国家政策和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依格尔开启了转型之路。依格尔自建立伊始,以生产出口欧洲的轻薄、窄、飘逸的纱为主。2005 年后,依格尔进行了第一次贸易转型,从纯外贸出口转型到内贸市场。

依格尔第二次产业转型升级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发展,依格尔将传统织机升级为现代化织机,设备在整个西部和全国名列前茅。2008 年后依格尔把最主要的新品研发与擅长领域集中在高织高密特宽幅大体化,这次产业升级打响了依格尔的丝织品牌,由此得到的最成功的反映是2010 年俄商购买依格尔的的商品赠送给普京总统。

依格尔为打造属于自己的丝织品牌曾尝试过许多办法,传统如开店,新兴如电商,效果并不理想。近几年依格尔开始尝试涉足工业旅游的新领域,终于取得了成效。工业旅游对品牌的推动大在于客户可以避开中间环节,到厂家(依格尔)直接购买产品,由工业旅游所带来的销售、品牌效益十分可观。

企业的生存发展不能只靠贴牌,还要自己创品牌,走中端,建立渠道。借“一带一路”的指示,依格尔建立了工业旅游——“前店后厂”,即有生产、有文化、有店铺、有产品、有中端包装宣传的新模式。依格尔邀请各地游客参观丝绸的生产环节,通过讲丝绸故事来传播绸都历史、蜀锦的文化及一带一路的文化。依格尔希望借助“一带一路”走出去,然而无论是网上的境外销售、跨境电商都存在一个问题:2018 年开始丝绸原料上涨幅度很大,市场不能接受高昂的价格,于是2018 年丝绸的产值业务和订单发生了集聚的下降。因此依格尔便开始探索一条新的路径——做其他纤维,比如丝与棉纱交织,与化纤交织等,只要价格亲民,国内外的顾客一样会很喜欢,依格尔也即将迎来第三次转型升级。

四、结语

南充丝绸的发展是南充作为古丝绸之路源点的重要主题,丝绸产业转型升级为其他传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南充方案”:在都京镇打造“丝绸工业旅游”的大背景下,南充以承载百年丝绸工业文明的丝绸产业为主基调,保护原有工业建筑风貌与城市肌理,利用原有工业遗存,改变内部结构与功能,实现新的发展。创造与工业文明相契合的丝绸博物馆,融入科技元素与红色基因,工业文化、都市文化与红色文化相辅相成,做到历史与现实的对接。

南充丝绸的发展还在继续,笔者认为丝绸产业发展应考虑策略:依托“中国绸都”的大品牌,为南充丝绸注入更多的创新元素,保持原有的丝绸工业风貌,融入红色文化与革命文化,做到工业文化与红色文化、革命文化的有机统一。在原有工业遗存的基础上,促使丝绸博物馆、科技馆兴起,并使用科技手段对博物馆、科技馆进行保护,扩大开放。加大对“中国绸都”品牌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并切身感受南充丝绸的百年工业文明。加快旧居改造与路况修缮,紧跟嘉陵江开发的步伐,展现一幅工业文明与现代生活兼容的滨江图画。

南充丝绸的建设与发展,传承了红色文化、革命文化与工业文化的历史文脉,是其建设与发展的创新之源。南充丝绸的建设与发展,不仅是南充、南充丝绸的需要,更是建设成渝第二城的需要。

猜你喜欢

南充丝绸工业
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
抗疫情、抓产业,南充综合试验站在行动
遥望“丝绸路”
TheDifferencebetweenOrientalandOccidentalThinking PatternsinTranslation
坚持法德并举 助力治蜀兴川
丝绸般的黑发,盘旋少女顶上
丝绸情调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