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教育课程与生命本质的唤醒
——基于生命教育的思考

2020-12-19苏丽梅李春忠

普洱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育者本质生命

苏丽梅,李春忠

普洱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云南 普洱 665000

1681 年法国创立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以来[1],国内外学者对教师教育的研究视域广阔,研究类目多,切入点细致具体,涵盖了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创建、课程资源的整合以及教师教育课程的设计、开发、设置、实施、评价、改革等诸多方面。正是研究者们不同视角的研究成果,才成就了教师教育课程的逐步确立与日臻完善。但也应注意到,研究者们多倾向于教师教育课程知识性的优化与重构,却鲜见直指教师教育课程生命性的研究。

教师教育是一项人教人如何更好地成人的活动。教师教育课程作为培养人如何成人的教育媒介,是教育在抗疫行动中有所作为的领域之一,唤醒其隐匿的生命性既是应然诉求也是实然需要。因此,本文力求在学习和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以教师教育课程生命本质的唤醒为基点,尝试讨论教师教育课程生命本质的功能,以及唤醒教师教育课程生命本质的策略。

1 界定与规约:教师教育课程的范畴

一直以来,学者们对“课程”的定义莫衷一是,大体形成了五类说、六类说等课程概念。正是这些仁者见仁的界定,为我们全面认识与理解“课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尽管人们对“课程”的表述不尽相同,但“课程”所指的核心要义却基本一致:即教学内容及其进程安排[2]。只是此论述似乎只阐明了课程的知识性、传承性,鉴于此,本文所指的教师教育课程在采用“课程”最朴素的定义基础上,力求突破其生命性这一本质。

2 知识与生命:教师教育课程的本质

教师教育课程的本质是知识性与生命性的统一,是传授知识与关照生命的耦合。

2.1 知识——教师教育课程的形式和主体

“在教育中,知识是课程的本质,课程是知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没有知识就无所谓课程,没有课程则无法使知识进入教育活动中”[3]。因此,知识既是课程的基本形式,又是课程的主体。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及方法被公认为“三维目标”。21 世纪“核心素养”成为课程改革的源头与灵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涉及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健康生活、责任担当等六个维度,并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4]。如果说文化基础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们“接受”即可,那么,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则需要个体生命的深度融入。这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课程学习依赖于人际交往。学习是‘获得隐喻’和‘参与隐喻’的复合,这意味着学习既是一种个体性获得,又是一种社会性互动,课程学习不仅是来自情境认知下知识和技能的增进,更需要借助社会化互动,实现个体能力和价值观的自我成长与更新”[5]。由此,课程的另一本质是获得并参与隐喻的灵动的生命。

2.2 生命——教师教育课程的起点与归宿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课程被理解为教育工作者与社会情境之间的中介”[6],聪明的人类通过课程高效地传递着人与自然界其他生命相处的法则。可以说,人之不存,课程焉附?如果没有人类,教育就无从谈起,课程也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故而,教师教育课程的起点是生命。

教师教育者是协助未来教师习得专业基础知识,并帮助他们不断进行自主发展的人[7]。教师教育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母机”,承担着更为严肃而庄重的育人使命,如何更好地实现教师教育课程育人、理念成人,关系到未来教师的素质与质量。故教师教育课程的落脚点是人,是一个个跃动的生命。

3 育人与成人: 教师教育课程生命本质的功能

教师教育课程是未来教师成长应遵循的轨迹。当前,教师教育课程在内容与进程方面都存在生命教育的盲区。

3.1 课程育人——在教师教育课程中融合生命教育元素

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教师教育课程同一般课程一样,“不仅具有科学属性、文化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8]。其中,社会属性是教师教育课程对其学习者进行社会化和个性化培养的结果:教师教育者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学习者内化并超越文本知识,逐步获得理性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在现有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生命教育课程并未缺席,只是他们或以“拼盘”的形式静悄悄地存在于教师教育的课程盛宴里,或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凌驾于教师教育课程之上,或是在教师教育课程的夹缝中难觅一席之地。久而久之,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在教师教育机构和体系日渐完善的当下,各级各类学校的生生问题、师生问题、甚至是家校问题等仍层出不穷。一种普遍的舆论便是“教师没教育好学生”,可教师们又何尝不在为此类事件胆战心惊地担责。但这样的舆论也并非毫无依据,纵观我国当前教师教育必修课程,鲜有直面“生命”的内容,自然培育出来的未来教师便“理所当然”地规避着关于“生命”的话题。相较于教师所教的知识,学习者更容易模仿教师的教学行为[9]。因此,教师教育者不仅要“言传”,还应该以“身教”向未来教师们传授和诠释相关知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虽然不可能所有的教师教育学习者都成为教师,但所有的受教育者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教育。倘若在教师教育课程里融合有生命教育的元素,那么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去传达这份对生命的敬仰与尊重,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受益者将这份对生命的责任传承下去。

3.2 理念成人——在教师教育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留给人类的不仅是一场没有任何准备的攻坚战,还警示人类要有长远的警惕与反省意识。在较短时间内,要实现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与生命教育深度融合是不现实的,作为教师教育者,我们唯有在教师教育机构以及社会各界的群力群策下,积极在课程教学中去践行、去倡导生命情怀。

首先是生命共同体意识。“生命属于个体,但它是一种关系性存在”[10]。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活动,课程是教育的蓝图,课程视阈下的生命共同体,主要是指人与自然界一切生命的一种和谐共生关系。事实上,除了人与人之间的生命伦理在不断被打破,人与自然界的生命伦理底线也在不断被践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球大部分国家,给人类一记响亮的耳光,它警示我们:必需培养尊重生命、敬畏生命、道法自然的公民;全民不仅要树立个体生命安全意识,还要有群体生命安全信仰,不仅要关注人类生命,还要积极尊重和保护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如此才能在全球生命共同体环境下获得健康的身体和自由的生活。

其次是安全与责任意识。自然界每一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但这种“唯一性”也正是在与其他生命交互中才能更好地体现其价值。本次疫情告诫人类:对自己生命安全的负责,某种程度上就是对他人生命的担当,一切对个体生命的漠视与麻木,就是他人或其他群体的不负责。

最后是学习与终身学习的意识。学习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突如其来的疫情,仿佛给世界按下了暂停键,却未能阻断全民学习的热情,人们利用居家隔离的日子,一时掀起了众多“烟火文化”,间接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感染。终身学习涉及个体生命全程和工作生活各领域,是一个人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催化剂和保鲜剂。

4 磨合-调试-衔接: 教师教育课程与生命本质的唤醒

叶澜教授说:“教育是点化生命的人间大事。”教师教育课程生命本质的唤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4.1 磨合——教师教育课程本蕴含生命

人类生命因教育而圆满,教师教育课程因生命而精彩。教师教育课程作为教师教育者与未来教师邂逅的媒介,是培养未来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内容与进程。在教学过程中,随其内容的深入,进程的延展,流动着的是教师教育者与未来教师平等的互动与交往,闪烁着的是二者思想激荡的光芒。为此,教师教育课程的实施应是师与生的生命的共舞。不得不承认,教师教育课程本蕴含生命。

4.2 调试——激活教师教育课程的生命品性

多年来,教师教育课程的生命性几乎处于隐匿状态,诸多教师教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功利性较为突出,学习者们多关心的是应试知识点,却鲜有人通过沟通、协商、对话的姿态去接纳这些课程所蕴含的教育深意。殊不知在病毒、灾难、人身安全等面前,固有课程观带来的知识本位、应试惯习、精致利己的学习模式都显得微不足道。人们开始意识到,教育不仅仅只是传承知识,还应传递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崇尚生命的品性。进而将知识转变为智识,放逐功利的教与学方式,师生共同徜徉于教师教育的海洋,一起去邂逅知识背后的生命光芒,一起去感受教师教育课程的温度,一起去遇见灵魂深处的你——我——他,如此激活沉睡于教师教育课程里的生命。

4.3 衔接——落实教师教育课程的生命本质

历经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已然重视生命的钟声已敲响。教师教育课程知识性的表达与生命性的唤醒也将伴随着“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以及混合式教学的必然需求,从磨合走向调试并最终实现衔接。因此,在内容上,我们呼吁各专业甄选适合的生命伦理相关知识,整合进教学素材;在进程方面,我们意识到单靠教师教育机构设置生命伦理相关课程可能存在历时长、覆盖面窄、效率低等缺憾。因此,我们渴望逐步建立起从幼儿园、小学、中学、高职高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逐级相关课程,共同推进教师教育课程生命性多元化、立体化、常态化的衔接。

5 结语

教师教育课程生命本质的提出及其唤醒,缘起于新冠疫情防控及教师教育者应有的担当意识,虽在以往的研究中几乎难觅踪迹,但寄托了我们探索教师教育课程研究新视域的灵感与期许。教师教育课程是未来教师成长的基石,是培育新型教师队伍的媒介和桥梁,传授知识与激扬生命是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的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教育者本质生命
品读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设计的本质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