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
2020-12-19林红钢
林红钢
(福建省将乐县南口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福建将乐353304)
南口金山生态农场于2017年开始在将乐县南口镇小拔村承包山垅田21.3 hm2进行优质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2019年承担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稻田综合种养示范,推广优质稻种植21.3 hm2。经测产验收,2019年稻谷产量8 737.5 kg/hm2,比2018年增产1 050 kg/hm2,扣除工资、购买农资等支出,净收益达1.26万元/hm2。
经过近3 a的试验、示范、推广,探索出一套将乐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具体措施:通过适度规模化,选择适宜的无污染种植基地;通过全程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采用绿色防控病虫草害,施用有机肥,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种植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优质稻品种,提高水稻品质、产量;通过冬种紫云英保持农田肥力。
现总结将乐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技术在相似的山区县大面积应用提供参考。
1 种植基地的选择
水稻种植基地是绿色高质高效的先决条件。只有优质的自然环境,才能生产出优质的水稻。优质的自然环境是指:土壤未受到生活、工业等方面的污染;周边的植被生长状态良好,空气湿润清新;供给灌溉水源充足,天然无污染;交通便捷;光照范围广。具体而言,种植基地建议选择在水源的上游,周边植被长势良好,坡度小的向阳田地。
2 优质稻品种的选用
选用优质稻品种是选用适宜本地气候、高产高抗的优质稻品种,品种的生育期及光温特性也是考虑因素。将乐县农业农村局在近几年的引种、示范、推广中,选出一批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质稻品种:明1优明占、甬优9号、晶两优1377、赣73优明占、野香优676、T两优明占、荃优212、广8优673、内6优7075、泸优明占、广8优165、桃优香占、桃湘优莉晶、晶两优534、泰丰优736、野香优航148、泰两优华占等。
具体播种期应根据水稻安全齐穗最晚播期、机插的秧龄、整田进度等因素来测算。若机插面积大,要根据插秧机工作效率和机手熟练程度、插秧进度,合理分批次浸种、播种,确保秧苗适龄移栽。水稻规模种植户在试种优质稻后,掌握好2~3个当家品种的生长特性,做好品种搭配、轮换。
3 高产栽培技术
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是开展水稻生育过程的全程机械化,通过育壮秧、科学管水、管肥,达到省工、增产、提质。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应本着省工、省时的原则,按技术流程、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管理。
3.1 育壮秧
俗话说:“苗好一半谷,秧好半年稻”,育秧对于水稻生产至关重要,也是机插成败的关键一环。适宜机械化插秧的秧苗要求为苗高适宜、基部粗壮、根旺、叶挺色绿、均匀整齐。参考标准为:秧龄控制在15~20 d,叶龄控制在3.5~4叶,苗挺、叶绿、有弹性,秧盘厚薄一致,提起不散,形如毯状。
1)网络通信管理。利用Qt的网络Network模块,建立与水下本体控制板的TCP网络连接,并进行设备匹配等操作。用户操作软件作为TCP客户端。
采用精量播种机、叠盘机来完成播种、叠盘。将播种好的秧盘整齐叠放后送入智能暗化出苗室,经过48 h后,当种芽立针0.5~1.0 cm时,即可放入秧田育秧。
移入秧田后,及时架上防虫网遮盖,并用泥块将防虫网四周压实,防止害虫迁入、小鸟吃食。秧苗期全程覆盖。
在1叶1心期,视苗情追施“断奶”肥,如叶色较淡,每公顷秧田用尿素60 kg对水7 500 kg,于傍晚喷施,并喷洒清水,以防肥害。
水分管理采取干湿交替,保持盘面湿润不发白,利于秧苗盘根,晴天灌平沟水,阴雨天排干水。移栽前3~4 d,控水炼苗,以利机插。
3.2 精准机插
在秧苗叶龄为3.5叶时开始移栽,在叶龄4.0叶时结束,确保适龄栽培。机插行距30 cm,株距控制在14 cm。
3.3 科学管水
水分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控制田间水分,达到增强根系活力、满足水稻生理需水、控制田间水稻植株的生长。全生长期要求以干湿交替为主。
具体管理措施:机插后及时灌薄水护苗,防止日晒伤苗;返青至分蘖期,保持浅水,水深以不淹没秧心为宜;当每丛水稻分蘖数达到预计穗数的80%左右,要排水搁田,减少无效分蘖,爽水性好的稻田应轻搁,而粘土和低洼稻田可以重搁;幼穗分化期至灌浆结实期是水稻需水敏感期,浅水与湿润交替间歇灌溉,养根保叶。收割前7 d及时清沟排水。
3.4 科学肥管
在水稻生育中有2个需肥高峰期,即分蘖期和孕穗期。根据测土配方施肥,做到“控氮、减磷、增钾、看田补中微量元素”。采用优质商品有机肥和水稻专用肥配合施用,施足基肥,控制化肥用量。在紫云英翻压还田的基础上,建议基肥用有机肥2 250~3 750 kg/hm2,加入适量中微量元素如硅肥、锌肥等;追肥撒施水稻专用复合肥300 kg/hm2;穗肥撒施尿素30 kg/hm2+氯化钾30 kg/hm2;破口前期根外喷施叶面肥1.5~3.0 kg/hm2。
4 绿色防控病虫草害
绿色防控病虫草害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采用生物、物理等预防措施,创造有利于病虫草害的各类天敌繁衍、抑制病虫草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施用低毒、低残留、易降解的农药,保持种植区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达到减少农药用量,减少损失,生产出优质的稻米及提高产量[2]。
近几年来将乐县主要的病虫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福寿螺等。田间湿度大,则容易发生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如梅雨季节、台风天、河边农田等;水稻生长后期降雨多,稻曲病易发生;台风天气多,发生稻飞虱迁入危害;卷叶螟和二化螟、三化螟多在农田边杂草、稻桩越冬,暖冬易造成第2年虫害发生。福寿螺又名大瓶螺,因其适应性强,繁殖迅速,成为危害巨大的外来入侵物种,近几年对水稻危害严重。
4.1 物理防控
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是一项节能、高效的物理防控措施,能减少越冬虫口基数,减少大田虫口数,降低虫害爆发的可能性。每2~3 hm2稻田安装1盏太阳能杀虫灯,能有效诱杀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害虫。
4.2 生物防控
稻田养鸭是一种有效、环保的生物防控病虫草害的措施。通过放养鸭苗,减少稻田杂草,降低田间虫害的发生,减少福寿螺对稻株的危害[3]。
在水稻插秧后15~20 d,每公顷放养300只雏鸭。通过挖鱼塘或稻田养鱼,提供适宜蛙类生存环境,能有效防控病虫害发生。
4.3 化学防控
在病虫害爆发前期,及时采用化学防控。化学防控的原则:① 施用低毒、低残留、易降解的农药;② 根据农作物品种特性、主要病虫种类、发生程度,因地制宜确定主治对象,合理混配药剂,治“主”兼“次”,达到“一治多效”的效果;③ 在施用农药前后严禁喝酒,喷施农药过程中严禁抽烟,喷施农药后认真沐浴清洗,避免中毒事件发生;④ 根据不同时期选用不同药剂交替轮换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⑤ 防治时间以上午09:00前或下午16:00后为宜。
5 适时收割
水稻黄熟末期或完熟初期及时脱粒,用谷物烘干机进行烘干,将水分降到13%以内。
6 冬种紫云英
水稻收割后,开“井”字或“田”字排水沟,即可进行紫云英的播种,播种量按30~45 kg/hm2拌钙镁磷撒播;播种后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使水气协调,切忌田间积水或太干;紫云英成熟后带荚翻压还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