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DDIE的绩效管理微课资源设计模式研究

2020-12-19刘清泉易翠枝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知识点微课资源

刘清泉,易翠枝

(湖南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6)

微课资源围绕课程知识架构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设计,主题明确、短小精悍、易于传播,包含教学设计、微课件、微视频、微练习、微反思等系统要素,以10—15分钟甚至更短的微视频进行内容呈现,可融入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巩固等多元化应用情境,诊断性、形成性和结果性评价并重,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提高了学习效率。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有利于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和思辨表达、团队协作等能力,已经成为学生青睐的学习资源,也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内容。

一、微课资源设计研究概述

微课资源设计应当建立在对学习理论的理解与运用基础上。布卢姆(1971)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在Piaget思想上发展起来的激进建构主义(Radical constructivism)理论认为,学生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Glasersfeld,1990)。Sweller(1998)提出的认知负荷理论(The cognitive load theory,CLT)认为,为了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外部认知负荷、增加关联认知负荷,通过教学设计优化总的认知负荷,使工作记忆的容量更多地集中到将要学习的材料,从而促进学习。

ADDIE模型是有效的教学设计系统工具,以分析(A)与设计(D)为前提,开发(D)与实施(I)为核心,评估(E)为保证,包括学什么、怎么学、如何评价学习效果等内容。卜彩丽(2014)提出基于ADDIE模型的五阶段微课资源教学设计动态循环模型,但实践过程中,不同学科与专业课程侧重点有所不同:杨满福等(2013)强调针对不同学科特点建立分类评价标准、加大用户对微课资源的评价权重,陈辉等(2014)突出了知识点可视化设计的重要性,刘运华等(2005)总结了基于问题、案例、资源、情景的学习和协作学习等五种微课教学模式,宋文思等(2016)明确了形成性评价在微课资源设计中的核心地位,周志勇(2016)指出微课设计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和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实践证明,在课前准备、课堂内、课后练习与答疑中充分利用微课资源,可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相整合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角色定位、实施能力是成功的关键(朱宏洁等,2013)。微课的教学应用,可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知识内化的程度(Xiangyang Zhang etal,2015),也能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改变学生学习行为(Ying Shi etal,2016)。信息技术条件下微课资源的教学应用,可为课堂教学策略设计提供精确的依据(WEI Li,2016),为解决高校课堂低头族现象提供了新思路(甄红线等,2017)。

二、微课资源的设计流程

基于成熟的ADDIE教学系统设计模型,绩效管理微课资源设计流程主要包括Analysis(分析)、Design(设计)、Development(开发)、Implementation(实施)、Evaluation(评估)共五个环节。首先,分析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绩效管理课程的社会需求和学习者特征,结合课程教学和考核大纲的要求,归纳整理出主题完整的课程知识架构,厘清各主题模块的学习内容,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确定课程微课资源的知识点。其次,设计课程微课资源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开发多媒体课件、视频脚本和录制、进阶练习、学习反思等资源组合,在教师引导下组织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巩固。最后,进程式评价微课资源的教学应用效果。通过以分析为基础,设计、开发和实施为核心,过程和结果评价为保证的ADDIE微课资源设计流程,形成兼顾“开放性、系统性和动态性”等特征的微课资源设计模式。

三、微课资源的背景分析

绩效管理微课资源的背景分析,主要是从社会需求分析和学习者分析两个维度展开,重点回答组织绩效管理的知识架构和能力素质要求是什么,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以及学习态度、学习风格、认知规律等一般特征是什么等问题。

1.绩效管理课程的社会需求分析。通过对从事绩效管理工作的本专业历届毕业生进行座谈访谈、调查问卷等方法获取相关信息。信息维度包括行业、组织、职位等职业维度,组织战略目标、价值观、绩效管理工具、流程体系、沟通宣贯等绩效诊断维度,激励能力、沟通能力、评价能力等能力素质维度。其中,绩效诊断维度需要对各要素的内容、评价、趋势、措施等进行分析说明,综合形成绩效管理社会需求的知识架构分析报告;能力素质维度需要对薪酬激励、机会激励、责任激励等激励能力,纵向沟通、横向沟通、内外沟通等沟通能力,组织评价、团队评价和个人能力评价等评价能力进行重要性和能力程度评估,综合形成绩效管理社会需求的能力素质分析报告。

2.绩效管理课程的学习者分析。学生在专业必修绩效管理课程之前,已经掌握了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基础理论,以及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工作分析、人员素质测评、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文献检索、社会调查、职业生涯人物访谈等专业技能,通过了相关课程的课内实践、创新思维训练、专业实习等实践创新训练。尤其是通过访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领域的职业生涯人物,学生已获得对专业岗位的感性认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部门相关职位的专业实习,可大致了解组织绩效管理的现状、趋势与能力素质要求,从而对绩效管理课程的学习目标有了一定的认识。

学生思维活跃,对实际社会绩效管理时代主题和热点问题相当敏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乐于开展团队学习。同时,学生对绩效管理经典理论、工具和流程等知识探究的主观意识不强,课前阅读不充分,习惯被动听课,缺乏实际职场绩效管理工作经历,实践能力的期望水平低。

3.绩效管理课程的微课资源知识点。通过对社会需求的座谈访谈和问卷调研,以及学习者一般特征的分析,结合教学和考核大纲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整理形成包括理论基础、管理工具、管理流程等绩效管理课程的知识架构和相应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确立了基础类、工具类、流程类等三种类型的微课资源知识点,共同组成主题模块完整的微课资源知识体系。

基础类微课资源属于讲授型。学生在先修的学科和专业基础课学习中已经打下了较好的理论基础,能客观分析组织的经营环境,正确理解组织的管理理念,并且基于组织战略目标设计组织架构。教师可运用口头语言,对组织内外部环境、使命价值观愿景、组织横向部门和纵向层级结构等绩效管理的前提条件进行讲解,培养学生对组织绩效管理环境的分析能力。

工具类微课资源属于案例分析型。教师可通过经典案例来列举目标设定与分解、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战略地图、平衡计分卡、目标与关键结果,以及价值观、胜任力模型构建等结果和行为管理工具,学生通过特殊了解一般进行生成性学习,培养学生对组织不同层面绩效的设定能力。

流程类微课资源属于情境启发型。教师可根据绩效计划、监控、评价、反馈等流程环节,设计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周期、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运用等重要决策的实际操作情境,运用相关原理进行探讨,形成相应的角色定位、操作要点和管理报表,培养学生绩效管理的执行能力。

四、微课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实施

1.微课资源知识点的教学设计。绩效管理微课资源知识点教学遵循基本的设计规律,主要包括知识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又具有自身的内涵。首先,知识点针对课程理论基础、管理工具和管理流程知识架构的重难疑点,主题完整、短小精悍、精准简练。比如内部环境分析的VCA模型,目标分解的时空结构,绩效监控的有效领导风格等。其次,教学目标符合社会需求、学习者特征,有机融合知识、能力与素质,以“动词+形容词+名词”的形式,按“SMART”的原则表述每个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其次,教学内容兼顾经典理论和学科前沿。高度重视学生在首次学习活动中对接受信息的优先效应,就绩效管理的环境分析框架、结果和行为管理工具以及流程操作要点等主题的微课知识点,向学生提供正确、严谨、科学的学习内容。比如结果管理工具OKR的特征、从公司到部门层面的OKR创建工作坊、团队OKR创建的CRAFT流程等。教学方法要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根据基础类、工具类和流程类微课资源,分别采取口头讲授、案例列举、推演练习等多样化的组合策略。教学过程遵循情景设计,以及知识点导入,讲授、列举、推演,归纳与小结等必要环节,各环节的内容组织与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规律,时间安排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疑点明了,整个教学过程主线清晰、自然流畅。

2.微课资源要素开发。微课资源包含微课件、微视频、微练习、微反思等要素构成的系统性资源。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偏好和兴趣,在各种资源之间自由穿越,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要求。微课件是微课资源知识点教学设计的具体反映,是知识点的可视化或图形化的转变过程,要求内容科学正确、组织编排合理、整体风格简洁、技术应用得当、实用效果良好。学生在观看界面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协调、画声清晰同步、播放顺畅稳定以及分辨率和码率等达到基本要求的微视频之后,通过难度循序渐进、数量举一反三的微练习演练,帮助学生消化重点、难点和疑点,检验和巩固学习成果。教师可以通过个性化的学习行为过程记录微练习的表现结果,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综合能力培养情况,通过微反思来持续优化、迭代、更新微课资源知识点的选择以及微课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3.微课资源教学应用。微课资源教学应用遵循“知识学习在课外、问题解决在课内”的原则来重构课堂教学体系,打通课前预习、课中教学和课后巩固等环节,对教与学两方面要求都较高。首先是课前预习。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微课资源知识点的课前预习,小组划分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并实行组长负责制。教师在《绩效管理》网络课程平台上推送微课资源、发放预习任务,预习任务主要是参与主题讨论、资源分享、网络投票、调查问卷等与微课资源学习相关的活动。学生各自在线自学微课知识点,再进行组内课前交流、平台分享活动成果。教师通过网络课程平台查看各学习小组预习任务的活动参与情况进行诊断性评介,判断学生的思维方向,在课中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微课知识点的研讨。其次是课中教学。课中面授教学仍然是微课资源教学应用中面临的重大挑战。教师基于对各学习小组课前预习任务的诊断性评价,通过向学生提问、主题讨论的方式,组织各学习小组进行公开讲解或互相争辩来激活课堂。公开讲解是各学习小组准备好自己的发言,推选一名学生讲解本组观点,本组其他成员可以协助完善,其他小组成员对有疑问的地方提问。互相争辩是由一个学习小组作为被咨询组,其他学习小组进行提问,要求该组成员回答,该组成员可以与其他学习小组进行争辩。教师根据课堂学习小组的公开讲解、互相争辩以及课中教学的过程数据等信息进行形成性评价,及时修正课中教学的运行进程,并负责最后答疑、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最后是课后巩固。学生通过一定数量、高质量的多种变式的课后作业,对头脑中重组或完善过的知识结构进行强化、检验,可及时纠正、调节学生的认知错误。教师通过作业批改、在线答疑的情况来进行总结性评价,反思学生对微课资源知识点的学习效果。

五、微课资源的教学效果评价

微课资源教学效果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方面。诊断性评价是在各学习小组进行微课资源知识点课前预习阶段,就学习小组预习任务的活动参与成果进行调查,目的在于查明学生对知识点学习的准备情况和不利因素,以便教师在课中教学前,能调整教学进程、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进行主题讨论。形成性评价是在课中教学阶段,对各学习小组公开讲解或相互争辩的情况进行观察,目的在于了解知识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以便教师调整课中教学进程。总结性评价是对学生课后作业、在线提问的情况进行评估,目的在于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效果、评定学习成绩。

基于微课资源知识点教学效果的进程式课前调查、课中观察、课后测试,兼顾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程及时消化和巩固知识,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加,平时成绩有了明确的依据。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进程、动态完善微课资源构成要素,有效定位和呈现知识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教学效果也将得到不断提升。

六、总结与思考

基于ADDIE的《绩效管理》微课资源设计模式,具备了“开放性、系统性和动态性”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根据对社会需求和学习者特征的分析,重构形成课程理论基础、管理工具、管理流程等绩效管理知识架构,精准定位相应的重难疑点,遵循微课资源“开放设计”的实践要求。其次,运用ADDIE模型,结合应用型本科绩效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绩效管理课程的微课资源设计模式和操作方案,确保微课资源“系统设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最后,通过以课前预习、课中教学和课后巩固等教学应用阶段的诊断性、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全程覆盖微课资源的教学应用过程,评介结果是微课资源“动态设计”的客观依据。

猜你喜欢

知识点微课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关于G20 的知识点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