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的内在逻辑

2020-12-19文_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0年11期
关键词:集中力量优势国家

文_ 石 伟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优化配置优势资源,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这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论断的重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特别是今年以来,“集中力量办大事”成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的一个高频词。当今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从国际上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所面临的风险挑战将会更加复杂。在新形势下,着眼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进一步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从更深层次上看,集中力量办大事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为什么至今仍葆有巨大的制度生命力?归根结底,这源于其在政治逻辑、历史逻辑、文化逻辑和实践逻辑上的有机统一。

政治逻辑:社会主义政党性质国家性质的必然要求

邓小平曾经鲜明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体、政体都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相应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也都体现了这一点。我们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由若干行政区域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单一主权国家。这样的国家结构以及相衍生出的国家组织形式,为我们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正是在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中,自上而下的信息指令才能迅速下达执行,各方面的资源力量才能迅速调动,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能变成现实。

更重要的是,在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在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党根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命运总是同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挥自身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优良传统,组织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集中精力领导各方面的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因此,正是由于党的领导,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中国才能彰显出优于许多国家的组织动员能力,调动从上到下各方面的资源,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

历史逻辑: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经验结晶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在我们国家治理体系中,任何一种国家制度层面的显著优势,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党史新中国史上看,中国之所以能办成许多国家想办而办不了的大事,创造出许多国家想创造而创造不了的奇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能够在不同历史时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换言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的取得,也是在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懈奋斗,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经验中凝聚出来的。

在革命战争年代,“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就是我们人民军队战胜敌人的重要作战方法。为此,我们不惜放弃一些城市和地区,争取主动,集中优势兵力,选择敌人薄弱或孤立的部分,在运动中予以各个歼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壮大自己的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系列重大科技攻关、重大工程建设、重大活动举办以及重大灾害救援重建中,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更是得以彰显。比如,“两弹一星”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集中了26个部委、20多个省区市、1000多家单位的科技人员协同攻关,在较短时间内就创造出研制成功的奇迹,展现了攻克尖端科技难关的伟大创造力量。再比如,“南水北调”工程,经历了50年科学论证、50多个方案比选以及一系列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的联合研究,110多名院士献计献策,成千上万名水利科技人员接续奋斗,创造了一项项工程建设奇迹和技术创新奇迹。还比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挥各地防疫工作。同时,在中央统筹调度下,快速有效调动全国资源和力量,针对疫情局部暴发、医疗资源紧缺的情况,积极伸出援手,“一省包一市”开展对口支援,不惜一切代价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推动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新型举国体制”下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不断深入,效果不断显现。

文化逻辑:几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助力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从制度优势形成的条件构成上看,国家对治理体系的现实选择,与这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从我国治理体系来看,这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文化要素基础上长期积淀和内生演化的结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蕴含着深厚的治理智慧。制度背后有文化、有价值、有精神,不同的文化根基、不同的价值导向、不同的精神追求,会塑造出不同的制度形态。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的形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息息相关。

中国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文化根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上形成了中央统一领导的国家体制,“大一统”“一锤定音”等政治文化要素深刻影响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为集中力量办大事提供了基本前提。中国人民坚韧不拔、同舟共济,塑造了“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等一系列重要品格,为集中力量办大事营造了积极氛围。中国人民心系国家民族命运,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主动担当作为,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集中力量办大事提供了动员基础。中国人民心地善良,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会主动伸出援手,讲求“仁者爱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集中力量办大事提供了精神动力。中国人民富有智慧,在资源不平衡甚至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在价值取向上讲求“审时度势”“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也为集中力量办大事提供了方法论依据。正是有这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我们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才形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同时这种制度优势也才能继续在当下和未来仍然保持旺盛的勃勃生机。

实践逻辑:防范化解国内外风险挑战的现实需求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风险挑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这提醒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制度”力量。注重发挥制度优势,运用制度威力来防范化解一时未能解决的老问题和新变局带来的新问题,切实推进新发展阶段下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特别是注重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党史新中国史上的例子已经反复证明,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能办成许多国家想办办不了的大事、推动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弯道超车的独特优势。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迫切需要我们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继续办成一件件大事。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弘扬斗争精神,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当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科技创新发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等一系列大事难事,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更需要进一步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真正发挥高水平的国家治理效能。

在疫情防控方面,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全国一盘棋,进一步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既要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又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积极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科技创新发展方面,要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上进一步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深入借鉴“两弹一星”成功经验,优化组合现有科研资源,调动各方面科研单位的积极性,集中优势科研力量深入攻关。特别要注意克服科研体制中可能出现的分散、低效、重复的弊端,绝不搞“撒芝麻盐”式的研究,尽快在“卡脖子”技术和有关基础研究上有所突破。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方面,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集中研判和果断应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最后时刻的各种风险挑战,统一指挥、全面部署,整合扶贫攻坚各类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实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伟业。

猜你喜欢

集中力量优势国家
张庆伟在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 集中力量集成举措集聚动能 推动改革开放迈出更大步伐
矮的优势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画与话
把国家“租”出去
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集中力量减少相对贫困 促进共同富裕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集中力量突破难点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辩证看待“集中力量办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