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家川县2019年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的成效与做法

2020-12-19王三喜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23期
关键词:节本化肥有机肥

王三喜

(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服务站,甘肃张家川741500)

1 主要成效

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更是促进节本增效,节能减排的现实需要,对确保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张家川县根据农业农村部、省、市耕地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要求,认真领会《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18年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甘农财发〔2019〕4号)文件精神,制定了《张家川县2019年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落实各项工作和技术措施,全面扎实的开展此项工作。通过县乡村各级领导、技术干部、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使该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工作经验,对今后全县农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1 经济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8万hm2。配方施肥作物平均产量6 408.15 kg/hm2,比习惯施肥增产520.05 kg/hm2,增幅8.3%,增加成本124.5元/hm2,增产值1 191元/hm2,节本增收1 066.5元/hm2;总增产19761.9t,总增成本473.1万元,总增产值4 525.8万元,总节本增收4 052.7万元。其中:小麦配方施肥面积1.19万hm2,平均产量5 052 kg/hm2,比习惯施肥增产432 kg/hm2,增幅9.72%,增产值618元/hm2,增加成本90元/hm2,节本增收528元/hm2;总增产5 126.4 t,总增本106.8万元,总节本增收1 265.58万元;玉米配方施肥面积0.6万hm2,平均产量9 396.6 kg/hm2,比习惯施肥增产780 kg/hm2,增幅9.12%,增加成本217.5元/hm2,增产值1 341元/hm2,节本增收1 123.5元/hm2;总增产4 680 t,总增本130.5万元,总增产值804.6万元,总节本增收674.1万元;马铃薯配方施肥面积0.73万hm2,平均产量6 157.5 kg/hm2(折主粮),比习惯施肥增产450 kg/hm2,增幅8.03%,增加成本147元/hm2,增产值2 472元/hm2,节本增收2 325元/hm2;总增产3 300 t,总增本107.8万元,总增产值1 812.8万元,总节本增收1 705万元。

1.2 社会效益

通过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大力宣传和推广,改变了农民只施氮肥和磷肥的传统观念,使其懂得了除氮肥和磷肥外,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也能增产,只有配合施用肥料,才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面源污染,增产增收。

1.3 生态效益

通过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化肥施肥量,耕地质量得到了提升,降低了面源污染,改善了生态环境。

2 主要做法

2.1 加强耕地质量提升与保护工作

在基本农田保护区重点推广了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和深松整地等技术。一是开展深松整地技术推广,全年完成深松整地面积0.11万hm2,通过深松整地,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和透气性,增强了土壤活性。二是增施有机肥。开展畜禽粪便堆沤腐熟还田;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全年施用有机肥面积达到2.8万hm2,施用总量60.2万t,其中:畜禽粪便、人粪尿、土杂肥等农家肥施用面积2.67万hm2,施用量60万t;商品有机肥施用0.13万hm2,施用量0.2万t。三是绿肥压青技术。绿肥翻压面积0.07万hm2,翻压总量1.24万t。通过深松整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技术措施的落实,优化土壤理化性状,全面提升了耕地质量。

2.2 深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

2.2.1 开展精准施肥,减少化肥用量 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工作,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进一步拓展实施范围,巩固基础工作,继续做好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扩大在设施农业及蔬菜、果树等经济园艺作物上的应用;示范推广缓释肥料、生物有机肥等高效新型肥料,集成推广高效施肥技术模式,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按照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大力推广氮肥后移技术,分区域、分作物制定科学施肥方法。在当地主栽作物上开展高效新型肥料(有机肥料、配方肥料、缓释肥料)科学施肥示范应用。在梁山镇岳山村和龙山镇连柯村办小麦、玉米示范点共2个,示范面积0.07万hm2。同时,结合耕地质量提升、测土配方施肥、高效缓释肥集成示范等工作,积极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综合技术推广。通过大量技术措施的落实,全县化肥总用量(折纯)2 546.07 t,比2018年减少了185.73 t,化肥施用总用量增幅降低到0.2%以下。

2.2.2 减少化肥流失 一是推进施肥方式转变。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开展机械施肥。按照“农艺农机融合、基肥追肥统筹”的原则,在小麦机播、宽幅匀播、全膜玉米技术推广中,积极推广化肥条播机械覆膜一体机、小麦种肥同播等技术,全年完成机械施肥面积1.51万hm2,减少了养分挥发和流失。二是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结合高效节水灌溉,示范推广滴灌施肥、微喷灌施肥等技术,促进水肥一体化技术下地,提高肥料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全年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0.01万hm2。三是推广适期施肥技术。合理确定基肥施用比例,推广因地、因苗、因水、因时分期施肥技术;因地制宜推广小麦、玉米叶面喷施和果树根外施肥技术。

2.3 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2.3.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情况 2019年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面积3.8万hm2,其中小麦面积1.19万hm2,玉米0.6万hm2,马铃薯0.73万hm2,油菜0.33万hm2,胡麻0.11万hm2,蔬菜0.39万hm2,中药材0.15万hm2,大麻0.07万hm2,其他作物0.23万hm2,配方肥使用面积1.27万hm2,施用量7 907 t;总减不合理施肥量(纯量)185.73 t,总增收节支6 012.32万元,效益十分显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了85%以上,肥料利用率达到39%以上。

2.3.2 土样采集分析 2019年完成土样采集87个,其中试验田基础样5个,县级耕地质量调查样77个,省级监测点样品5个。试验田基础样已完成分析测试,其余样品已送往有资质的化验室开展分析测试。全年完成测试679项(次)。

2.3.3 肥效试验落实情况 2019年完成肥效试验5个,其中梁山镇岳山村完成冬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小麦品种试验各1个,大阳镇河李村完成玉米商品有机肥不同施用量肥效试验、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玉米微肥试验各1个。各试验均取得了圆满成功,为大田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2.3.4 配方肥施用情况 扩大配方肥施用面积;广泛开展“千乡千店、一屏一机”配方施肥服务,在张家川县有集镇的5个乡镇配置测土配方施肥触摸屏5台,配套肥料混配机5台,推进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全年完成配方肥施用面积1.27万hm2,施用总量7 907 t,起到了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2.4 广泛开展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工作

按照省市要求,积极建立耕地质量调查监测网络。根据土壤类型、作物布局、耕作制度、代表面积、管理水平、生态环境的差异,在全县确定77个县级耕地质量监测点、5个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开展耕地地力和肥料效应监测。积极联系甘肃智慧科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根据张家川县2017—2018年监测点完成了2017—2018年的耕地质量评价,并建立健全了档案资料。

2.5 强化技术宣传和指导服务

在春秋开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实用技术培训中着力提高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广大农户的科学施肥技术水平。结合科技“三下乡”活动,在全县开展“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行动”主题宣传活动,深入5个乡(镇)大力宣传耕地质量保护的重要意义,宣传用地养地和科学施肥的典型经验和典型人物,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的良好氛围。全年举办培训班3场(次),培训技术骨干264人,培训农民3 680人(次)。发放科技宣传资料0.5万份,墙体广告宣传(条横幅)10条。在春耕、复种、伏耕、秋播等关键农时季节,组织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采取进村入户、蹲点包片的形式,指导农民落实好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各项技术措施。

猜你喜欢

节本化肥有机肥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西南水旱轮作区周年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让云南节本增效24.30亿元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猪粪变有机肥一年卖了3个亿
保障粮食安全 有机肥行业如何先行?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
传统or新型 有机肥发展迎来春天
生物有机肥与现代农业
豫西旱地小麦农艺农机融合节本增效技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