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农业经理人的探索与实践
2020-12-19汪和廷张从合杨惠成杨慧珍
汪和廷 方 玉 张从合 杨惠成 杨 韦 杨慧珍 张 琴
(1 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农业部杂交稻新品种创制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88;2 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合肥 23000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其中,人才振兴是关键。2012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立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成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自此,中央一号文件每年都会关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注重农业农村人才的培养。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积极调研农产品市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现状,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分析把握问题根本,探索培育爱农业懂农业,理论基础扎实,具备战略决策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农业农村高素质管理人才,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9 年4 月1 日人社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13个新职业,农业经理人作为本次新增职业之一,正式进入大众视野。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形成了以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培育新局面,形成了农广校模式、院校培育模式和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模式等[1-3]。农业经理人作为新兴的职业,尚未明确培育定位、培育课程、考核体系等,培育模式和认证体系也尚未完善。积极明确人才定位和探索建立培育体系、培育模式等,成为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成都农业科技学院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开展农业经理人全日制学历教育培育模式[4];四川现代农业职教集团联合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院校,通过成立专门学院培育农业经理人,形成政府主导、学院独立开展工作的运行模式[5];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形成了政府搭台扶持监管,企业、学校合作培训的培训机制[6]。四川省作为农业经理人探索培育的先驱,形成了以职业院校为主体的培育模式,而农业龙头企业作为主体培育农业经理人模式鲜见报道。本文通过对农业龙头企业在职业经理人培育模式的实践进行研究,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作用,以期对职业经理人培育模式的多元化进行补充和探索,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1 农业经理人的概念
农业经理人作为一种新职业,是指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中,从事农业生产组织、设备作业、技术支持、产品加工与销售等管理服务的人员。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农业经理人培育工作,以“爱农业、懂农业,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具备一定的农业技术水平及具有较高的经营管理能力,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为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相关企业等获得最大的效益的农业经理人”为定位,赋予了农业经理人更深层次、广泛的时代含义,具有显著的特点。首先,关键在于懂农业,近年来大量的社会资本跨行进入农业,最终却以失败告终,印证了“懂农业”的重要性;其次,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为主要目标,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库,紧跟农业发展和国家政策方向,积极响应时代号召,助力乡村振兴;第三,服务范围更加广泛,更加有利于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 培育农业经理人的必要性
培育农业经理人,构建农业农村人才“金字塔”理想模型,使各层次人才队伍各尽其能,发挥人才的整体效应,助力乡村振兴。根据“金字塔”人才层次结构,我国农业农村人才可以分为3 个层次,首先“塔基”由新型职业农民组成,数量最多,起到基石的作用;“塔身”为现代青年农场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以及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形成农业农村人才的中坚力量;农业经理人作为农业农村顶尖人才,作为“塔尖”,将引领中国农业发展,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高度。因此,培育农业经理人在现阶段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推进,农民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新型经营主体种植规模日趋理性,盲目跨行从事农业的人数减少;科学种田理念深入人心,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稳定增长。但粮食“天花板”与“地板”之间的空间越来越小,粮食大通货交易困难,利润被压缩,新型职业农民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不断推进,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以农业为基础,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等问题日益突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才,培育农业经理人,进行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能有效串联三产发展,形成合力,助力乡村振兴,进一步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3 培育农业经理人的模式及主要做法
农业经理人尚未形成主导的培育模式,成都、崇州和长春等市都进行了探索,形成了农广校模式和职业院校模式。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探索培育农业经理人,开启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模式,以产业为立足点,按照模块化培训,坚持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并举,创新开展“实战演练”培训,以提供就业为保障,形成了“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农业经理人培育模式”,简称“5+X+1+3”模式,即分5 个阶段开展理论培训,前往农业产业园、农业企业及合作社等开展现场教学与实践,进入1 家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入职实战演练,考核合格后,按照学员意愿提供3 种就业途径,确保农业经理人能投身到农业生产经营中,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
3.1 面向全省遴选学员,多次筛选严控准入关农业经理人采取“精英式”培育模式,为保证生源质量,采取“初审+笔试+面试”的遴选机制。初审条件主要包括年龄和学历条件,最大年龄不超过45 周岁,专科以上学历,特别优秀的学员可以适当放宽条件,但须由所在县区农业主管部门推荐。初审合格后统一安排笔试,并按照1∶2 的比例进入面试。面试专家由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专家、公司分管领导和相关外请专家等组成,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逻辑思维和专业知识等内容,最终按成绩排名录取并公示。
3.2 创新课程设置,重点培养农业经理人素养根据农业经理人学员生产特点,采取分段式、封闭型教学,分成5 个阶段进行理论学习。集中培训课程内容包括公共课和专业技能课,以公共课为重点。公共课(第1~4 阶段进行)重点讲授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企业管理、农业经理人素养与能力、市场营销、农产品质量管理、农业支持与保护、法律知识等7 大主题共计23 堂公共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第5 阶段进行)重点讲授粮油作物(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及油菜、花生等安徽省主要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及栽培基本原理、植物保护、生产主要环节的农机化基本操作技能及增产、增效先进适用技术等4 大专题共计7 堂专业技能课程。
3.3 注重实习训练,拓宽农业经理人眼界眼界决定境界,境界决定高度。注重拓宽农业经理人眼界,通过实践操作、参观考察、沙盘推演等,了解与掌握先进经营理念、技术和管理方法,学习各种商业模式,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不断紧跟时代发展方向,学习物联网、区块链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现代农业上的应用,创新农业运营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为拓宽学员全球化视野,为学员创造到国外学习、交流和创业等机会,例如积极推荐学员申报“中德青年农业实用人才能力建设项目”“中欧青年农业人才项目”,邀请国外专家进行授课、交流等。
3.4 开展“实战演练”,培育实战型农业经理人创新开展“实战演练”,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农业经理人兴趣方向,安排进驻相应企业进行“实战演练”,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为未来的就业、创业奠定基础。根据实际,“实战演练”实行分类指导的方式,一是对已有兴办、领办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有产业基础和任职职位的,原则上在原企业任实职,进行为期6 个月的“实战演练”,并由指导老师结合学员帮助确定主题。二是对无企业任职基础和条件的,实行分小组(3~5 人1 组),安排到龙头企业生产孵化基地、专业公司(包括龙头企业国外生产基地)任职锻炼,职位不低于经理助理,“实战演练”主题由任职单位领导下达,达到提高和发展自己的目的。
3.5 保障上岗就业,提升农业经理人吸引力分别采取推荐就业、创新创业、企业兜底就业3 种途径,保证培训对象的上岗率达到95%以上。推荐就业由农业主管部门或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推荐结业学员前往优秀农业企业就业。创新创业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自身“现代青年农场主”星创天地和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提供政策咨询、金融服务和技术指导等,进行创业孵化,帮助创业兴业。农业龙头企业兜底就业 安排学员到农业龙头企业分(子)公司、生产基地就业。重启“包分配”就业模式,提升农业经理人培育的吸引力。
3.6 加强“德”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育人之道,注重提升农业经理人的道德修养,保障国家粮食和食品安全。“德”教育贯穿于培训的全过程,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榜样教育以及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感。首先,邀请国学老师为学员授课,以传统文化滋养职业道德,每天课前朗诵朱子家训,以中华文化的“根”和“魂”增强学员的社会责任感。第二,邀请全国道德模范以亲身经历授课,以榜样的力量影响每个学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以农业经理人身体力行履行社会责任,开展精准扶贫、爱心捐助和承诺农产品质量等方式宣传正能量。
3.7 依托荃银高科创业孵化平台,做好创新创业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利用大数据、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新兴产业,让传统农业行业插上现代产业的翅膀,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龙头企业“现代青年农场主”星创天地、众创空间平台和基地优势,为农业经理人提供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包括宣讲落实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积极推荐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帮助获得政策支持和补助,免费开展创新创业培训等。同时,利用星创天地、众创空间自身种子资金、安徽张海银种业基金会和龙头企业上市公司优势,为农业经理人创新创业提供金融服务。
4 创新培育农业经理人的成效
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已开展了安徽省首届农业经理人的培训工作,经过理论学习、实习训练、实战演练以及跟踪服务指导等,明显提高了农业经理人综合素养以及产业运营能力,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4.1 根据农业经理人需求培育差异化品种,助力产业升级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临需求转变,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差异化优质水稻品种,积极引导农业经理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针对中高端市场,精心选择富硒、无污染种植基地,以产品质量可追溯为工具,推广有机农产品,采取订单式、会员制经营模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农业经理人丁思年学员生产的有机大米和小黄姜,成为畅销产品,有机大米售价30 元/kg,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龙头企业邀请德国农业专家前往农业经理人学员生产基地,考察、指导有机农业农产品种植、加工和销售,帮助对接国际标准,将有机产品销往国外。
4.2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践行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外出考察以及新商业模式的学习,打开经营思路,结合自身企业实际,对产业进行重新调整,探索“第六产业模式”,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物流”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互联网+农业”模式、“农业+养老”模式、“农业+旅游”模式等,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例如,农业经理人吴传伟学员依托传统种植农业,延伸产业链,注册大米品牌,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模式,显著提升了经济效益。另外,农业经理人陈志刚学员探索“农业+养老”的模式,在分析未来中国养老的巨大市场,创新将农业与养老相结合,建立农业、休闲、养老为一体的新模式,为解决社会未来老龄化问题提供新的思路。截至目前,90%以上的农业经理人学员在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4.3 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战通过责任教育,提升农业经理人社会责任感,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众多农业经理人学员加入“脱贫攻坚”行动。农业经理人胡盼盼学员通过“电商+基地+农户”扶贫模式,创建全县首个农产品直营店,把村民自产的瓜果、蔬菜、大米、鸡蛋、菜籽油等农产品通过农村淘宝、微商店铺销往全国。同时,代销村民散养的土鸡、黑猪肉、土鸡蛋等,带动周边农户脱贫致富,获得人民日报、安徽青年报和中国新闻社等媒体的报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4 培育农业经理人成为“基层政权巩固者”农业经理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基层政权巩固者”。首先,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脱贫致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提高生活幸福感,为维护基层稳定作贡献。其次,很多农业经理人成为农村基层干部,服务农业农村建设,是巩固基层政权的执行者。第三,农业经理人作为省内最优秀的新型职业农民群体,被选举为市级或县级人大代表,了解基层问题和需要,收集和反馈基层问题和需求,为当地提出各种发展建议,为当地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作出重要贡献。
5 思考与建议
5.1 完善培训机制,建立统一培训标准自农业经理人概念提出以来,四川省、北京市以及安徽省等都进行了初步探索,摸索培育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经理人。由于各地实际情况的不同,在遴选学员、课程设置和培训方案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导致最终培育的农业经理人水平也参差不齐,这些都不利于农业经理人职业的发展。建议出台农业经理人培育指导性实施方案,规范招收学员标准,发布培训课程大纲,必修课程占70%,剩下30%为选修课程,既保证培训工作的质量,又保证培训工作的灵活性,便于将农业经理人培育工作在全国推广。
5.2 引进市场运作体制,建立完善的认证体系目前,我国建立了完善的新型职业农民认证体系,由农业主管部门进行认定,认定证书不在市场上作为资质凭证。农业经理人作为一个新职业,在市场运作机制下,将形成一个市场认可的职业标准或资质,从而推动整个职业发展壮大。建议采取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模式,由政府和行业协会共同制定农业经理人的培训课程体系,建立完善的考核、认证体系。认证主体为农业经理人协会,对不同考核标准的农业经理人进行分级认定,建立农业经理人全国数据库,记录资质证书、良好业绩和不良记录等,规范农业经理人职业发展。
5.3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扶持农业经理人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能够促进农业经理人健康良好地发展。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关键在人才。国家和当地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农业经理人及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首先,加大培育农业经理人的项目资金支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培育农业经理人,保证资金支持的力度和持续性。其次,设立乡村振兴人才计划,每年评选优秀的农业经理人进行资助。第三,设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化项目,资助农业经理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典型企业,发挥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促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5.4 加强培育农业经理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赋予这代人的伟大使命。在开展农业经理人培训过程中应该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粮食生产的源头,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粮食安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加强农业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是保证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径。同时,增强农业经理人使命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证,是激励农业经理人高度自觉投入乡村振兴战略的源动力。通过传统文化教育、道德模范以及粮食安全、乡村振兴战略专题讲座等教育形式,提高农业经理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思想保障。
6 结语
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培育主体开展农业经理人培育工作,在产业转型升级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对于农业经理人培育工作,政府需要出台统一的培育规范,建立农业经理人培育标准,确保培育质量。同时,以政府为主体,以行业协会或者联盟为参与方,编写农业经理人职业发展规划及市场运营机制,保障农业经理人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上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