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饲用高粱杂交种熊杂8 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2020-12-19冯云选
孙 平 冯云选 杨 志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营口 115009)
高粱是我国重要的谷类作物之一,因其具有独特的多重抗性和丰产性,曾经在提高粮食产量、解决人民温饱上发挥重大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粱早已退出了主栽和主粮地位,其用途已转为酿酒和饲料用为主。目前全国高粱种植面积每年维持在45 万hm2左右,总产量200万t 左右,其中绝大部分用于酿酒,少部分用于食用。全国每年高粱饲用消费需求量达450 万~900 万t,主要依赖进口。自2014 年起,我国高粱进口量巨增,达577.57 万t,2015 年进口量达最高峰,达1070 万t,此后又逐渐回落,但每年均维持在400 万~600 万t之间。进口高粱绝大部分进入饲料行业,抛开价格因素,国内缺乏适于饲料的专用品种是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农业产业化、规模化进程的加快,高粱品种专用化势在必行。为此,我们针对当前高粱生产形势,开展以营养品质为主要育种目标结合丰产性的育种研究工作,以期选育出品质好、产量高的饲用型高粱新品种。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1.1 品种来源高粱杂交种熊杂8 号是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外引不育系7050A 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XR06 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母本7050A是辽宁省农科院高粱所于1986 年以421B 为母本、TM428B 为父本进行杂交,经过用TM428A2多代回交转育而成。该不育系具有雄性不育性稳定、小花败育轻、一般配合力高、穗大粒多、抗丝黑穗病、抗蚜虫、抗叶斑病、根系发达、活秆成熟等特点。
父本XR06 是2009 年从自选恢复系542 群体选择的自然变异单株,经多代连续自交纯化选育而成。542 是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于1989 年从复式杂交组合(白平×4003)×CSV-4 杂交后代中分离选择并经系统选育而成。XR06 具有花粉量大、一般配合力高、千粒重高、矮秆抗倒伏等特点。
1.2 选育经过2012 年组配7050A×XR06 杂交种,2013-2014 年在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内进行产量、抗性等鉴定,表现突出,农艺性状优异。2015-2016 年连续2 年参加辽宁省高粱区域试验并完成试验程序。各级试验表明,该杂交种产量高、抗倒伏、抗丝黑穗病和叶部斑病、抗蚜虫,籽粒整齐度高、不早衰,农艺性状好,品质优良,是优良的饲用高粱杂交种。2018 年通过农业农村部品种登记,编号为GPD 高粱(2018)210227。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特征熊杂8 号芽鞘绿色,幼苗绿色,苗期长势强。根系发达、茎秆坚韧,根蘖2~3 个。株高179cm,叶片数20~21 片,中脉浅黄蜡质。中紧穗型、长纺锤形,穗长29.9cm,穗粒重86.0g,千粒重29.1g,籽粒白色整齐度好。壳褐色,着壳率0.5%,角质率70%,出米率82%~85%。
2.2 生物学特性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17d 左右,属中晚熟杂交种。该杂交种适应性广,根系发达,抗倒伏(倒折率0.2%),较抗蚜虫,抗叶病,籽粒不早衰,活秆成熟。中抗丝黑穗病,2015-2016 年经辽宁省试验网以丝黑穗病3 号小种接种鉴定,平均发病率为8.0%,田间自然发病率为0。
2.3 品质性状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粗蛋白质含量8.29%,粗淀粉含量78.37%,粗脂肪含量3.57%,单宁含量0.12%。杂交种籽粒商品品质优良,适口性好。
3 主要优缺点
优点:产量高,抗倒伏,综合抗性好;粒大整齐,米质优良,籽粒商品性好;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在辽宁省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缺点:穗型偏紧,容易发生穗部虫害。需做好早期虫情预测,若有高发迹象,应提早防治。
4 产量表现
2013-2014 年2 年校内产比鉴定试验,平均产量8909.5kg/hm2,比对照辽杂11 增产14.6%。
2015-2016 年连续2 年参加辽宁省区域试验,2015 年全省6 个试验点,每hm2平均产量为8565.0kg,比对照辽杂11 增产5.8%;2016 年续试,全省5 个点平均产量为8586.0kg,比对照辽杂11 增产11.8%;2 年平均产量8575.5kg,比对照辽杂11增产8.7%。与对照辽杂11 相比,2 年共11 个试点,7 个点增产,4 个点减产。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适时播种适宜在辽宁省各地及其他省区年有效积温2800℃以上的春播晚熟区种植。当土壤5~10cm 耕层地温稳定在12℃以上,含水量在15%~20%时播种为宜。适宜播种期为5 月上旬至中旬,无霜期较长的地区提倡适当晚播,有利于种子快速萌发、出苗,减少病虫侵染危害的机会,确保全苗。
5.2 种植方式及合理密植精细整地,播前晒种,采用机械精量播种或人工播种,用种量7.5~18kg/hm2,行距55~60cm,要求种子播撒均匀、种肥隔离、覆土厚薄一致。播种深度2.5~3.0cm,覆土镇压后为1.5~2.0cm,地下害虫多的地块沟撒毒土防治。5~6 叶期定苗,中等肥力地块种植密度以9.8 万~10.5 万株/hm2为宜。
5.3 田间管理合理施肥 结合整地每hm2施优质农家肥3.0 万~4.5 万kg 作基肥,播种时施磷酸二铵或N、P、K 三元复合肥150~1225kg 作种肥,8~10 叶期施尿素300~375kg 作追肥。
化学除草 播种后出苗前土壤表面喷施除草剂防除杂草。每hm2用38%莠去津悬浮液3.00~3.75kg兑水450~675kg 进行土壤喷雾,或用96%精异丙甲草胺(金都尔)乳油1.5~1.8kg 兑水450~675kg 土壤喷施。
注意防虫 用20%辛硫磷微胶囊剂150~200g拌饵料5kg 左右或用辛硫磷乳油50~100g 拌饵料3~4kg 撒于种沟中,防治金针虫、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用10%吡虫啉乳油1000 倍液或2.5%溴氢菊酯乳油3000 倍液喷雾防治粘虫或蚜虫;用0.1%高效氯氰菊酯颗粒剂拌10 倍细沙投心防治玉米螟,每株投1.0~1.5g;在开花至灌浆期用2.5%溴氢菊酯乳油2000 倍液或用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液600~750mL 喷施于穗部以防治棉铃虫、桃蛀螟等穗部害虫。
5.4 适时收获最佳收获时期为蜡熟末期,即大部分穗下部籽粒刚定浆时就收割,此时品质最佳。收获后及时晾晒、脱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