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跨学科教学设计与思考*
——以《两京锁钥:山海关》一课教学为例

2020-12-19邵长峰

江苏教育 2020年27期
关键词:雄关山海关跨学科

邵长峰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重视课程的开放性、整合性。《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也指出: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将相关学科的内容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旨在建立起学科与学科联系,促进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发展的“跨学科教学”成为越来越多教育人的追求。

笔者在高一年级开设了“中国古代著名关隘”校本课程,以不同的历史时期为线,以不同区域空间为截面,引领学生在中国古代著名关隘的地理、历史、文学、艺术、建筑、风土民情等知识中徜徉、探究,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行事做人的智慧,夯实人生发展的人文底色。下面就以《两京锁钥:山海关》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跨学科教学的设计和思考。

一、教学立意的设定及教学目标的确定

山海关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关隘,既经历了封建王朝的改朝换代,也见证了近代中国民族的屈辱、民族的奋起;既展示过“砖石雄关”物性的雄壮、威严,又在外敌入侵、民族危机面前,生长出“血肉雄关”的人性刚强、雄起,可以给学生留下时代的思考:到底什么样的雄关才不被摧毁?基于此,笔者把本课的教学立意设定为:“雄关在哪?为何重要?雄关在那,作用如何?雄关难在,如何新造?”确定了教学立意后,笔者结合学生的学情和高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在地图上准确标出山海关、北京、燕山山脉和渤海的地理位置;知道古代华北通往东北的三条主要通道,分析它们更迭替代的主要原因。(2)知道明朝建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消长变化;了解明朝徐达、戚继光、吴三桂建关、修关、献关的基本史实;绘制山海关的城防工事布局图,理解“天下第一关”的含义,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3)知道八国联军、日军侵占山海关的史实;分析漫画《关山月》意境、内涵;知道“血肉”雄关的内涵和作用;对比联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在哪里以及如何坚守,产生强烈的家国情怀。

二、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跨学科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教师介绍“地理音乐”,播放代表作品《山海关》,请学生鉴赏并认识“地理音乐”,了解“地理音乐”的特点,然后追问:山海关为什么被称为“两京锁钥”?由此引出本课的课题。

【设计意图】用“地理音乐”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跨学科融合对传承民族文化所具有的独特视角和无穷魅力。

(二)教学环节

1.雄关在哪?为何重要?

问题1:结合地图和所学知识,回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北方先后强大过哪些民族。说一说王昌龄的“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和苏轼的“燕山长如蛇,千里限夷汉”两句诗词中的“胡虏”“夷”分别是指的哪一民族。在地图上标出汉朝和北宋时期,中原王朝北部边防的重点地区。

【设计意图】回顾北方曾经强大过的匈奴、鲜卑、突厥等民族,辨析古诗文中蕴含的历史、地理信息,既加深了学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认识,又有助于学生形成宏阔的视野。在文史相通、史地相连的基础上,知道中原王朝在不同历史时期防御的重点区域,把燕山山脉带进学生的视野。

师:北宋王朝主要面临东北地区两大民族的威胁——契丹族和女真族,教师出示材料1、2。

材料1:古代华北到东北的交通路线图(因版面所限,略)。

材料2:从秦汉到明清,无论是中原政权经略东北,还是东北少数民族南下中原,都要经过这片范围广大的山区。在这里,历史上曾先后兴盛过卢龙道、古北道、傍海道三条交通路线,分别对应今天唐山喜峰口方向、北京古北口方向、秦皇岛的山海关方向。……就充分说明傍海道的重要性。——摘编自刘莉《东北近代行旅交通的演变及特点》

问题2:在地图上标出燕山、渤海、北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傍海道、山海关的地理位置,说明古代华北通往东北之间三条主要线路兴衰的原因。

师:元代,蒙古族统一中国,关隘作用大大减弱。明朝建立后,对外以守和为主,大量修建关隘,进入古代关隘兴修最鼎盛的时期,今天所见的关隘大部分都是明代修建的。教师出示材料3、4(均摘编自《山海关长城》,张立辉著)。

材料3:为阻挡蒙古骑兵南下,1381 年明太祖派大将徐达重修长城。徐达见古渝关东六十里枕山襟海,是辽蓟地区的咽喉,于是建造关隘,修筑长城……明朝历史上荡气回肠的金戈铁马事,几乎多半出自山海关。

材料4:山海关因北倚燕山,南连渤海而得名。……山海关就形成了一座以长城为骨干,以镇东楼为中心,城连城、城套城、楼对楼、楼望楼的铁壁金城,大有“山海关观山海”之势。

问题3:结合地图和材料,简述明朝修建山海关的目的、过程以及防御对象的变化。

问题4:根据材料4 中的文字描述和自己的想象,画出山海关基本的城防构成图并标出关城、四个城门、东西罗城、南北翼城、宁海城、威远城、镇东楼、老龙头的位置。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地理空间概念的建立和文图转换城防布局图形,让学生认识到山海关设置的必要性、重要性。既锻炼了学生地理区域认知、地理实践的能力,又提升了学生历史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还培养了学生的美术表现、审美判断能力。

2.雄关在那,作用何如?

师:冷兵器时代,修建关隘是阻止敌人进攻最有效的手段。明朝耗时多年修建的世界上最坚固的城防工程有没有发挥作用?教师出示山海关被侵占的三段史料。(因版面所限,略)

问题5:山海关有没有发挥作用?为什么会被少数民族和外国侵略军占领?

教师出示材料5,丰子恺1933 年2 月1 日发表的漫画《关山月》(图略)。

问题6:如何解读这幅漫画?唐朝诗人李白也创作过一首诗《关山月》,丰子恺先生创作漫画是巧合,还是另有深意?

【设计意图】学生在回答问题5 第1 问时有可能受材料的影响,回答山海关没有发挥作用。这时教师可借此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山海关在很长时间内震慑了少数民族,阻止了游牧民族南下,但却没能完全阻止少数民族和外国侵略者的进攻。问题5 的第2 问比较简单,学生容易得出结论。问题6 需要学生运用美术鉴赏的方法,讨论漫画的意境,并鉴赏李白的同名诗作《关山月》,然后推演出漫画的深意。

课外延伸任务:1644 年山海关大战,也称“甲申之战”,这场战役给后人留下太多的思考。课后查找、阅读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和吴晗的《三百年前的历史教训》,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作者创作的角度、创作手法有何不同,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3.雄关难在,如何新造?

教师出示三则材料。

材料6:我安某一日在山海关,日本人一日不能过去。日人要过,只有在我们的尸体上踏过。

——626 团一营营长安德馨牺牲前的誓言(1933.01)

材料7:我以各国之和平运动,今已无效,我们为争民族的生存,只有拿我们的血肉,我们的生命,来维护和平,来保障中国,再无别法了。

——张学良北平答记者问(1933.01.08)

材料8:在山海关1933 年1 月落入敌手数日之后,要用我们的血肉来保卫“中国”“祖国”“国家”的说法,就已经广为传布。

——吴雪杉《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

问题7:山海关失陷,长城坍塌,从材料可以看出,国人准备用什么来阻挡入侵,保卫国家?有没有想起那首最熟悉的旋律?假如你是安德馨,当时你会怎么做?

问题8:有人说,山海关抗战是“砖石长城”到“血肉长城”关节点,雄关从此也有了新的精神,这里的“新的精神”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三段材料烘托山海关失陷给国人带来的冲击、震撼和思考;通过角色体验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技不如人,国难当头,砖石的雄关是靠不住的,只有肉体和精神,只有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和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才可以。

中国人民依靠这种精神,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1982年,作家峻青在两次登临山海关之后,提笔写下散文《雄关赋》,出示《雄关赋》片段(因版面所限,略)。

问题9:峻青心目中真正坚固的“雄关”是什么样子的?有人说,峻青用豪迈奔放的笔锋强化了“无形雄关”的作用,你觉得有道理吗?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问题10:今天,我们的国家正走在“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大路上,昔日的雄关成为人们旅游、怀古的圣地。在一片繁荣、祥和背后,我们是否该思考:我们的国家现在能不能够抵御各种风险?我们还要不要建造新的“雄关”?我们应该以怎样的精神状态面对未来?

【设计意图】问题9 涉及的是20 世纪80 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国家面临各种困难,特别需要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心和勇气。问题10 的思考在于物性的雄关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意象化的“雄关”,如公共卫生安全关、科技关、贸易关、人才关等仍存在,我们的醒世警钟应长鸣不已。这一环节运用大量文献资料,培养学生史料解读、联想拓展、类比分析等能力,获得民族精神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方式,运用历史、地理、语文、音乐、美术、政治等学科知识,在大量阅读、动手实践的基础上,探究了三个问题。在从古到今,从实到虚的穿越中,我们认识到:无论物性的雄关,还是人性的雄关,唯有人的精神和信念长存,才能铸造真正坚固的雄关,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跨学科教学的思考

1.重视主题构建。

跨学科教学不是诸多学科简单叠加和介入,而是经过筛选、提炼,在确定主题之后,有价值地参与。这节课围绕主题,充分挖掘有用的各科资源,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建构开放的教学操作框架:话题切入—探究文本—比较拓展—链接生活—升华自我,每个环节、每个板块的处理都围绕主题,形成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清晰认知路线。

2.重视联席教研。

现代社会学科综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现实问题的解决,很可能覆盖和跨越好几门学科,这就需要各学科教师充分合作。在这节课的准备过程中,音乐老师提供音乐鉴赏,地理老师帮助绘制地图,美术和语文老师提供漫画《关山月》和唐诗《关山月》的意境,政治老师提供时政分析资料并帮助凝炼主题,这样能在教学中让学生领悟到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知识的多样化,提升了全方位、多角度、发散式地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重视价值引领。

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进行,立德树人成为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这节课以历史学科为主,融合其他学科的相关性知识,充分发挥历史学科“人文学科之母”的学科功能,通过故事讲述、动手绘图、漫画赏析、史料分析等整合活动,让学生在对话、辨析、体验、实践中,感悟历史的镜鉴价值,寻找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汲取对自己、对国家、对民族发展有益的力量。

猜你喜欢

雄关山海关跨学科
山海关水关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唐培淞作品
收复山海关(油画)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国共争夺东北第一仗:杨国夫勇战山海关
周兵武国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