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内心:小规模学校治理的视角
2020-12-19汪天玉
汪天玉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公办普通小学,相对于名校、大校而言,小规模非热点学校实际存在名特优师资相对缺少、办学经费相对不足、社会资源相对欠缺、生源不够均衡等问题。
一、关注师生内心,超越外在束缚
规模大小、资源多少、生源如何并不应该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因为这些都是“外在”的东西,所有的学校都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组成的。“人”的精神力量无比强大,也无比重要,他可以超越、改变、再造外在条件。一所师生内心充实、积极、幸福的学校,一定是生机勃勃、追求卓越、不断生长、充满生命力的学校,它不会受占地面积、硬件设施、生源结构等客观条件束缚,它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掘潜力、发展优势,实现属于自己的成长和超越。所以,“关注内心”应该成为小规模学校发展的重要视角,只要管理者把视角由“外”转向“内”,关注师生的内心,学校就能摆脱束缚,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二、关注教师内心,管理者何为
(一)“成长思维”引领个体成长
对教师而言,“成长”远比“成果”重要。一次申报课题时,一位申报了省级课题的教师给笔者留言:“我水平有限,很担心省里过不了。”笔者回复:“课题研究不是为了证明我们的水平,而是为了提升我们的水平,评审过不了说明还有需要提升的地方,我们可以继续打磨、继续思考、继续学习。”
对于各级各类的评比,在教师自行申报前,笔者也都会在教师群里发这样一段话:“评比的‘过程’远比‘结果’重要,因为这个过程是一个‘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也是一个职场思路逐渐清晰,人生目标逐渐明确的过程。”
(二)“相互信任”构建和谐关系
有一位刚工作的新教师,在学校组织参加省级论文评比时没有上交稿件。笔者没有从“不求上进”“不爱学习”“笔头懒”等消极的角度来给教师“扣帽子”,而是通过微信问这位老师:“这次论文评比机会难得,没有参加,是有什么困难吗?”没想到教师说:“我稿子已经写好了,但是刚毕业,觉得自己水平有限,怕占了学校名额,所以没交稿。”原来如此,笔者随后找来该教师面谈:“参加评比不是为了证明你的写作能力强弱,而是通过磨文的过程提升写作水平,你觉得磨文的过程对你的写作有帮助吗?”“当然有呀。”“那就参加,结果并不重要。”这位青年教师当天就递交了稿件,并积极地参加了后续的磨文。
(三)“榜样力量”优化成长环境
学校高度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给教师“精准支持”,即给不同需求的教师配备不同的指导教师,给热爱写作的教师找善于写作的师傅;给热爱课题研究的教师找精于科研的师傅;给正能量满满的教师找事业心强、有教育追求的师傅;给潜力大的年轻教师找年龄相仿、成长迅速的师傅……通过这样“精准”“适性”的支持,教师们有了身边的“镜子”,促进自身不断向上、不断向好。
三、关注学生内心,教师何为
(一)关注尊重需求
1.满足自尊。
学校有一个学生,体格结实、生性好动,午餐后常常会在教室哄闹,其他同学怨言四起,也存在安全隐患。有一天,教师对他说:“你愿意每天中午去办公室帮老师倒个垃圾吗?”学生欣然同意。于是,每天午餐后,用该学生自己的话说,就是“去老师办公室溜达一圈,再吹会儿空调。”中午班上也再没有事端。一天中午,教师问他:“知道为什么中午喊你来倒垃圾吗?”“知道!怕我在教室乱跑呗!”其实,学生心里明白,只有自尊心被保护,学生才会越来越好。对于有一些缺点和问题的学生,教师也不要紧盯着学生的缺点和问题,不断揭开伤疤会很痛,可以用“替代”的方法纠正学生的问题,用长处替代缺点,用自信替代自卑,用积极情绪替代消极情绪。
2.培养自信。
学校有个学生,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上课时注意力很难专注,“考满分”对这个学生而言简直是个“奢望”。在一次课堂测试中,笔者发现这个学生完成得不错,只有一道题有错误,于是有意无意地提醒“再查查这题”,结果学生纠正了错误,得了第一次满分!当拿到试卷的那一刻,他自豪地把试卷摊在课桌上,开心全部写在脸上。
(二)关注自我实现需求
1.更高期待。
学校有个学生,挺聪明,但因为缺乏学习动力导致听课马马虎虎、作业潦潦草草,数学成绩中等偏下。新接班的教师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一天数学课上,当教师提问:“圆柱体的侧面积如何计算?”这个学生第一个举手:“可以把圆柱体的侧面沿高展开,就是一个长方形,然后依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教师抓住了这个机会对他大加赞赏。从这节课后,这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劲头一下激发了,听课专注、做作业更加认真了。
2.更多鼓励。
这里的鼓励不仅包括成功时的鼓励,还包括失败时的宽容,不仅包括教师的鼓励,还包括学生的鼓励;对学生而言,失败时的宽容和同伴的鼓励更加重要。这会让学生不畏惧失败,成为他再次尝试的动力。如果学生因为害怕失败,害怕失败之后教师和同学的嘲笑而不敢再次尝试,就很难有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