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管理是校长的第一要务
2020-12-19陆云峰
陆云峰
一、校长的第一要务应当是课堂管理
几年前,我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袁振国先生曾就“校长的第一要务是什么?”对校长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得到的答案似乎和当下部分校长的认识是一致的:制订办学方向、制订发展规划、制订相关制度、抓好安全维稳工作等。
的确,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一位校长只有为学校制订必要的办学方向、发展规划和规章制度,才能带领学校向着更高远的目标前行。科学规划只有分步实施,才能将未来的理想变为真实的行动;只有在制度内管理,才能确保学校在规范化的轨道上办学。同时,作为学校管理体系中的组成部分,维稳工作、安全工作、综治工作等也是重要工作,马虎不得。那么,面对“纷繁复杂”的学校管理工作,到底哪一项工作才是第一要务呢?如何回应这个问题,对明晰校长的管理重心、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大有裨益。
在笔者看来,第一要务即安排在第一位需要解决完成的任务,是最重要的工作,具有基础性和持久性的特点。李希贵校长曾在2004 年出过一本书,题目是《学生第二》。到了2011年,李希贵又提出“学生第一”,同年,他又提出了“教师第一”。这些看似前后矛盾甚至有些混淆视听的判断,其实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关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因此,可以这样说,作为育人的主阵地,课堂是学习真正发生的地方,是学生获取知识与能力、丰盈情感与态度、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地方,是教师获得专业尊严、实现专业成长的地方,更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地方。校长管理学校,理应把课堂作为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课堂管理到位了,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优良的办学效益,确保发展规划、相关制度的落实,助推学生的健康成长,实现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校长在课堂中须有身位
笔者认为,对于课堂管理,校长必须要找到自己的应有身位。而这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思考。
第一个问题是“要不要上课”。答案是肯定的。对于校长来说,第一身份首先是教师,上课是校长的日常工作之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制订校长绩效考核条例时,对校长上课的“量”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无论是在教育管理层面,还是在专业发展层面,校长都需借助“上课”来实现自己对学科教学的理解。校长上课的主要目的是保持自己对“课堂”的热情,洞悉本校的教情和学情,树立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教学自信。团队研训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校长可以和徒弟共教一个班,或者和一群教师同研共进,用“走课”的方式研究课堂,研究学科。“走课”目的就是要在这定期的或者“偶然”的课堂教学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或者发现学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加以解决。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听课”。作为常态化的教学管理工作,“听课”强调的是校长一定要经常走进教师的课堂。作为校长,不要避讳自己对某门学科教学的短板现象。走进教师的课堂,旨在获取这一课堂的相关信息:教师有没有按照规定的课表上课,其上课状态如何;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努力从现象中有所发现。课堂是学校的教学文化与教学管理的生态反映。这里要补充的是,校长听课,要么采取“巡课”的方式,在教室外听上几分钟,以便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多位教师课堂教学的风貌;要么采取“蹲课”的方式,深入课堂,认认真真地听完一节课。
第三个问题是“怎样评课”。听课的目的有两个: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发现优点并放大优点。只听课不评课,是搞形式主义。因此,校长听课后必须要参与到评课活动中,如果是自己学科专业的课堂或者是相近学科的课堂,就应该给予执教者比较明确的评价意见,如果不是自己专长的课堂,也应该对课堂教学的共性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
由此可见,上课、听课和评课是校长进行课堂管理的应有身位。
三、校长要有课堂领导的时代担当
站在现代学校管理学的角度,校长还必须具有一种更为高远的视角,那就是要以课堂领导的视角来改变当前课堂管理的现状,进行一场更为深刻的课堂管理改革。
笔者认为,在当下的语境中,校长的课堂领导主要体现在课堂重构上。
什么是课堂重构?课堂重构就是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重新构建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新的课堂教学范式。近十年来,重建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各中小学校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命题。可以肯定地说,唯有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学校才会焕发新的生机,才会在教育改革的潮流中有立身之地。作为一校之长,在常态化的课堂管理中应该更有创新意识和改革举措,努力使自己成为学校课堂领导的核心人物,引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走向深处。
课堂教学是校长管理学校的第一要务。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校长要学会在繁杂的事务中抽出身来,将管理聚焦到课堂中,革新思路,革新课堂,追求课堂管理效益的最优化和最大化,实现教学质量和办学品位的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