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相关因素监测 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江苏省苏州市学业质量监测学生相关因素指标框架的构建与思考
2020-12-19羊子轶
羊子轶
以教育质量监测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国家和区域教育发展的战略举措。学业质量监测的主要目标是分析、诊断教育环境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改进性指导,这依靠单纯的学业水平测试较难实现。因此,江苏省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监测中心)组织的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学业水平的监测,二是影响学生学业质量相关因素的监测。
学生相关因素监测在学业质量监测中的独特作用,决定了它的科学性和适切性,直接影响到监测能否实现其诊断现实问题、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的目标。这就对相关因素监测的顶层设计——指标框架的编制提出了高要求。
一、指标框架的构建原则
相关因素监测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当下各项教育政策、理论和实践的要求。基于此,我们确立了相关因素指标框架编制的基本原则:坚持目标导向,推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坚持政策导向,推进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教育重点难点问题。
二、指标框架的构建过程
监测中心在指标框架的构建过程中,始终坚持专家引领、科学规范和本土实践相结合,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编制流程。
1.依托专家引领,对标国家标准。
为确保指标框架的构建既具备科学性和系统性,又能反映一线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服务,2015 年,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建立了相关因素监测专家组,合作推进相关因素监测工作。专家组在监测首年便确立了符合科学规范、国家标准和苏州实情的框架编制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同时,监测中心在全市、全省及全国范围内特聘了一支包括教育部门行政管理人员、中小学一线教育工作者和高校教授及科研人员在内的专家队伍,为指标研制提供了专业人才保障。
2.坚持科学规范,严格编制流程。
我们依据科学缜密的流程,结合教育学、心理测量学等相关领域的理论,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学业成就影响因素模型开展深入探究。同时,借鉴了国际国内大规模测评项目的经验,重点把握指标框架整体架构、每级指标的核心要素、各级指标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全面和科学原则搭建初始框架。在此基础上,聘请高校教授、各中小学校一线骨干教师以及教育部门行政领导,通过数轮深入研讨,收集指标修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现实意义的指标框架。
3.立足本土实践,凸显苏州特色。
我们深入研究苏州学情,立足本地教育的实际和需求开展指标框架的编制。例如,针对外来人口子女比例上升的情况,连续多年将学生流动等情况纳入指标。考虑到各区市和学校差异、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同的现状,将区市和学校、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及工作情况等纳入指标,这为后期对不同区市、学校、群体的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提出改进对策奠定了基础。
我们采用“追踪监测、周期监测、热点监测”相结合的方式,从历年监测以及实证研究积累的大量数据中,提炼出与学业成绩密切相关或变动明显的因素进行每年追踪测查,对部分指标则采用隔年测查的方式。同时,我们利用矩阵取样设计的方式,提升了框架的全面性和简洁性。
三、指标框架的主要内容
苏州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项目的学生相关因素框架包含成长背景、身心健康、学习品质、学业负担和学业支持等五个一级指标。
1.剖析成长背景,助力教育优质均衡。
成长背景是对个体在其中生活并影响其发展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它与青少年的发展紧密相关。成长背景的调查主要用于分析不同区域、群体学生的优势和问题,对薄弱群体给予关注,为后期分析原因、研究对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我们引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指标,分析处于低SES 的学生的发展状况,探究学校教育对于改善低SES带来的作用,评估教育公平,助力教育优质均衡的实现。
2.关注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身心健康既是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也是教育质量的重要表现,构成了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前提。青春期是身心急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监测和关注他们的身心动态,可帮助学校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身心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健康。在身体健康方面,我们选取了睡眠和视力状况,调查学生的睡眠时间和近视率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心理健康包括自我意识和情绪状态两个部分,自我意识主要测查构成学生人格核心的自尊和自信;情绪状态则包括主观幸福感(正向)、焦虑和抑郁(负向)等。
3.聚焦学习品质,揭示高效学习规律。
学习品质是反映个体以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的态度、习惯、风格等,是个体学习与发展必备的素质。我们将学习品质的测评与学科监测相匹配,分语、数、英、科四个学科,用于分析影响学生各学科学业水平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等,用数据揭示学习品质对学业的作用机制,推广有利于提升学业质量的经验。
4.评估学业负担,推动学生减负增效。
学业负担是当下教育的热点话题,过重的学业负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都可能产生不利影响。考虑到学生对负担和压力的感受或承受力有不同,我们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进行测评,便于进一步探究负担来源,针对性地为学生减负增效。
客观学业负担通过作业负担和补习负担反映,其中作业负担分别考察校内和校外作业情况。主观学业负担指与学生完成学业任务相关的压力感受,主要包括外部压力感受和自身压力感受,前者包括各外部压力来源(父母、教师和学校等)带来的压力。
5.细化学业支持,帮助学校精准诊断。
学业支持指学生获得的来自学校、教师、家人、同学对其学业的帮助以及精神上的鼓励,它是学生获得学业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
教学支持指学生学习过程中感知到的来自教师对其学业的帮助,主要着眼于在各门学科课堂教学、评价反馈等方面的情况,为分学科教学改进提供针对性建议。
课程支持包括课程资源和课程开设。课程资源指各学科课程资源及其使用情况,例如科学学科考查学生动手实验的情况,语文学科则考查阅读资源的提供及利用等。课程开设考查课程计划实施情况,尤其是体美劳以及校本选修课程是否开齐、开足、开好,引导学校五育并举,真正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人际支持主要考查学生个体周围与其有接触的人在彼此交往活动中给予的支持。我们测评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亲子关系是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关系,对学生人格发展、学校适应和学业发展都存在较大的影响。
四、指标框架的改进完善
苏州市学业质量监测学生相关因素工具经历了三轮比较大的修订和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科学、完整的指标框架,但仍有一些方面有待完善。
1.要在指标框架的丰富性与简洁性之间取得平衡。
在2015 年首次监测中,相关因素指标框架比较简略,采用了所有指标全测的方式。之后,指标框架不断丰富完善,其内在逻辑关系更加合理,框架结构也更符合学生发展的现实模型,能立体化、多层级反映学生自身的发展和环境状况。
但在实际监测中发现,学生在作答时,仍存在整体时间偏长,容易产生答题疲劳的情况。为此,还需在指标丰富性和简洁性方面进行优化,通过构建周期性测试以及矩阵取样的方式,进一步找到两者的平衡点。
2.要在指标框架的描述性和诊断性之间取得平衡。
目前的指标框架强化了对影响学业质量关键指标的测评,并提供了指数化的描述,使得学校在探寻影响各个学科学业水平的影响因素时有迹可循,为后期基于结果的改进奠定了基础。
然而,如果学校需要对监测数据进行二次挖掘,开展基于监测结果的专项研究,那么目前监测数据的精细度尚不足以提供支撑。为此,还需研究如何兼顾学校的监测数据诊断性的需要,为学校基于监测数据进行针对性教学改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