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损伤对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的促进研究
2020-12-19陈小艳
陈小艳
(京东誉美中西医结合肾病医院,河北廊坊 065201)
大面积烧伤是一类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症状。针对临床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在临床上往往需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液体复苏治疗,以促进患者后续治疗效果[1]。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吸入性损伤是被视为对患者抗休克治疗与预后造成严重影响的危险因素。临床研究认为,大面积烧伤患者吸入性损伤易导致患者在休克期液体复苏的需求量增加[2]。也有相关研究认为不应以吸入性损伤作为判定需增加休克期患者液体复苏量依据[3]。本研究以京东誉美中西医结合肾病医院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30例为例,旨在分析评价吸入性损伤对发生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促进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京东誉美中西医结合肾病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30例进行研究,依据患者检查情况分为研究组(15例,吸入性损伤)与对照组(15例,非吸入性损伤)。研究组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45.8±8.1)岁,患者烧伤总面积在50%~95%总体表面积(TBSA),包括火焰烧伤10例、热液烫伤5例;对照组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24~61岁,平均年龄(47.2±8.0)岁,患者烧伤总面积在50%~95%TBSA,包括火焰烧伤9例、热液烫伤6例。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标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入选患者年龄均≥18岁且≤65岁,患者烧伤后至开始进行液体复苏时间均<4 h,且其伤后入院时间均<6 h。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合并糖尿病患者,于入院后72 h内死亡或受其他因素影响转院、离院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液体复苏治疗:伤后第一个24 h予以千克体质量每1%的TBSA补充1 mL电解质(乳酸林格液及生理盐水等)、0.5 mL胶体(血浆)及2 000~4 000 mL基础水分(浓度50%葡萄糖溶液)。治疗前8 h予以上述输注量一半,后16 h完成剩余部分输注。伤后第2个24 h予以电解质、胶体输注量均减半,但对基础水分输注量保持不变。液体复苏治疗顺序以先输注电解质、胶体成分,后均匀补充水分原则。治疗后,在患者无严重、明显呕吐等反应情况下,适当予以补充流质、半流质饮食。口服补液量需计入总补液量。进行液体复苏治疗期间需保持以每小时尿量>50 mL为标准,以及时调整补液量与补液速度。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患者烧伤后1~3 d的液体复苏指标,包括总补液系数、电解质补液系数、胶体补液系数、水分输入量、电解质/胶体,总补液系数=(总补液量-2 000)/(体质量×烧伤总面积);电解质补液系数=电解质补液量/(体质量×烧伤总面积);胶体补液系数=胶体补液量/(体质量×烧伤总面积);观察并对比患者烧伤后1~3 d的液体复苏评价指标,包括两组患者伤后1~3 d尿量、累计入出比(补液量/尿量);伤后1~3 d各项生命体征监测情况,包括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以及血细胞比容(HCT)等指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伤后1~3 d液体复苏治疗对比
两组患者伤后1~3 d的电解质补液系数、胶体补液系数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总补液系数及水分输入量相比对照组患者显著更高(P<0.05);电解质/胶体无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伤后1~3 d液体复苏评价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伤后1 d心率、呼吸、MAP以及HC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伤后第3天心率相比对照组患者显著更高(P<0.05);研究组患者伤后1~2 d的24 h尿量相比对照组患者显著更低(P<0.05);研究组患者伤后1~2 d的累及出入比相比对照组患者显著更高(P < 0.05),见表2。
3 讨论
烧伤后休克的本质是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导致的低血容量休克,因此,及时对烧伤患者进行有效液体复苏具有重要意义[4]。有研究表明针对烧伤患者采取的液体复苏方案中,对患者使用的总补液系数高于推荐系数。临床研究也发现,针对烧伤患者且烧伤面积>30%TBSA患者采取液体复苏的总补液量高于推荐系数[5]。研究采用方案与该研究存在相似性。临床研究认为,烧伤患者的实际补液量与其烧伤深度存在相关性。有研究[6]采取补液公式中电解质与胶体比等于2:1对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早期予以胶体补液有助于维持患者机体内胶体渗透压,从而降低液体复苏的需求,通过充分扩容有助于改善患者机体内重要脏器的循环。研究纳入两组患者伤后液体复苏中的电解质与胶体比等于2:1,高于推荐公式,分析原因考虑为大面积烧伤患者机体对胶体需求量相对较大,患者在伤后往往难以及时地补充血浆等胶体,且临床医师对于患者伤后人工胶体的应用也抱有谨慎态度,导致烧伤患者在液体复苏中电解质与胶体比相对偏大。
表1 两组患者伤后1~3 d液体复苏治疗对比()
表1 两组患者伤后1~3 d液体复苏治疗对比()
注:t1、P1为伤后1 d两组比较,t2、P2为伤后2 d两组比较,t3、P3为伤后3 d两组比较。
分组 n 时间 总补液系数(1% TBSA mL/kg)电解质补液系数(1% TBSA ml/kg)胶体补液系数(1% TBSA mL/kg) 水分输入量(mL) 电解质/胶体研究组 15伤后1 d 1.78±0.35 1.11±0.22 0.41±0.16 3002±114 2.8±1.41伤后2 d 1.06±0.23 0.59±0.23 0.32±0.11 2661±986 2.3±1.32伤后3 d 0.78±0.21 0.41±0.10 0.23±0.12 2658±104 2.2±1.32对照组 15伤后1 d 1.54±0.27 1.09±0.27 0.49±0.12 2124±874 2.4±0.71伤后2 d 0.87±0.22 0.60±0.20 0.30±0.08 1785±841 2.3±1.52伤后3 d 0.60±0.18 0.43±0.12 0.20±0.05 1640±903 2.3±1.14 t1 2.103 0.222 1.549 2.365 0.989 P1 0.045 0.826 0.133 0.025 0.331 t2 2.312 0.127 0.569 2.618 0.000 P2 0.028 0.899 0.574 0.014 1.000 t3 2.521 0.496 0.894 2.858 0.227 P3 0.017 0.624 0.379 0.008 0.822
表2 两组患者伤后1~3d液体复苏评价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伤后1~3d液体复苏评价指标对比()
注:t1、P1为伤后1 d两组比较,t2、P2为伤后2 d两组比较,t3、P3为伤后3 d两组比较。
分组 n 时间 呼吸(次/min) 心率(次/min) MAP(mm Hg) HCT 尿量(mL/h) 累计出入比研究组 15伤后1 d 20.1±3.5 113±12 98±9 0.52±0.08 70±37 7.3±1.6伤后2 d 19.9±2.5 113±13 93±11 0.46±0.07 112±38 2.9±0.3伤后3 d 21.3±2.6 114±15 94±7 0.43±0.05 125±37 2.0±1.3对照组 15伤后1 d 21.7±2.6 112±15 93±10 0.47±0.09 106±38 3.9±2.2伤后2 d 21.0±2.2 103±14 97±14 0.46±0.08 162±68 1.6±0.9伤后3 d 21.3±1.8 99±15 91±9 0.37±0.05 157±60 1.4±1.2 t1 1.421 0.202 1.358 1.608 2.629 9.956 P1 0.166 0.842 0.185 0.119 0.013 0.000 t2 1.279 2.027 0.875 0.000 2.486 5.307 P2 0.211 0.052 0.392 1.000 0.019 0.000 t3 0.000 2.739 1.019 3.286 1.703 1.313 P3 1.000 0.001 0.317 0.003 0.099 0.199
本研究纳入两组患者伤后1~3 d的尿量逐渐增加,表明两组患者接受的液体复苏治疗成功。且研究发现,两组患者伤后2 d、3 d的呼吸、MAP、HCT对比无明显差异。其中,MAP、HCT是作为液体复苏效果评价指标。研究中,纳入非吸入性损伤患者经过量补液后的循环容量未见明显异常。提示过量补液中多余补液量通过尿液形式被排出体外,因此患者机体循环容量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临床研究发现[7],过度补液是导致烧伤患者伤后多种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对于烧伤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治疗中需注意观察液体复苏指标变化,治疗过程中及时调整补液量与补充液体种类,以避免因过量补液导致发生不良后果。
本研究在分析吸入性损伤对烧伤患者液体复苏的影响发现,吸入性损伤组患者所接受液体复苏量相比非吸入性损伤组患者更高,以及非吸入性损伤组患者存在的过量补液情况看,吸入性损伤导致烧伤患者对液体的需求量增加。吸入性损伤患者对液体需求量增加在一方面与患者接受气管切开、吸痰及其他护理操作导致其液体流失量的增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合并吸入性损伤导致烧伤患者的血液循环炎性介质浓度的升高,提示吸入性损伤患者的炎症反应增加有关,炎症反应导致患者血管渗漏加重,进而延缓患者伤后血管功能的恢复,并加剧液体的潴留[8]。
综上所述,吸入性损伤提高烧伤患者液体复苏需求量,对于合并吸入性损伤的烧伤患者,在液体复苏治疗中适当增加补液量有助于促使其维持理想的尿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