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电井喷,“爆单”难掩红海竞争隐忧
2020-12-19
临近年底,国内小家电的出口企业开启“爆单”模式。疫情期间居家生活明显提高了家电的使用频率,小家电产品的海外需求明显增长,今年上半年,我国电炒锅、面包机、榨汁机等出口分别增长62.9 %、34.7 %、12.1 %。今年1~2月,我国小家电企业注册量仅为1.2万余家,之后两个月小家电企业注册量出现短期井喷,3~4月小家电企业注册量已经猛增至3.6万家(全部企业状态)。截至2020年11月1日,我国今年已新增15万家小家电相关企业。我国目前约有102万家企业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小家电相关企业。其中74 %的相关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23 %的相关企业为个体工商户。从注册资本上看,60 %的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200万以下。
今年的增长并非常态
佛山多家小家电企业大部分都表示,由于疫情的影响,今年行业淡旺季有所对调。原本的淡季出货量井喷,但到了往年9、10月份的传统旺季,行情反而有所冷却。
小熊电器董秘刘奎表示,今年第三季度疫情影响逐步消退,社会秩序回归比较正常的状态。“从品类销售来看,部分上半年爆发性品类的销售收入增速环比有所回落,或者说回归到比较正常的状态。但同时,上半年在疫情中表现并不突出的品类,环比增速出现回升,能看到恢复性增长。”
“今年是属于异常的一年,公司明年的业绩增长会有一些压力,维持今年的增长有较大难度,明年的增速会回归到较为正常的节奏。”刘奎说,公司明年的思路更多的是在新品类的开发、新渠道拓展,以及供应链体系的建设提升。“公司也希望明年能保持除今年以外,前几年的增长节奏,不希望被疫情打乱企业发展的节奏和规律。”
不断“推陈出新”
事实上,在本次疫情之前,小家电行业已经展现出勃勃生机。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2年中国小家电行业市场规模为1 673亿元,到2019年这个数据达4 015亿元,短短7年时间市场规模翻了两倍多,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3 %。据预测,到2023年,中国小家电行业市场规模将超6 400亿元。
而今年的新冠疫情,也无意间成为小家电市场的助推力量。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部分小家电也顺势打开了陌生的市场。
内销方面,前段时间一则扫地机器人“出走”的“寻机启事”引爆网络,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小家电在国内市场的热度。今年“双11”系列活动首日(11月1日),天猫平台销售的华为、美的、海尔等品牌都在活动启动1 min以内成交突破1亿元,共计1 142个小家电品牌成交额创下1 000 %的同比增幅,其中科沃斯(603486,股吧)及旗下小家电品牌添可成交额破亿,同比大增3 000 %。
对照发达国家家电消费的变迁史,我国民众这几年家电消费习惯也开始发生变化,一方面是从功能消费转向品质消费,另一方面是从刚需大家电转向非必需的品质小家电。在消费人群上,80、90后成为主要消费群体,年轻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大大推动了生活小家电产品的发展。
仍有多项制约因素
订单火热、发展势头良好,并不代表小家电行业背后没有隐忧。人才匮乏、集装箱缺口等,成为当下制约部分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至今,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才匮乏,特别是优秀的研发人才。(佛山)顺德企业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更愿意去北上广深,虽然近年佛山人才引进的力度加大,但力度仍然不及一线城市,现在也在想各种办法去省外吸纳人才。
除了人才方面,集装箱缺口也是小家电出口短期面临的棘手问题。
集装箱运价指数一定程度反映出集装箱供不应求的状况。上海航运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11日,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上涨至949.48点,较上期涨3.0 %;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上涨至1 355.04点,较上期涨34.24 %。
另外,汇率波动风险也是小家电出口企业长期面临的问题。由于近几个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涨,出口企业的利润也被摊薄。据新宝股份(002705,股吧)三季报显示,受汇率波动影响,公司汇兑损失比上年同期增加约1.29亿元。目前主要采取进口材料对冲、新产品即时报价、远期外汇合约等金融工具的运用等措施来降低汇率波动风险。
来源:网易科技、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