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策略
2020-12-18郭春荣
郭春荣
摘 要:应用题作为小学数学的重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受到教育工作者们的广泛重视。小学阶段的题型相对单一,在运算的过程中若是理清题目中蕴含的逻辑关系,出错的机率不大。由于这一年龄层次的孩子们在思维的形成过程中较为缓慢,很多情况下不理解题中的深层关系,导致理解出现偏差,无法得出正确的结果。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分数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也是班级成员需要重点理解的知识点,如何提升小学生分数应用题的正确率,成为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針对这一内容展开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5-0146-02
近年来,教材版本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的改进,为了能够让小学生在学校更加全面的发展,教育工作者们在教材的编排上做了些许改动。面对新的教育形式,广大教师应该重新制定授课目标,根据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的拓展,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相关知识。在整数的运算中同学们出现问题的概率较低,能够有自己的解题思路,但是在分数这一部分内容中,由于是新接触的概念,在理解上有一些困难,面对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也不清楚应该怎样分析,为了提升班级整体的效率,教师针对分数乘除法这部分内容展开专题式教学,从而集中的解决同学们出现的错误并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1.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数学课在孩子们的概念中一直是枯燥和难以理解的,它不像语文教材中会提供很多有趣的故事,也不似英语课有那么融洽的课堂氛围。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中,大多情况下都是教师在讲台上对一些抽象的概念进行描述,之后就是反复大量的习题训练,伴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讲解的内容也越来越复杂,开始有一部分同学跟不上班级整体的进度,慢慢对这门学科失去了兴趣。分数这一概念是在五年级引入的,在之前的过程中大多是以整数为中心的教学,面对这一新提出的数字,学生在短时间内不清楚它的具体含义,在应用中也会存在很多问题。为了和时代接轨,孩子们面对的习题大多与生活中常见的事例相关,这时的题目会存在很多影响他们思考的条件,有部分学生会因为看不懂题而排斥这一学科,应用题在试卷中占比较大,由于他们本身的心里排斥,加上教师的授课方式不恰当,在考试中这部分内容失分较多,面对惨淡的成绩,孩子们的自信心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为了缓解这样的情况,老师们决定从三个方面改善数学课堂,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去提出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问题,从而带动班级整体的学习效率。
2.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策略
(1)强化基础知识
能够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前提是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加深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引导他们学会将知识迁移,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在最开始接触分数乘除法时可能会存在较多的困难,可以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或者建立相关情境帮助他们理解。在课上,可以先带领着孩子们回顾分数的概念,这一类数其实是整数的不同表现形式,在运算方法上两者存在着很多的共同点。面对分母相同的计算题可以直接进行计算,分母不同需要先通分再加减。在回顾完加减法之后开始介绍乘法的运算方式。由于这一类数是由分子和分母两部分构成,在计算乘法的过程中应该是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计算出结果后观察是否可以进行约分。这是最为基础的一种运算方法,在能够正确使用这种方法后,可以引导同学们思考是否有更为简单的方式得出正确的结果。这个时候再介绍另外一种计算乘法的方式,面对乘法的式子,两项是否存在可以先约分的内容,例如,在5/21×7/25=?这道题,孩子们能够发现分子5能够与25约分,同样7和21也存在倍数关系,如果直接相乘分母太大容易出现错误,所以在运算之前可以先进行约分这一步计算,约分之后很容易得出1/15这个结果,这样的方法比直接相乘更加简便。在掌握了乘法之后,开始介绍除法,除法其实就是另外意义上的乘法,就是将除数转变为它的倒数进行乘法运算即可。之后对这两类型的题进行综合训练,题目难度由简单到复杂,其中要包含一些特殊的类型,这样全方位的训练能够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进步,同时踏实的完成基础知识的训练。在进行这一板块的内容时,老师可以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可以在班级中展开竞赛,比一比谁的做题准确度和正确率高,可以对这部分学生颁发小礼品以示鼓励,对于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同学重点观察,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并鼓励他们课后更加努力的完成作业,在良好的竞争环境中激发出孩子们的好胜心,高效的完成这部分内容,为之后的应用题训练打好基础。
(2)理清题目中的关键内容
在这一板块的应用题中,常常会出现谁是谁的几分之几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刚刚接触这部分的内容时常常会分不清楚到底应该把哪一种物体看成主语,在运算的过程中经常把自己绕到这种题中。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专门准备一节课带领着孩子们,去主动理解题干的真实含义。首先从最基本的开始介绍:在一个可乐瓶子中装有四分之三的可乐,有五个小朋友同时发现了这一瓶可乐,为了公平起见,其中一个小朋友说我们应该平分这些饮料,这时候应该怎么分呢?请班级成员帮助他们解决一下吧。这时给同学们一些思考的时间,让他们理解题干内容。之后对这一问题进行解释说明,首先要将瓶子中的饮料当成主体,它其中有四分之三的饮料要分给五个人,那么就是用四分之三除以五,这就是每个小朋友应该分得的饮料量。之后换一种题型介绍:果农伯伯的院子里有14棵梨树和30棵桃树,请问梨树的棵树是桃树的几分之几?依据之前的例题,同学们自己分析题干中的主语是什么,应该哪个数作为除数。在思考的过程中同学们应该意识到桃树的棵树要作为除数,所以应该是14÷30,得出结果。在详细解释的这两个例题中,班级成员对这种类型应该有所记忆,并总结出其中的规律,之后在课后对教师列举出的题型反复训练,从而理清这些问题的关键,提高正确率。
(3)重视错题的积累
在课上集中的训练,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班级成员对这种类型题的理解能力,但是仅靠教师在课上督促教学是完全不够的,教师应该引导孩子们有积累错题的意识,通过对错题的整理及时的反思自己在课上存在的漏洞,在回顾的过程中找到这种类型题的规律和一般的解决方式。应用题的学习应该包括三个阶段,首先,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并能够熟练的运算,避免出现简单的错误,其次,对这部分题型采用综合式训练,在例题的讲解中深刻的理解题干内涵,最后,对自己的错题进行改正和总结。例如,单位“1”的应用在这种类型题中十分常见,在最开始的接触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很多错误,教师可以在课上对错题的整理进行示范,从而让孩子们知道应该如何收集自己的错题。例如,在求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应用题中,首先要确认单位一,例如,学校准备了480个作业本,还要准备比作业本多四分之一的铅笔,铅笔的数量是多少?面对这样的错题,首先要用红笔标记出题中的单位“1”是作业本,比作业本多四分之一则是(1+1/4),之后的内容就不用红笔进行标记了。在这样的示范后班级成员能够直观的找到出错原因,在面对类型相似的题目后能够避免再次犯错。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在小学教材中十分重要,本文从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针对应用题的讲解方式,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对小学生有一定的指引,从而将这些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专业技能,收获成功。
参考文献
[1]白晓艳.六年级分数应用题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2]孙志娟.小学六年级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解题障碍研究[D].吉林师范大学,2018
[3]林善颖.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1):136
[4]杨志萍.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策略探微[J].小学教学参考,2017(35):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