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高主题建构游戏的实施与开展
2020-12-18苏洁静
苏洁静
摘要:在乐高教育教学中,教师关注幼儿“问题导向经验构架”的形成,多元各领域整合学习,实现感性与理性,情感与逻辑联系,内在思维与外在行动联合,将幼儿的设想变为现实,该过程能显著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改善幼儿的学习方式,引導幼儿理性和感性力量的流动与平衡,帮助幼儿创造性地处理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由此促进幼儿创新性思维。为了探究乐高积木建构游戏的过程及其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影响,本研究坚持多年对云台里幼儿园4~6岁幼儿的乐高建构活动进行观察。
关键词:乐高建构;多元各领域整合学习;创新性思维
乐高玩具是接插类玩具,其结构元件上都有凸出的头和凹进的孔,可以互相镶嵌、拼插、套叠,连接组成整体结构物。与连接多样化相应,此类材料结构件的形状也很多。有片状的,有块状的,管状的,还有齿型接插状的。它们可以拼接成会上下动的跷跷板,会旋转的飞椅、会发射陀螺旋转的发射器,会惯性来回的秋千等。乐高积木建构游戏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融操作性、科学性、创造性于一体,促进幼儿思维、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能力的发展。它是系统的学习,由浅入深,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而单一地只使用乐高玩具进行建构游戏,在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我发现比较单一、乏陈、缺乏艺术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将幼儿教育的领域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范畴,与此同时,还明确地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即不同教育内容之间的渗透,相互交流,相互汇通,会达到“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总目标。
一、乐高活动多元整合学习,满足了幼儿好奇、好玩、好探究的天性,促进其学习兴趣的提高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我们明确这句话的要点是在孩子入学以前,认识多少个字并不重要,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产生探究、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和动机是第一任务。让孩子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乐趣,是保持孩子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以中班乐高建构游戏“快乐的农场”为例,由于中班的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根据这一特点,教师采取情景式方法,创造相关的情景介入,提供很多用废旧材料制作出来的低结构材料来引发幼儿游戏愿望,促使幼儿较快进入游戏状态。孩子在家或幼儿园童书馆寻找关于“农场”主题信息,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去感受“农场”里农舍、农具、动物的形状、线条、色彩、光线、声音等信息刺激。进而触发幼儿在家和在园美术区域活动新内容的形成,通过家园合作,家长主动和幼儿一起进行这些信息的收集。因为受结构知识和技能的限制,幼儿的想象力、创造性和主动性往往不能自如得以表现和发挥。为此,教师通过示范、讲解、建议、提醒幼儿操作,让幼儿掌握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建构知识技能。乐高建构活动后,幼儿在学习兴趣的心情愉悦、行动积极,提问积极坚持完成几方面获得了显著的提升。在乐高建构开展活动“快乐的农场”,在幼儿能拼接出各种“动物”后,联合幼儿的审美感觉,投放大量幼儿在美术区域活动制作的低结构材料, 如:“栏杆”、“农舍”、“树木”、“草地”、“荷叶”、“花”、“树木”等。他们使用这些辅助材料对“动物的家”进行美化,这些生活中随处可得的废旧物品作为建构材料,种类繁多,质地多样,它不仅能丰富幼儿的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更能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儿个性的和谐发展。在对“农舍”“道路”“仓库”分布,排列构思的建构过程中,幼儿来往于各种建构材料中,形成生理的快感和初级的美感。幼儿因为美感和快感的刺激,对环境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进行选择性注意,发现了已有经验和现实之间的分歧,即产生一种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心向。引发了学习兴趣。
二、乐高活动多元整合学习,改善了幼儿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其深度学习
通过教师适宜而有效的支持,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才能获得最大改善。教师把需关注的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在环境。在乐高建构活动中,不断激发幼儿的新需要,丰富、充实、增加游戏的内容,启发幼儿新的建构思路,从而使建构活动顺利地开展。
三、乐高活动多元整合学习,学习兴趣的提高与学习方式的改善,促进幼儿创作性思维和创造力提升
创造力是一种以原创的方式面对特定问题的能力,也是一种从虚无中创造某种东西的能力。乐高建构游戏,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所有活动都是开放式的,没有对与错,没有硬性的规则。幼儿体验了拼搭和拆卸的过程。完成一件完整的作品,他们在建构的过程中学习了创造性思考和如何解决问题。吉尔福得指出,创造力与问题解决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结语:幼儿在乐高建构活动的多元整合学习中,创设自然、丰富而又充满矛盾性的环境和事物引发了幼儿的兴趣,并引起幼儿“思维”和“行动”的“自我发动”,因而其注意力集中,行动积极而能够坚持完成,这是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前提和动力,这一结果也与美国当代创造心理学家特丽萨的研究结论相同。吉尔福得同时也提出,创造性思维主要包含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幼儿通过乐高建构游戏与各领域整合学习,其设想与现实中的环境不断磨合,各种学习方式自由组合、相互作用,幼儿内心潜藏的审美天性和自由想象的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与批判性的、抽象的聚合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相结合,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