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研究

2020-12-18崔红丽

理论观察 2020年9期
关键词:获得感思政课大学生

崔红丽

摘 要: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是评判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指标,只有提高大学生对思政课获得感的期待才能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新时代大学生希望思政课能够帮助他们解除思想困惑、指导人生困境、拓宽视野、激励斗志。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就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内容接地气、具有时代感和艺术性,需要教师发力,才能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

关键词: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9 — 0138 — 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步入新时代,要想在本世纪中叶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2019年3月18日他主持召开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思政课要完成立德树人的重任,必须认真研究如何提升大学生的获得感,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满足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一、新时代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研究的意义:

1.大学生对思政课获得感期待低,严重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在中学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生厌倦了需要大量记忆的政治课。所以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都不喜欢思政课,对思政课不感兴趣,觉得思政课空洞不切实际,对自己的成长没有用处。很多大学生对思政课上能有所收获并没有太多期待,只是抱着随便听听的心态来上课,能应付完考试就OK。在这种低期待感的影响下,思政课课堂氛围松散尴尬,有些学生光明正大地带着耳机在课堂上刷手机、听歌、看视频,有些则在做其他科目的作业。学生懒得参与任何课堂教学活动,自然导致思政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由此可见,要想真正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就必须认真研究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改变学生对思政课的刻板印象。

2.教師对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忽视,不利于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毋庸置疑,近些年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改革上下了很多功夫,做了很多研究,也起到了一定实效。但是大部分改革都是从教师角度出发,研究如何上好一堂课,评判的标准更多的是课堂教学的气氛、理论讲授的熟练程度、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的使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等,却恰恰忽视了对大学生获得感的调查和研究。一堂高质量的思政课,教学效果好不好除了考察教学过程的各项客观指标外,最重要的应该是调查大学生通过学习有无收获,获得感有多强。大学生获得感的提升才是评判思政课实效性的根本依据,否则课讲得再好,教学手段再先进,课堂气氛再热烈,教学设计再巧妙,学生收获却甚小,那也是本末倒置,没有任何意义的。

二、新时代大学生对思政课的需求和期待: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主要来源于自身成长发展需求的满足。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对思政课的需求和期待,才能更好地提升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

1.答疑解惑,指点迷津。随着网络社会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每天都受到海量信息的冲击,一些信息相互矛盾,前后不一致,让人看不清事实的真相。各种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鱼龙混杂,一些错误的思潮与扭曲的价值观乘虚而入,导致部分大学生信仰摇摆、疑窦丛生。大学生尝试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观察社会,但是苦于有限的知识储备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够全面,导致无法得出有说服力和有深度的结论。所以他们希望在思政课上能够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以便更好地认清各种社会矛盾的实质,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青年时期是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1〕

2.走出困境,顺利成长。大学是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阶段,是大学生成人后开始独立生活和规划自己人生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他们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交友上,还是经济上、社会实践上、未来发展规划上等等各方面都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自己独立面对,也会产生很多困惑和不解,迫切需要老师指点。然而专业课老师可能更多回应专业发展问题,辅导员老师也无暇个个兼顾,所以大学生希望思政课教师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和解决方方面面的难题,希望得到一些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解决方案和方向指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顺利成长,度过充实美好的大学生活。

3.新鲜热辣,拓宽视野。思政课对大学生缺乏吸引力的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新鲜感。政治课从小学开到大学,很多主题都是重复的,很多内容也都可以从报纸上、电视上看到和听到,自然难以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新时代大学生希望能从思政课的课堂上听到新鲜的案例,热辣的时政,犀利的分析,独特的见解,希望思政课能够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希望教师能够跳出一般的理论高度,从更广阔的视野出发,引导他们观察和思考问题。

4.激励斗志,愉悦心情。进入大学,学生在人生目标上正处于“空窗期”。从单一枯燥的中学生活走入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有些学生欣喜若狂分身无术,但也有一些学生无所适从被动胆怯,甚至像泄了气的皮球沦为“丧一族”,因为无法适应而对前途悲观失望,因为不断碰壁而心灰意冷。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因为需要独自面对各种问题,往往容易导致情绪起伏不定。他们渴望思政课成为成长路上的加油站,能够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和奋斗精神,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他们希望在课堂上感染到令人愉悦和舒畅的正能量,让自己也能产生积极的情绪变化,以便更好地拥抱大学生活。

三、新时代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策略:

1.让大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思政课教学中,如果学生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只是教师上课的道具,学生是不可能有获得感的。教师只有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才能获得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才能真正有所收获。新时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空前提升,自主思考要求普遍增强,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赋予他们话语权,从单向的灌输转变为平等的双向的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分享自己的看法,充分肯定他们的勇气和探索。同时教师也要针对不同观点及时给予讲评,对于错误的理解和分析要切中要害,耐心引导,让学生能够明辨是非,解除困惑。

2.教学内容要接地气,要教学生之所需。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关键,是要提供给他们想听愿听没听过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不需要多么高大上,而是要注重深入浅出,用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例来解读;教学案例里的人物也不需要多么完美无缺,而仿佛就是来自身边的平凡的普通人;〔2〕教学事例更多是发生在当下,紧贴大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不是遥远而陈旧。思政课不光教学内容要接地气,表述内容的语言也要接地气,要学会用学生习惯的网络语言和表达方式来表述,让学生觉得和老师没有代沟和距离,老师是最懂他们的人,可以把他们从一团乱麻、一地鸡毛中解救出来。只有接地气的内容和讲解,才能缩小学生与思政课的距离,让他们不再敬而远之,而是真正喜欢和热爱,并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强烈的获得感。

3.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要跟上时代发展。新时代大学生出生在网络时代,习惯了各种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思政课教师也要大力提升自己的信息化能力素养,不断改进和尝试新的教学手段,运用微博、微信、视频、动漫、微电影、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等现代媒体和信息技术建设智慧课堂,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创新。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积极采用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专题式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愿意跟随老师一起去探究和解决问题。教师只有跟上时代节奏,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才能让学生对课堂充满好奇和憧憬,才能保持教学的吸引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思政课感兴趣了才能学有所获。

4.教学设计要体现一定的艺术性。好的思政课一定是充满艺术的智慧课堂。新时代人们的消费需求层次不断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思政课教师不光要会讲课,还要善于编排和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要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绪发展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最忌平铺直叙一潭死水,而应该是一波三折,处处设卡,学生就像玩游戏过关一样,层层递进。要让学生始终处在一种高度集中和紧张的状态,不断挑起他们的好奇心,不断激发他们探索的热情。教师要懂得把握教学节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轮流担当主角,你说我讲,我说你讲,你做我评,我做你看,让学生忙起来动起来,没有时间和机会游离课堂,也舍不得游离出去。活动间隙还要适当抖包袱,活跃和调动气氛,让学生时而恍然大悟,时而会心一笑,在愉悦的气氛中收获满满。

四、新时代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关键:

正像习总书记所说:“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新时代大力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主要还是需要教师发力。

1.教师要深入研究理论。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思政课教学要大力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关键还在于思政课的理论性和思想性能够说服学生,被学生自觉掌握。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苦练内功,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理论功底,自己对所要传授的知识坚信不疑,信心满满。正所谓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才能有说服力。教师对理论的研究越深入越透彻,越能深入浅出,越具有信服力,越能让学生消除困惑,学有所获。

2.教师要广泛占有最新最一手的现实资料。思政课要想成为有温度的课程,必须和社会现实紧密连接。为此教师要多听新闻多看报纸多关注民生,关注和了解时事热点和大众流行话题,同时多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开展各类社会调查,及时掌握方方面面的一手资料,敏锐地捕捉各种有用信息。教师只有广泛地占有现实资料,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更有生命力和说服力。只有教师的教学内容更加接地气,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切实提高获得感。

3.教师要非常熟悉和了解学生。只有准确把握学生需求,才能避免教学“目中无人”。〔3〕教师要有意识地多和学生在一起,倾听他们的烦恼,了解他们的生活,掌握他们的思想发展动态。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问卷调查从学生中收集各种问题,了解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对老师的期待,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和答疑解惑。教师要熟悉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学习经历的学生,也要熟悉不同专业、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并能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和需求去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开展个性化和定制化教学。〔4〕只有真正熟悉学生和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使大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产生强烈的获得感。

4.教师要刻苦钻研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在互联网时代更是这样。面对着网络世界里长大的学生,面对着物质丰盈时代长大的学生,教师如果一成不变、原地踏步,只能遭人厌弃。教师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掌握最新的教学技术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让教学活动充满创新和挑战,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和青睐。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和摄像机,人人都是记者都能发声的自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师更要善于学习和运用网络媒介和各种APP软件,来设计教学活动,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一生获益。

〔参 考 文 献〕

〔1〕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N〕.新华网,2017-05-03.

〔2〕张敏.基于多元需求背景下的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的路径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

〔3〕刘月珍.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政课的獲得感〔J〕.文教资料,2018,(23).

〔4〕王早霞.让思政课有知更有味〔N〕.山西日报,2017-12-27.

〔责任编辑:杨 赫〕

猜你喜欢

获得感思政课大学生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获得感”大盘点,你的2016有收获吗?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