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老革命”圆梦天安门

2020-12-18谢辉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20年10期
关键词:升国旗天安门广场天安门

谢辉

2017年7月12日,北京天安门广场,我背着王福岐老人看升国旗的视频不胫而走,出人意料地上了“热搜”。时隔三年,当年新闻的热度早已散去,但那段经历留给我的感动与温暖,却久久不能忘怀。

在不到四天的时间里,有着一段关于国旗的难忘记忆——那是三位“老革命”的“圆梦之旅”。其中的点点滴滴总能让我感动不已,令我心潮澎湃。

令人心动的梦想

故事要从我参加驻村扶贫工作说起。

2017年5月末,我被齐齐哈尔市公安局选派到克东县玉岗镇东风村开展扶贫工作。为尽快了解村里情况,我和工作队队长赵吉成开始逐户走访调查。

一天,我们走进75岁的王显财老人家。

王显财十几岁时“闯关东”来到东风村,在村里当了40年会计。40年里,无论是记工分、清家底还是发放补贴、记账核销……老人几乎没出过错,也没动过“公家”一分钱。如今,老人的儿女常年在外,他和老伴儿仅靠着12亩土地的流转费和每月200元的养老金生活。虽然日子过得很清苦,但老人心态乐观,没有跟我们抱怨过一句。临走前,我们问他有什么诉求,老人笑呵呵的脸瞬时凝重起来,望向远方,喃喃自语:“真想去看看北京是啥样,天安门升国旗又是啥样……”

一时间,我不知道如何回应他,只好先记录下来。

离老会计家不远,就是64岁的老党员韩树国的家。看到我们来访,这个不善言语的庄稼汉只是咧着嘴笑,可当我们聊起他1975年参军、1977年入党的“辉煌”经历时,他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巧的是,韩树国也没去过北京,“去天安门看升国旗”竟也是他的夙愿。

两位老人相同的“诉求”,让我和队长很惊讶,而随着走访的深入,惊讶逐渐变成了感动。

在东风村,几乎每个村民都知道“老革命”王福岐的故事。1951年,18岁的王福岐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綠江。他所在的部队是一支英雄部队,曾涌现出黄继光等战斗英雄。谈起在朝鲜战场上保家卫国的经历,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浮现出一种自豪。1955年退伍后,王福岐一直生活在东风村。在老人珍藏的复员军人证明上,黑白照片中依稀可见他曾经的飒爽英姿,与如今苍老的样子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

聊天过程中,我情不自禁地问道:“爷爷,您想去北京吗?”

老人笑了,露出天真和羞怯的神情:“谁能不想去呢,那是咱国家的首都啊!我还从来没去过呢!可这么大岁数了,估计没机会了。”

老人的话,猛然触到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帮这三位老人完成心愿,让他们看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情景!

四面八方的援手

我把三位“老革命”的故事写进了扶贫日记:“三位老党员的年龄,加起来超过了220岁,他们为祖国奉献了全部青春,我真心想帮他们实现晚年的心愿,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力量!”

令我没想到的是,我的扶贫日记在市公安局微信公众号“鹤城公安”发布后,一石激起千层浪,文章阅读量很快过万,评论达数百条。大家纷纷表示,要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助老人们完成心愿。

于是,在党的96岁生日之际,为“老革命”实现梦想的“圆梦行动”付诸实施。2017年7月10日,带着社会各界捐助的一万元“圆梦基金”和全局民警的真情托付,我和市公安局政治部同事李志超作为民警代表,与东风村村委会负责同志一起,带着三位老人及其家属踏上进京圆梦的旅程。

临上火车,我们带几位老人去车站附近的一家小饭馆吃晚餐,王福岐老人的一句话让我心头一颤:“孩子,谢谢你们啊,帮我实现心愿不说,还请我吃饭——我二十多年没进过饭店了!”

在齐齐哈尔火车站,市公安局政治部的领导前来慰问,省内多家媒体也前来采访报道。此情此景让老人们十分激动,他们连连挥手,嘴里不停地道谢:“国家从没忘了我们!”

火车开了,老人们把惊喜的目光投向了窗外——祖国的壮美山河在他们眼中既熟悉又陌生。担任值乘任务的是齐齐哈尔客运段T40快车车组的乘务员,他们在了解到“圆梦之旅”目的后都深受感动,很快帮老人协调了铺位,又送水、送饭,还主动帮助解决了返程车票。

第二天下午,我们一行人顺利到达北京。与此同时,“老革命圆梦之旅”的新闻也通过网络传到北京。

走出站台,志愿者杜先生已为我们准备好了接送的面包车,志愿者田先生则提前预订了天安门广场附近的一家旅馆。办完入住手续,我们一行人稍作休整,便奔向心驰神往的天安门广场。

激动人心的感受

站在广场中心,看到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等心慕已久的宏伟建筑近在眼前,老人们不禁热泪盈眶。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王福岐老人默默摘下草帽,努力站直身体,深深地鞠了三次躬,颤巍巍地敬了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他的五指早已合不拢了。看到这一幕,我的鼻子有些酸,66年沧海桑田,老人早已失去当年青春的模样和光彩,但他对战友的怀念之情丝毫未减。

对于北京的热爱,让三位老人似乎找回了年轻时的活力,他们在天安门广场附近一直逛到晚上还不愿回去。我担心老人身体吃不消,也怕错过第二天一早的升国旗仪式,劝了一遍又一遍,三位老人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7月12日凌晨3点,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再次来到天安门广场。本以为来得还算早,谁知广场上早已围满了观众,我们只能站到离旗杆很远的地方。

几位老人急得直打转,王福岐老人向武警战士和公安民警恳求:“我85岁了,是大老远从黑龙江来的,第一次看升国旗,以后恐怕再也没有机会了。你们能不能帮帮我,让我离国旗近一些——这辈子就这么一次啊!”

虽然武警战士和公安民警很理解老人的心情,但也爱莫能助。

这时,雄壮的国歌声响起,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们迈着矫健的步伐走了出来。看到王福岐老人吃力地踮着脚,我俯下身对他说:“爷爷,我背您,这样看得清楚!”老人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凑了上来。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托住他缓缓起身。

整个升旗仪式,我一直在低着头使劲儿支撑老人,直到看见网友上传到网络上的视频才知道,老人在我的背上始终敬着他那不太标准的军礼。我的眼睛再一次湿润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视频,我们的圆梦故事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许多爱心人士都表示,想带老人们在北京多逛几天。三位老人婉拒了好意——“能来到天安门,能看到五星红旗升起,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返程路上,老人们交流着彼此的心情,言语间,“国旗”成了最能引发共鸣的一个词,我忽然感受到一种寄情于五星红旗的浓浓爱国情:那是心中的理想,那是信仰的力量,那是不熄的火焰,那是奋斗的意义!

三位“老革命”的“圆梦之旅”已经完成,但对于我来说,这只是开展扶贫工作的起点。“小康路上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既是我的初心,也是我的目标,而这次“圆梦之旅”,无疑是对我工作的一种鞭策,激励着我为圆更多贫困户的梦想而不断奋斗。

我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我要努力让每一户贫困户的梦想都能照进现实,让他们都过上小康生活!”

这也是那天在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现场,我对着国旗许下的诺言。

猜你喜欢

升国旗天安门广场天安门
没有观众的升国旗仪式
升国旗
升国旗
九年如一日,每天升国旗
我爱北京天安门
天安门前看升旗
胜利日大阅兵
三月的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