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师范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2020-12-18高登云夏利华葛杰卞卉
高登云 夏利华 葛杰 卞卉
摘 要: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环节,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高等师范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并非其特色专业,虽然设有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但由于投入不充分,财会专业管理缺乏经验,监管不到位等因素,使得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流于形式,实践教学质量不高,不能满足社会对学生的财务技能要求。因此,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且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较强,高等师范院校应构建科学的财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36.060
经济越发展,财会越重要。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较快增长,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取得了空前发展,因此财务管理等专业成了热门专业,所以各大院校纷纷设立了财务管理专业。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已经从纯手工转为智能化,在企业招聘中,企业不仅看重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更看重学生掌握的实践技能。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和财务技能的掌握起着直接作用,同时对本专业的专业品质建设及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泰州地区设立了两所师范院校,均设有财务管理专业。经调研发现,该专业初始就业率不高,存在结构性供求偏差。直接原因是毕业生实践技能较差,学生掌握的实践技能和用人單位的需求差距较大。深层次原因则是财务管理专业并非高等师范院校的特色专业,虽设有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但由于对该专业的管理缺乏经验,监管不到位等因素,致使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流于形式,实践教学质量不高。因此,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强化监管力度。
1 高等师范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理念落后,评价目标存在错位
经调研发现,高等师范院校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投入不充分,缺乏配套软件,导致较多的实践课程只是采用案例教学替代,因此“学生评学”的结果是理论负担偏重,实践内容太少。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理念单一,注重的是对教师“教”的评估,而对学“学”的评估不重视,如学校仅重视教师对实验室的利用率、实验教室记录本的记录情况、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能力,但对整个实践教学的过程监管、评价不到位。即便实践课程课堂教学中有领导推门听课,但由于多数领导是师范专业出身,他们的评价多流于形式上的评价,对内容上的评价较少涉及。实践教学的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熟练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即实践教学的本质是侧重于对学生的“学”的评估。但高等师范院校中对学生“学”的评估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部分实践课程学生学习的内容偏理论,而非实践技能;二是评价存在随意性,没有较为专业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依据各任课教师想法而定,所以对学生“学”的评价没有统一标准,而往往流于形式,学生不能掌握真正的实践技能。学校往往只关注实践课程的开设率,而学生实践教学的过程和结果由任课教师把控,学校不再过多参与。因此,评价目标存在错位和偏差。
1.2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不规范,评价指标设置不全面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是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是评价实践教学质量的依据。但高等师范院校由于缺乏该专业的管理经验,因此,并未设置规范统一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指标设置不全面。由前所述,评价存在随意性,没有较为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确定。评价指标不明确,放之四海而皆准,没有针对性,与实践教学活动相脱节。由于评价指标不明确,所以学校无法对学生“学”的过程进行监管,导致学生无法掌握真正的财务技能。
1.3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主体较单一,应实施多元评价
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包括教师(学生)评学、学生评教、同行评教、专家评教。从表面看,教学质量评价呈现全方位、多角度,但实际上是流于形式的,如同行评价和专家评价,同行和专家没有听过某教师的课,却对该教师进行评价。而由前可知,实践教学质量更侧重对学生“学”的评价,对学生评价的主体仅仅是任课教师,这显然是不够的。实践教学质量应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因此学校应该加大投入力度,多聘请有经验的业师任教,甚至可以将学生送入实践基地学习。学校也应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对学生实践课程的学习进行抽查检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学生实践实习的情况,也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的监管。因此,评价主体不仅仅局限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二级学院和任课教师,实习企业和家长的评价也很重要。
1.4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不科学
高等师范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侧重于对教师“教”的评价,对学生“学”的评价不重视。高校教务部门主要对实践教师的教学大纲、计划、作业布置和批改和期末考核情况进行监管,但由于教务领导较多是师范专业出身,对财务专业知之甚少,因此检查流于形式的检查,对内容的检查较少。即便教务部门聘请外部专家进行评价,但由于外部专家无法亲临一线,不了解实际情况,因此评价的结果主观性强、随意性大、针对性不强,提出的整改方案可执行性较差,达不到预期结果。对学生“学”的评价往往只是检查一下作业和期末实验报告等资料,而对学生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不了解。由于评价方法不科学是因此评价结果可信性缺失。
2 高等师范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路径
2.1 确立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理念和评价目标
泰州两所师范类院校均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因此,实践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服务地方需求。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应转变实践教学评价理念,不仅注重对教师“教”的评价,更应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大对学生“学”的评价。为此,高校应加大对财务管理专业的经费投入,用于购买配套软件、聘请业师或者进行校企合作,如: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和京东进行了较好的合作,实现了学生在校园内不仅能够勤工俭学,而且增加了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通过增加专业办学配套经费,使实践课程发挥应有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效果,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从而实现服务地方的评价目标。
2.2 设置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规范统一的评价标准
高等师范院校应设置规范统一的评价标准和科学的评价指标,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指标的确定必须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可通过征求教师、学生和实习基地等各方面的意见,设置合理的评价指标。依据不同的实践阶段,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和相应的评价标准。具体实施阶段是实践教学的核心,主要评价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开拓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因此,构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
2.3 落实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高等师范院校实践教学评价主体片面且流于形式,难以了解实践教学质量的实际情况。因此,要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不能仅涉及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还应包括学生评价、业师评价、专家团队评价、企业评价等。当然,为了使得评价不流于形式,评价主体必须满足一定的资格和条件。比如,评价的企业应当是学校的实践基地,且被评价的学生必须到该实习基地进行了实习;评价的专家必须是财务管理专业资深的专家并具有一线工作的经验,而不是其他专业的专家,且该专家确实进行了现场考察;业师一般是企业的员工,学校在聘请业师时,要综合考虑业师的学历层次、实践经验等多种因素,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结果和评价的科学性;学生评价的结果学校一定要重视,对评价结果进行反馈和跟踪改进,调动学生上实践课程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财务技能,服务地方和全社会。
2.4 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反馈机制
对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反馈,是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关键环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为了改进和提升,因此必须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反馈机制。为此,学校应该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收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召集专家讨论,形成实践教学评价结果,并将其反馈给参与主体;其次,每个基层教学部门,必须有对接部门,保证反馈意见下达到基层单位;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必须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保证反馈的问题得到解决。
3 结语
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评价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由于高等师范院校经费投入缺乏、专业管理经验不够、监管不到位等原因,致使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和相应的标准不够规范和科学,因此,本文从评价理念、评价目标、评价标准、评价指标、评价主体和反馈机制等角度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从而保证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真实、客观。
参考文献
[1]宋保胜,宋曼.高等农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8,(09).
[2]靳霞.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6,(11).
[3]宋保胜,梅付春.高校财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評价反思与重构[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09).
[4]高登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