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发展视角下的退思园预防性保护探究

2020-12-18丁明静

园林 2020年12期
关键词:预防性古镇遗产

陈 欣 丁明静 严 军

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的关系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在遗产地旅游发展的背景下,科学可持续的旅游开发与利用已被公认为遗产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文章以同里古镇中的退思园为研究对象,以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为依据,以旅游发展视角梳理退思园保护管理现状及旅游开发对其影响,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的可持续文化旅游等理念,提出规范预防性保护机制、运用三维数字化测绘增强遗产监测科学性等预防性保护策略,对平衡园林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苏州园林;预防性保护;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可持续旅游

江南古镇是具有独特风貌和深厚文化内涵的聚居地,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近年来古镇旅游的热度居高不下,同里古镇因其水乡景致、文化底蕴,以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退思园)而闻名海内外,退思园也因其地理位置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独树一帜。我国对古典园林遗产保护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但对退思园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造园理法方面。在遗产保护的历程中,国际社会对文化遗产展示与利用的态度与定位正逐渐发生转变。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努力促进基于遗产价值的可持续发展,并为遗产地创造附加的旅游价值,发展旅游已是公认的遗产保护的一种重要形式[1]。在不断健全苏州园林名录保护体系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各个古典园林的预防性保护意识。本文从旅游发展的视角出发,梳理退思园遗产保护现状及旅游开发对其影响,探究退思园预防性保护策略,使退思园在古镇旅游的大环境中更具生命力。

1. 退思园平面图

2. 退思园局部景观

1 退思园概况及价值定位

同里是江南水乡文化古镇之一,是目前唯一以镇为单位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镇内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退思园。退思园位于吴江区同里镇新镇街234号,占地5 670 m2(图1),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是当时安徽风颖六泗兵备道任兰生的宅园,由著名画家袁龙设计,取名“退思”,为《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故”之意(图2)。

退思园在古镇内的价值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1)退思园在古镇的空间构成上有重要意义。退思园位于中川北路一侧,紧邻游客服务中心和丽则女学,四周皆以巷道为边界。园林走势弃南北而取东西向,可谓因地制宜。入口巧妙地设在南部巷子中,这与苏州大多数私家园林位于街区内部空间的特点一致[2]。(2)退思园是古镇中宝贵的绿地空间。同里古镇内的绿化方式以道路绿化为主,退思园以其园内山水植物等自然要素,成为传统街区内的公共绿地。退思园的使用人群按来源可分为游客和古镇居民两类。过去退思园曾供丽则女学的学生读书休憩,对外开放后成为古镇居民日常游憩的场所,这是其直接使用价值。目前退思园可供游客直观体验园林文化,这是其间接使用价值。

无论是园林本体,还是在同里古镇中的重要地位,都使退思园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因此,退思园的遗产保护应以同里古镇旅游的规划和发展为背景,聚焦退思园的独特之处,有计划地实施园林遗产预防性保护。

2 退思园保护现状

2.1 退思园修复保护现状

退思园的保护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同里古镇的旅游开发可总结为4个阶段(图3)。(1)作为文物对象的纯保护阶段。1980年起,退思园先后被列为吴江县首批文物保护单位和江苏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政府对一园二堂三桥进行保护性修复,修复工程分为两期,一期工程修复花园和庭院部分。(2)保护中求发展阶段。1984年起,同里由点到面逐步进行各景点的经营管理,退思园开始收门票,庭院与园林部分对外开放,同期进行二期修复工程。(3)发展中求保护阶段。2000年11月,退思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至今属于保护与更新并行阶段,退思园的旅游及经济价值不断开发,从单一的门票经济向综合服务业转变,保护管理及建控范围明确[3](图4)。

3. 退思园的4个保护阶段

4. 退思园保护管理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引自《园林保护规划合并版》)

5. 苏州古典园林监测管理体系(改绘自《苏州古典园林监测管理规则》)

经调研,退思园所在的同里古镇,其开发单位为苏州同里国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隶属于吴江区政府管辖。退思园由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古镇保护管理委员会负责保护管理,业务上接受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指导,受苏州古典园林保护监管中心监管[4](图5)。2006年,苏州园林遗产监测预警总平台完成并投入使用,由同里古镇保护委员会定期派人对古镇各景点进行排查,填报文化遗产状况评估表,作为日常监测的依据。但是同里历年来制定的相关保护政策及管理机制主要针对历史镇区的整体保护和旅游发展,并未制定针对古镇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的政策[5]。退思园的保护管理工作主要由同里保护委员会执行,同里旅游开发公司了解较少。夜间旅游项目的运营也主要由政府直接策划管理,少部分由同里旅游开发公司管理。

根据苏州古典园林2018年度监测报告中显示[4],退思园的消防安全设施比起苏州其他古典园林的配置,在数量和类型上都较为落后,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呈现弱势。遗产监测方面,目前的监测手段主要依靠固定的监测站点采集和巡护采集。就景区内的特殊性而言,统一的人工巡护目测的监测方式及频率对退思园的保护并不完全适用,可能无法精准预测各单体渐变式破坏的速率。

2.2 园林空间使用现状

在退思园的空间利用方面,由于游客对古镇游的预期多为体验水乡风情和历史文化,故来退思园旅游的游客的目的与苏州其他古典园林略有不同。为了迎合游客的喜好和心理需求,力求把退思园打造为同里古镇的精品景点,吴江市政府将退思园内的闲置园林空间重新赋予了新的使用功能与价值,在保护之余完善了景点的服务配置。

退思园的畹芗楼原是园主与家眷起居之处,现在将一楼改为文化体验打卡空间,室内用屏风分隔为4个部分,分别摆设琴棋书画的物件,供游客体验古代四艺。南部建筑则改造为展览陈列室,目前举办的“退思溯源——苏州古典园林旧影展”,展示了园林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及保护发展的历程。入园辛台,原为园主教子读书之处,一楼现为茶室,二楼不对外开放。由辛台下钻至另一院落的两进厅堂桂花厅,现为画作展览销售空间。可见退思园多处空间已发生功能上的转换。

园林遗产旅游是基于游园赏景的乐趣和对真实意境的寻找,是各园林独特魅力的展现,故遗产保护的范围需扩大至历史环境,强调其意境的重要性[6]。现在的退思园,从总体上看,部分空间功能置换也有不妥之处,忽略了对园林文化的原真性保护:现将“琴棋书画”拥挤一室,将原本园中隐晦的意境巧思提前铺陈开来,入园便少了几分品味的乐趣,所谓的“打卡”也只是走马观花,缺少打卡方式和清晰的全园打卡路线;退思园的中庭为宅园的过渡空间,现承担了参观展览后疏散人流的功能;坐春望月楼与岁寒居虽保留陈设原貌供游客观赏,但淡化了其原本的文化意韵;院中的旱船白天紧锁,喧闹中也少有人驻足观赏,原本为旱院中一景,现只能在夜间发挥其舞台价值。另一方面,从旅游开发的视角看功能置换,虽提高了古典园林的空间利用率,但园内的建筑灰空间仍存在堆放杂物或随意布置,植配单一、粗糙的现象,与苏州其他古典园林相比人工痕迹略重,降低了中心景区的整体价值。

3 旅游发展对退思园的影响

3.1 旅游演艺活动对退思园园林文化的影响

21世纪以来,在遗产保护基础上,旅游开发与利用成为苏州古典园林遗产活化的主要方向。“利用”是文化遗产“活化”的必要条件和前提,“活化”是文化遗产“利用”的终极目标[7]。如苏州“网师夜花园”、扬州个园“千秋粉黛”等园林旅游演艺项目层出不穷[8]。目前由吴江政府策划推出“退思夜花园”旅游演艺项目,主要表演地点为同里三桥和退思园东部园林。演艺空间包括厅堂、假山亭廊、庭院等各种类型的园林空间,观演路线则大致与园林游线相符(图6)。

古镇旅游通过制定文化遗产活化战略,借退思园的园林文化背景发展演艺项目,使古镇极具吸引力。但在园中引进如魔术和西洋乐演奏“中西合璧”的音乐会等,中西文化的碰撞在以“退思”为文化主题的园林中是否妥当仍待商榷。无论是在遗产保护领域还是在旅游研究领域,原真性始终是一个发展与变化的概念[9],而人的行为活动与园林本体在互动的过程中会构建一种新的“原真性”[10]。“退思夜花园”是同里发展夜间经济的旅游吸引物,策划者通过引入表演,打造“夜花园”的符号成为游人追捧的热点,但曲境和园境似乎并不完全相符,使园林文化遗产“原真”产生偏离和同质化的趋向。在园林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为避免同里旅游商业化对其产生“符号化的原真”的影响,更加需要在遗产预防性保护方面严格规范演艺活动的策划,加强对园林文化意境“原真性”的保护。

7. 2020年端午节苏州市A级旅游景区承载量柱状图

8. 2018年度退思园客流量统计(上)和苏州园林客流量饼状图(下)

3.2 客流量对退思园的影响

根据苏州本地宝网站数据[11]绘制2020年苏州市A级旅游景区的承载量,同里景区的最大日承载量和瞬时承载量位于前列(图7)。根据苏州古典园林2018年度监测报告[4]绘制2018年退思园客流量,可直观反映旅游地的热门程度(图8)。对于小型园林退思园来说,“过度旅游”会使遗产本身遭受最直接的破坏,尤其是每逢节假日,短时间内“客流扎堆”严重威胁着园林遗产的安全。虽然景区用淡季低价门票和旅游高峰期限制人数来改善状况,但关于遗产地如何确定游客量及如何建立指标的指导却依旧很少[12]。在游客人数逐年递增的趋势下,园林遗产保护投入力度与人数是否成正比是一个关键问题,应根据客流量规律调控园林遗产监测力度,对各要素采取预防性保护措施,防止因游人过多导致的踩踏倾倒等事故发生。

3.3 古镇街巷更新对退思园的影响

退思园坐落于古镇之中,遗产保护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佛罗伦萨宪章》第14条中写道,历史园林必须保存在适当的环境之中,任何危及生态平衡的自然环境变化必须加以禁止。从退思园自身特征的重要性来说,其遗产保护范围需扩大至其历史环境[12]。预防性保护则需从旅游开发的视角分析预判园林周边环境的更新改造对其影响,保护预警对象则需从园林单体转向其生存环境。同里镇总体规划中明确规定,退思园周围建筑限高3.3 m,随着同里旅游开发,退思园历史环境势必发生改变。园林北部为丽则女学修缮后开发的酒店(图9),具备优越的观景位置。但对园内的游客来说,酒店现代风格的落地窗无疑是视线上的干扰,尽管园内枝繁叶茂的古树可在某些角度起到遮蔽作用,但冬季天然屏障褪去,酒店建筑便一览无余,当游园的乐趣被现代化的建筑打断,古典园林的韵味便消失殆尽。在退思园中,处处表达园主归园田居的隐逸心境,退而思过意味着免于俗世打扰。了解园林意境的含蕴,才能在遗产保护中更好的对其历史环境做进一步的规划控制。

4 退思园遗产保护问题总结

(1)园林保护管理体制单一,文物保护和旅游部门脱节。(2)消防安全设施落后,遗产监测需因地制宜。退思园应加强对于园林本体损坏风险的监测,预防承重荷载、沉降、老化腐朽等问题。(3)园林文化原真性的保护有待加强。目前退思园的空间功能置换分为文化展示、商业开发和旅游演艺3类(表1)。在功能置换和位置方面,忽视了对园林文化意境的影响,同时旅游演艺活动存在“同质化”现象,忽视曲境与园境的统一,退思园应做到展示与保护退思园文化特色并行。(4)旅游发展增加了退思园本身和环境中的破坏隐患,应重视古镇人流量的管控及园林周边商业化、周边建筑更新改造对园林遗产的影响。

5 旅游发展视角下退思园预防性保护策略

《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政策导则》中提到[13],旅游与世界遗产的关系是双向的,如果管理得当,这种影响有助于实现遗产多方面的价值。所以世界遗产和旅游利益相关者需共同承担责任,将世界遗产作为一种资源加以维持,保护具有杰出普遍价值的共同文化和自然遗产,并通过适当的旅游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1]。为平衡园林遗产保护和古镇旅游价值开发之间的关系,退思园应构建以保护和利用为目的的可持续性文化遗产旅游模式,使文化遗产在保护下发挥更大的文化功能和社会价值。因此,针对退思园文化遗产的预防性保护提出以下对策。

表1 退思园三种空间功能置换类型

5.1 规范退思园预防性保护机制

旅游和文化利益相关者之间应建立更具包容性的伙伴关系,退思园文物保护系统和旅游系统要协同作战,把传承、利用包含在保护工作之内。旅游开发公司作为同里古镇日常旅游管理的执行者,应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遗产保护的工作。如能由政府主导,同里保护委员会联动旅游开发公司健全保护管理机构,对旅游公司内的退思园相关管理部门进行遗产保护工作的培训,则能更高效地实时监管园林遗产保护和利用情况。

另外,园林遗产保护力度不应以园林面积大小为标准,应结合退思园的地理位置和特殊性完善“一园一规”的预防性保护机制,因地制宜保护园林文化遗产。

5.2 三维数字化测绘增强遗产监测科学性

9. 园林民宿一角(曹绪荣 摄)

运用三维数字化测绘和信息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信息管理,可完善退思园遗产保护数据库的建立。对点云模型进行剖切等操作,有利于园林要素信息的进一步解析研究。如用测绘仪器定期对退思园进行扫描,模型数据能更精准地测量出建筑、构筑物等各部分尺寸(图10);对于预防建筑沉降、载客量过载导致的古木倾倒、山石塌陷、裂缝等形变及时捕捉(图11),弥补人工监测难以察觉的不足,便于预先开展遗产保护工作。

10. 眠云亭及假山点云数据采集图

5.3 遗产活化需考虑曲境园境的和谐统一

在古典园林的传统演艺功能活化和传承方面,应预先收集详尽的园林文化资料,发挥贴水园林的优势,因地制宜地选择园林中能够满足表演活动需求的安全友好的演艺空间,并且根据园林文化意境策划具有退思园特色的演艺活动,或探究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才艺表演,巧妙得宜地安排不同主题、类型和时序的演艺节目。空间功能置换的内容和位置也应在保护园林文化意境的前提下仔细考量,让保护和利用并驾齐驱,同时重视游客参观园林的情感体验,如将“琴棋书画”文化体验室设置在游客游览园林之后。游客在体会了园主的独具匠心后,再体验具象的“四艺”文化,更令人印象深刻,从而增强体验室的趣味性。

5.4 按需分层规划退思园游览模式

11. 三维点云数据下监测古树长势

12. 秋韵退思园(曹绪荣 摄)

13. 退思园水香榭景观(曹绪荣 摄)

根据游客需求分成规划不同深度的游览模式及时间段,调控游人数量以达保护。如将退思园内的游览项目分为不同深度不同目的的多种模式,以满足不同文化背景和旅游目的的游客的需求。在退思园需重点保护的区域外,采取浅层开发模式,满足以感受、休闲为目的的旅游者的需求,使其通过园林演艺活动和互动体验直观感受园林文化氛围;针对求知型旅游者,可在全园范围,采取深度游开发模式,重点保护区域以限流的方式开放,通过详细的讲解品味退思园文化(图12、13)。在同里门票只可单次出入退思园的制度下,分层规划适当的游览形式和内容,供游客自由选择导向性明确的游览时段,通过不同的旅游模式控制高峰时段的游客数量,降低载客量过高带来的破坏风险。

6 结语

园林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关系始终是不容忽视的议题。平衡两者,需要实现以保护遗产为基本条件的可持续的文化旅游。从旅游发展的视角总结退思园目前的保护现状及问题,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性保护策略,是遗产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过渡的重要一步[14],为今后预防性保护的实施做理论准备。未来的园林遗产预防性保护工作仍需在具体实施方法、工具等方面展开讨论和探究,以促进世界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预防性古镇遗产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遗产怎么分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古镇之旅
千万遗产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遗产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