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文入史 亦译亦创
——史景迁《聊斋志异》译介研究

2020-12-18李海军蒋凤美

关键词:译介聊斋志异译文

李海军,蒋凤美

(长沙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22)

自1842 年德国传教士郭实腊(Karl Friedrich August Gutzlaff)首次向英语世界译介《聊斋志异》以来,《聊斋志异》英语译介已历时170 余年。 期间,数十位不同国籍、不同身份的译者通过不同方式将《聊斋志异》译介到英语世界。 其中,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在其著作《王氏之死》(The Death of Woman Wang)中译介了百余篇《聊斋志异》故事,译介方式不但多样、而且独特。 但是,据笔者掌握的资料,目前国内所有《聊斋志异》英语译介研究方面的成果中对此都没有提及。 鉴于此,本文拟探讨史景迁的《聊斋志异》译介,试图问答以下几个问题:史景迁为什么在《王氏之死》中译介《聊斋志异》? 史景迁在《王氏之死》中通过什么方式译介了哪些《聊斋志异》故事? 史景迁的《聊斋志异》翻译有什么特点? 史景迁的《聊斋志异》译介有何反响?

一、“融文入史”补历史行政文献之不足

《王氏之死》是史景迁继《中国皇帝:康熙自画像》(Emperor of China: Self-portrait of K’ ang-hsi)之后出版的第四本以中国历史为题材的书,描写了清朝时期山东郯城一位名叫王氏的农村妇女的悲剧。 《王氏之死》本质上是一部历史作品,但是,在该书中,史景迁大量援引了文学作品《聊斋志异》中的内容。

史景迁在《王氏之死》的写作过程中“融文入史”,其主要原因他自己在“前言”中已经说过:“当我发现他曾于17 世纪70 年代在山东写作他的小说,并在1670 和1671 年经过郯城时,决定从他的视角来补充冯可参和黄六鸿较为偏重史实和官方的记述的不足。 虽然冯可参和黄六鸿令人惊奇地让我们接触到当地占很大比例的个人愤怒和痛苦的故事,但是他们却不想深入了解也是郯城人生活内容的孤独、性爱和梦想。 正是这些内容使蒲松龄着迷,我也相应地从蒲松龄的许多侧面中选出三个侧面来代表他:记载山东陈年旧事的人,讲故事的人和形象塑造者。 我以为,如能用蒙太奇的方式将某些形象串接起来,我们也许可以越过那个遗失世界的其他资料,更好地表达王氏在去世之前的睡梦中可能想到的东西。”[1]6

从以上的引文可以看出,史景迁援引《聊斋志异》,是为了补充冯可参的《郯城县志》和黄六鸿的《福惠全书》中没有记载、或不便于记载的内容。虽然书名为《王氏之死》,但王氏直到书的最后一章《私奔的女人》(The Woman Who Ran Away)中才出现,在全书中所占篇幅极小。 相反,该书花费了大量的笔墨篇幅,描写了一些看似和“王氏之死”这个主题没有关系的事情。 例如,第一章《观察者》(The Observers)描写了山东郯城因战乱社会动荡不安、自然灾害频发的景象;第二章《土地》(The Land)描写了山东郯城的经济和税收情况;第三章《寡妇》(The Widow)描写了寡妇恶劣的生存环境;第四章《争斗》(The Feud)描写了家族之间的械斗以及官府的无能为力。

虽然前面四章看似和最后一章没有关系,实则是为其作铺垫,为“王氏之死”这个事件构建了一个合理的社会历史背景,因而至关重要。 史景迁构建故事发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时,主要依靠的史实材料有两种:冯可参的《郯城县志》和黄六鸿的《福惠全书》。 前者是官方历史文献,主要记述郯城的地理、城市、官衙、土地税收、人物传记、盗匪灾害、土地税收等;后者为半官方行政著作,作者结合自己的吏治经历主要记录郯城的土地、税收、刑罚、徭役、保甲、教育、地方弊端等。 两者的视角都是从上而下,以客观记述为主,很少走入民众的内心世界,触及民众的思想情感。 两者都“不想深入了解也是郯城人生活内容的孤独、性爱和梦想”。 而《聊斋志异》中有大量探究民众“孤独、性爱和梦想”的故事,恰恰可以弥补冯可参和黄六鸿的历史行政文献缺乏情感因素这个缺陷。

因此,有了《聊斋志异》作补充,史景迁在《郯城县志》和《福惠全书》的基础上构建的社会历史背景不但材料真实,而且鲜活生动,有血有肉,能够“取得更深层的效果”。[2]2此外,《郯城县志》和《福惠全书》是官方和半官方文献,有些内容在其中不便记载,比如明末清初北兵对民众的暴行、民众的迷信活动、民众对政府苛捐杂税的痛恨与无奈、地方官员的无能等。 但是,以上内容却能在《张氏妇》《上仙》《促织》《小二》等《聊斋志异》故事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二、方式多样、内容丰富

据笔者统计,在《王氏之死》中,史景迁援引《聊斋志异》共有全译、摘译、概述、提及、合译5 种方式。 其中全译了6 篇《聊斋志异》故事,摘译了12 篇《聊斋志异》故事,概述了3 篇《聊斋志异》故事,提及了60 篇《聊斋志异》故事,合译了35 篇《聊斋志异》故事中的片段。 去除重复的篇目,共译介了119 篇聊斋志异故事。

全译即整篇翻译和援引《聊斋志异》中的某篇故事。 《王氏之死》共全译了6 篇《聊斋志异》故事,分别是:第一章《观察者》中全译了《偷桃》,用来描写蒲松龄的儿时山东记忆和山东的社会习俗。 第二章《土地》中全译了《小二》,通过小二这样一个拯救民众于经济崩溃的民间女子来反衬地方官员缺乏处理税收、自然灾害和盗匪的能力。第三章《寡妇》中全译了《细柳》,通过细柳如何在情感、纪律和社会舆论的张力中将子女抚养成人来反映寡妇的生存困境。 第四章《争斗》中全译了《崔猛》,通过崔猛的行侠仗义来反衬地方官员的无能以及反映民众梦想民间侠义来保护自己和弱者的愿望。 第五章《私奔的女人》中全译了《云翠仙》,通过云翠仙的遭遇来说明婚姻对女性来说可能是一个不愉快的陷阱,并引出“王氏之死”这个故事。 结语《审判》的注释中全译了《李司鉴》,用来反映民众的城隍信仰。

摘译即摘取《聊斋志异》中某篇故事的某部分内容翻译。 《王氏之死》共在13 处摘译了12 篇《聊斋志异》故事,分别是:第一章《观察者》中摘译了《地震》(自“俄而几案摆颠仆”起,到“并忘其未衣也”止),用来引出蒲松龄这个人,并让地震的描写更加形象生动;摘译了《刘姓》中刘姓出资救助一对饥荒中夫妻的情节,用来描写民众在饥荒中被迫卖妻的惨状;摘译了《张氏妇》后的“异史氏曰”,用来反映民众“官兵之祸甚于盗贼”的看法;摘译了《盗户》(摘译前半部分有关“盗户”的内容),用来反映盗匪横行的社会乱象;摘译了《口技》(自“村中来一女子”起,到“‘来矣’”止,再从“参酌移时”起,到“呼病者授药并方”止),用来反映民众的迷信;摘译了《上仙》(自“梁,四十以来女子也”起,到“‘有缘哉! 有缘哉’”止),也是用来反映民众的迷信;摘译了《绛妃》(摘译前半部分蒲松龄梦中见绛妃的情节),用来反映士人的梦想。 第二章《土地》中摘译了《促织》的前两段,用来反映民众对政府苛捐杂税的痛恨与无奈。 第三章《寡妇》中摘译了《绩女》(自“绍兴有寡媪夜绩”起,到“‘何心而又惧我耶’”止),用来反映寡妇的孤寂。 第五章《私奔的女人》中摘译了《张氏妇》中张氏妇计除北兵的情节,用来反映战乱中的官兵之祸;摘译了《荷花三娘子》(自“湖州宗相若”起,到“‘荒斋不远,请过留连’”止),用来反映士人对性爱的幻想;摘译了《云萝公主》(自“生狎抱之”起,到“‘六年后再商之’”止),也是用来反映士人对性爱的幻想;摘译了《窦氏》(摘译故事前半部分南三复始乱终弃的情节),用来反映女性的弱势地位。

概述指简单概括《聊斋志异》中某篇故事的情节。 《王氏之死》共概述了3 篇《聊斋志异》故事,分别是第一章《观察者》中概述了《莲香》,用来反映时人的想象、肉欲和无安全感;第三章《寡妇》中概述了《金生色》,用来反映时人赞同寡妇须守节的思想;第五章《私奔的女人》中概述了《颜氏》,用来塑造勇敢的女性形象。 史景迁对《聊斋志异》故事的概述十分简单,只用寥寥数语将故事交代清楚。 例如,史景迁在第一章的最后部分概述了《莲香》的故事情节。 原文长达2 千字左右,而概述仅3 句100 字左右。[3]62

提及是指史景迁在《王氏之死》中撰写某个主题时,有时会提到《聊斋志异》中某篇同所写主题相关的故事的内容。 例如,在第四章《争斗》中,史景迁在撰写家族内部争斗方面的主题时,提到了《曾友于》中曾氏兄弟争斗的内容:From these experiences P’u Sung-ling developed some of his most savage stories: in one of these a large family of brothers and stepbrothers—each named after an impeccable Confucian virtue—tear their family apart in a series of increasingly bitter fights。[3]78《王氏之死》中提及的《聊斋志异》故事数量最多。 据统计,去除重复的篇目,《王氏之死》中共在12 处提及了60 篇《聊斋志异》故事,分别是:第一章《观察者》中,撰写饥荒、兵祸以及寡妇的艰辛等主题时,提及了《薛慰娘》《仇大娘》《耿十八》《金陵女子》《土偶》《金生色》《牛成章》《细柳》《小梅》《乔女》等10篇《聊斋志异》故事中的相关内容;撰写社会因战争而动荡不安这个主题的时,提及了《公孙九娘》《野狗》《阿英》《阿绣》《九山王》《柳生》《云萝公主》《申氏》《二商》等9 篇《聊斋志异》故事中的相关内容。 第二章《土地》中,引用了黄六鸿的“蝗灾告城隍文”后,提及了《聊斋志异》的《城隍》中沂州地区成功向城隍祈愿的故事。 第三章《寡妇》中,撰写寡妇的艰辛这个主题时,在三处共提及了《小梅》《乔女》《罗祖》《梅女》《冤狱》《仇大娘》《伏狐》《伍秋月》《铁布衫》《五通》《申氏》《黑鬼》《云萝公主》《任秀》《王大》《牛成章》《新郎》《耿十八》《湘君》《细柳》等20 篇《聊斋志异》故事。第四章《争斗》中,撰写家族内部争斗方面的主题时,提到了《曾友于》中曾氏兄弟争斗的内容。 第五章《私奔的女人》中,撰写女子处于弱势地位这个主题时,在两处提及了《真定女》《乔女》《鸦头》《瑞云》《细柳》《彭海秋》《细候》《邵女》《阿霞》《毛狐》等10 篇《聊斋志异》故事的相关内容;撰写士人的性爱幻想这个主题时,在两处提及了《吕无病》《陈锡九》《霍生》《商三官》《龙飞相公》《黄九郎》《男妾》《韦公子》《武孝廉》《丑狐》《乔女》《夜叉国》《农妇》《苏仙》《青娥》《书痴》等16 篇《聊斋志异》故事的相关内容。 结语《审判》中,撰写黄六鸿利用民众的城隍信仰断案时,提及了《胭脂》中的知县利用城隍断案的情节。

《王氏之死》中,只有一处合译,即在第五章《私奔的女人》中,史景迁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将《寒月芙蕖》《安期岛》《婴宁》《余德》《鲁公女》《红玉》《凤仙》《恒娘》《天宫》《花姑子》《小翠》《小谢》《梅女》《娇娜》《云萝公主》《西湖主》《宫梦弼》《彭海秋》《雷曹》《白于玉》《道士》《香玉》《仙人岛》《宦娘》《罗刹海市》《辛十四娘》《江城》《嘉平公子》《马介甫》《口技》《狐女》《画皮》《王大》《海公子》《酒狂》等 35 篇《聊斋志异》故事中的某些片段合译在一起,创造出一篇描写王氏去世前心理情感活动的文字。

三、亦译亦创、简洁流畅

史景迁译介《聊斋志异》的五种方式中,只有全译、摘译和合译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翻译。 下文将通过具体译例,分析史景迁《聊斋志异》翻译的特点。

上文提到,史景迁在《王氏之死》中全译了6篇《聊斋志异》故事、摘译了12 篇《聊斋志异》故事。 就篇幅而言,全译和摘译部分所占比重最大,也最能体现史景迁的《聊斋志异》翻译特点。 通过比读《聊斋志异》的原文和史景迁的译文,可以发现,史景迁的《聊斋志异》翻译,其最大的特点是简洁易懂、译笔流畅;此外,译文基本上能做到不增不减,比较忠实,但也存在一定的误译。 下面,我们以《刘姓》的翻译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原文] 崇祯十三年,岁大凶,人相食。 刘时在淄,为主捕隶。 适见男女哭甚哀,问之。 答云:“夫妇聚裁年余,今岁荒,不能两全,故悲耳。”少时,油肆前复见之,似有所争。 近诘之。 肆主马姓者便云:“伊夫妇饿将死,日向我讨麻酱以为活。 今又欲卖妇于我。 我家中已买十余口矣。 此何要紧?贱则售之,否则已耳。 如此可笑,生来缠人!”男子因言:“今粟贵如珠,自度非得三百数,不足供逃亡之费。 本欲两生,若卖妻而不免于死,何取焉? 非敢言直,但求作阴骘行之耳。” 刘怜之,便问马出几何。 马言:“今日妇口,止直百许耳。”刘请勿短其数,且愿助以半价之资。 马执不可。 刘少负气,便谓男子:“彼鄙琐不足道,我请如数相赠。 若能逃荒,又全夫妇,不更佳耶?”遂发囊与之。 夫妻泣拜而去。[4]881

[译文] In 1640 there was a great famine, and there were cases of cannibalism. One day Liu, who was serving as a police runner in Tzu, came across a man and a woman weeping bitterly, and asked them what the trouble was. They replied, “We’ve been married over a year, but now there is no way we can both survive in this time of famine, so we weep.”

A while later he saw the couple again, in front of an oil seller’s shop, and there seemed to be some kind of quarrel going on. Liu approached and the shopowner, a certain Ma, explained, “This man and his wife are dying of starvation, every day they come and beg me for a little sesame oil to keep them alive. Now the man is trying to sell me his wife. But in my house there are already more than ten women that I’ve bought, so what does one more matter to me? If she’s cheap, I’ll make a deal; if not, that’s that! It’s really ridiculous that he should go on bothering me li ke this.”

To this the man replied, “Grain now costs as much as pearls; unless I can get at least three hundred cash I won’t have enough to pay to run away somewhere else. Obviously both of us want to stay alive--if I sell her and even so don’t get enough money to escape death, then what have we gained? It is not that I want to be blunt, rather I am just asking you to show me a bit of charity for which you’ll be rewar ded in the underworld.”

Liu was moved by the story, and asked Ma how much he would offer. “In these days the price for a woma n is only about one hundred cash,” said Ma.

Liu asked him not to bring down the price, and also said that he would be willing to put up half of it, but Ma wouldn’t agree; so Liu, who was young and easily upset, said to the man, “He’s a mean-spirited person, not worth bothering about. I’d like to make you a present of the sum you mentioned; if you can escape this disaster, and stay together with your wife, won’t that be the best thing of all?” So he gave them the sum from his purse; the couple wept in thanks, and departed.[3]20-21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难以用一句话或两句话说明史景迁的译文用词简单、句式简洁,所以笔者特意选了以上摘译,这一段摘译相对来说篇幅比较短,此外,里面有典型的错误。 如果只用单句,可能难以支撑译文用词简单、句式简洁这个观点。

首先,从上面的译文可以看出,史景迁在翻译过程中用词简单明了,整篇译文除了cannibalism能勉强算一个难词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的难词;此外,史景迁在翻译过程中主要使用简单句,整篇译文基本上没有复杂的长难句。 因此,整篇译文读来简洁明了、通顺流畅。 其次,通过比读原文和译文,可以发现,译文整体上比较忠实,甚至在句法上也尽量贴近原文。 不过,由于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史景迁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中的两处表达理解有误,最后导致译文错误。 第一处表达是“麻酱”,根据语境以及常识,麻酱此处应该为“芝麻榨油后的残渣”,而不是“芝麻油”,[5]914所以译为sesame oil 有误,可建议改为sesame residues;第二处表达是“非敢言直”,根据上下文,此处的“直”应该通“值”,表示“价钱”的意思。[5]914“非敢言直”的意思应该是“不敢说价钱”,即“不敢讨价还价”,而不是 “不是我想直言不讳”,因此,译为It is not that I want to be blunt 有误,可建议改为I dare not bargain with you.

合译在《王氏之死》中只出现了一次,但涉及到35 篇《聊斋志异》故事。 同全译和摘译相比,合译既有全译和摘译的共性特征,即简洁易懂、译笔流畅;也有异于全译和摘译的个性特征,即翻译方式比较灵活自由,以创译为主。 下面,我们以最后一段翻译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最后一段翻译如下:

[译文] ①He stands before her in his ragged clothes, the snot is dribbling down his face, he smiles at her. “Does the pretty lady love me?” he asks. He hits her. The crowd presses closer to watch. He rolls a ball from his snot and gives it to her. “Eat it,” he says. She puts it in her mouth and tries to swallow, he laughs aloud, “The pretty lady loves me, ” he cries. ②She wants to answer but her mouth is full of earth, ③she is pinned, she is pinned by the snake’s coils that enfold her, she struggles harder, ④her body is thrashing in the water, she can smell the filth in the water, the people are crowded along the river bank, they are watching and laughing, they must help her, she must cry out, they will not help her.[3]131

根据史景迁在注释中的提示,我们发现,这段译文的底本出自5 篇不同的《聊斋志异》故事,分别为:《画皮》《王大》《海公子》《寒月芙蕖》《酒狂》。

译文第①句对应的原文如下:

[原文] 见乞人颠歌道上,鼻涕三尺,秽不可近。 陈膝行而前。 乞人笑曰:“佳人爱我乎?”陈告之故。 又大笑曰:“人尽夫也,活之何为?”陈固哀之。 乃曰:“异哉! 人死而乞活于我。 我阎摩耶?”怒以杖击陈。 陈忍痛受之。 市人渐集如堵。 乞人咯痰唾盈把,举向陈吻曰:“食之!”陈红涨于面,有难色;既思道士之嘱,遂强啖焉。 觉入喉中,硬如团絮,格格而下,停结胸间。 乞人大笑曰:“佳人爱我哉!”[4]122

译文第②句对应的原文如下:

妇大号,冯掬土塞其口。[4]1535

译文第③句对应的原文如下:

防治方法:用1.8%阿维菌素乳油(15毫升/亩)4 000倍液,或5.7%氟氯氰菊酯乳油(30~60毫升/亩)1 000~2 000倍液,或2.5%多杀霉素悬浮剂(960毫升/亩)1 000倍液,或2.5%灭幼脲悬浮剂(60毫升/亩)1 000倍液等交替喷雾防治。

蛇近前,以身绕人并树,纠缠数匝;两臂直束胯间,不可少屈。[4]172

道人默不与语,俄见黄绨化为蛇,围可数握,绕其身六七匝,怒目昂首,吐舌相向。[4]579

译文第④句对应的原文如下:

乃推缪颠堕溪中。 溪水殊不甚深;而水中利刃如麻,刺穿胁胫,坚难动摇,痛彻骨脑。 黑水半杂溲秽,随吸入喉,更不可过。 岸上人观笑如堵,并无一引援者。[4]585

同全译和概译的译文一样,合译的译文也是选词易懂、句式简单。 但是,通过比读原文和译文,可以发现,合译的译文并没有像全译和概译的译文那样忠实传达原文的含义,而是比较灵活自由,以原文为基础进行了创译。 译文第①句是根据《画皮》的部分内容翻译,但是在翻译过程中删除了原文中的不少内容;译文第②句的原文是“妇大号,冯掬土塞其口”,译文是She wants to answer but her mouth is full of earth,和原文相比已相去甚远;译文第③句同其相对应的原文相比,内容也精简甚多;译文第④句同其相对应的原文相比,既有删减,也有增添。 总之,经过史景迁的创造和重写,译文和原文内容已经相去甚远。 但是,原文5 个毫不相关的片段却融合成了一个逻辑比较清楚的整体。

四、 妙笔动人抑或援引不当?

五、 结语

对于史景迁的《聊斋志异》译介,有两点值得特别强调。 一是译介方式独特。 在170 余年的《聊斋志异》英语译介史中,史景迁的这种“融文入史”的译介方式最为独特,尤其是他运用蒙太奇的手法,融合《聊斋志异》中许多毫无关联的片段,译创出王氏去世前的心理情感活动,在《聊斋志异》英语译介史上更是前所未见。 二是史景迁的《聊斋志异》译介效果比较明显。 史景迁“融文入史”,使《王氏之死》细节丰富、文笔动人,没有一般历史作品的枯燥。 因此,该书出版后数次再版,深受英语世界普通读者的欢迎。 此外,学界对史景迁在《王氏之死》中援引《聊斋志异》的做法开展了讨论,扩大了《聊斋志异》在学界的影响。 这些都促进了《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的影响和传播。

猜你喜欢

译介聊斋志异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聊斋志异》:不一样的魑魅魍魉
余华作品译介目录
弟子规
阎连科作品译介①
弟子规
论《聊斋志异》的悲剧意蕴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