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2020-12-18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蔡家庙九年制学校王凤哲

亚太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思维

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蔡家庙九年制学校 王凤哲

问题设计是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引领学生思维的走向,问题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养成良好思维习惯的过程,问题设计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是检验整个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体现了一个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水平。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因为问题设计缺少科学性、严谨性、艺术性和启发性,经常导致教学任务推进困难、问题指向模糊不清、学生思维出现障碍等情况。因而,聚焦和关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问题设计对优化教学设计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让问题真正“落地”,让问题实现圆满“回归”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特别是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我们都能看到有关的问题设计和呈现,但往往问题不能真正地“交到”学生手中,老师边问边答、自问自答、多问多答的情况最为常见。看似抛出了问题,其实学生没有进行思考、谈论和分析,问题就一闪而过;或者一个问题没有回答,老师接着抛出了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更多问题,学生没有真正回答和思考过一个问题,这样的问题设计注定是无效的。于是,就看到了课堂中常见的“满堂问”“问不停”等现象,但没有一个真正有价值的、有分量的问题出现。没有经过学生思考和分析的问题是“不落地”的问题,没有实现学生思维训练的问题就不是“已回归”的问题。问题的“落地”“回归”一定是要走完有问有答的过程,要走完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师生评价的这段“轨迹”,否则就是“假问题”!

倡导问题的设计要简洁明快、直入主题,删除“可问可不问”“问了都知道”“问了都不知道”的问题。备课中,要充分酝酿和打磨已经拟好的问题,特别是对那些设计不规范、不科学、不严谨的问题要反复修改,使问题更有分量。且在教学中要真正把问题交到学生手中,让课堂切实成为学生思维的训练场、学生思想的表达场和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场。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实现学生“动起来”、教师“静下来”的角色互换,实现教师的问题变成学生的答案的互换,实现问题的真正“落地”和“回归”。

二、让问题呈现层次性,且直击教学目标的达成

观察道德与法治课堂,我们发现有时教师的问题设计不能照顾到不同学生的需求,要么设计的问题大家都会、要么大家都不会,不能有层次地设计问题。有时还出现问题与情景不相关的现象。有的问题与本课知识内容的学习关联度不强,没有针对教学的重难点或者知识目标来设计问题,抓不住关键、理不清思路、问不到点子上。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慢、教学技能和学科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首先,要倡导教师积极构建符合初中学生心理、认知和情感的课堂教学,充分把握学生的知识背景、心理需求和认知特点,设计从易到难的问题。问题之间要求有一定的梯度,使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得到思维的训练和提升,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力求使新知识的教学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在水平”,又要与学生的“现有水平”相衔接。其次,问题设计要与课堂情景有较强的联系,课堂情景是问题的背景,问题是课堂情景的拓展,要杜绝脱离课堂情景的问题和脱离问题的课堂情景。最后,要明确整节课的任务推进是依托几个核心问题来展开的,所以每个问题的设计一定要直击教学目标的达成,要凸显重难点,要通过对问题及任务的合作探究、自主阅读、分享展示等环节,实现重要知识点的突破,同时实现能力和情感的有效提升。

三、让问题在预设中成熟,在生成中完美

道德与法治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直接相关,学生对其中的很多内容都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初中学生的思维活跃、感知丰富、课堂表现欲望强烈,课堂中很容易出现学生高潮迭起的观点碰撞和思维闪耀。当老师预设的问题与学生的丰富情感相遇时,往往有很多精彩纷呈的表达,这是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倍加关注的问题。课堂中,经常出现教师只默认自己预设的答案,对学生思维碰撞中闪现的重要话语和精彩表述“无动于衷”,态度往往是“听见装作没听见”。这主要是由于教师缺少驾驭课堂的能力,缺少相应的随机应变能力,学科知识不够丰富等原因造成的。

倡导教师在课堂中既要有“预设”,也要有“生成”。每一个学生作为鲜活的生命体,他们的认知、观点、体验和丰富的学习成果造就了完美和精彩的课堂。学生的体验不同、认知不同、思维方法不同,他们的观点就不相同。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及时捕捉学生不时闪现出的思维闪光点和思维碰撞点,就能巧妙地突破课本的重难点,很多学生的话语、观点及学习成果是课堂中鲜活的、原生态的教学资源。“动态生成式的教学过程,不仅不排斥课堂上呈现的非预期现象,反而把这些意外的事件或信息视为资源,采取欢迎的态度。”故而,问题在预设中成熟,在生成中完美。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