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2020-12-18福建省龙海市榜山中心小学詹美晶

亚太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小学生体育

福建省龙海市榜山中心小学 詹美晶

小学是教育的初级阶段,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时期。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还未定型,具有极大的可塑性,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

一、体育教学中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一)增强学生的信心

很多小学生在参加体育测试或者其他体育活动时,容易产生一种畏惧、胆怯的心理,不能勇敢地表现自己。如果得到同学的帮助以及教师的鼓励,顺利地完成体育活动目标,其就会收获极大的成就感,而且会对以后的体育活动充满信心。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其为取得良好的成绩而克服种种障碍,用顽强的意志力去坚持,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能够增强小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还能够锻炼小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二)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很多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受到一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存在冷漠、孤僻的心理问题;也有一些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以自我为中心,让其他成员都听从自己的安排。而体育活动具有较强的集体性,注重的是团队协作,只有和团队融为一体,才能够产生强大的集体力量。所以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其逐渐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团队意识,养成团结互助的品质,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三)减轻学生焦虑情绪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阅历有限,如果和同学产生了矛盾,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现象。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宣泄消极、负面的情绪,有助于学生保持稳定的情绪,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且小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可以体会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比赛规则,既能冷静地面对矛盾、规避冲突,又能稳定情绪,促进心理健康。

二、体育教学中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信任感,每次组织体育活动都要认真对待,设法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合理需求,对于学生提出的意见要认真考虑、认真回答。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方式表达出对学生的感情,例如鼓励的话语、一些赞赏的目光以及充分理解的表情。尽可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能够主动和教师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让学生相信教师懂得自己的体验,理解自己的孤独、失望以及气愤等。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负责、尊重之情,这样不但能够赢得学生的喜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能为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及时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障碍,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传授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包含了情感上的愉悦。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的行为、表情以及其他外在表现,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的心理状态,所以很容易发现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以便及时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例如有的学生曾经在参加跳高活动时摔伤过,从此见到杆就会胆怯,这时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教育。首先,利用空闲时间和学生谈心,告诉他害怕是正常的,但要勇敢面对,如果一直躲避困难,以后可能会发展成为恐高症。其次,安排一名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跳过去摔在垫子上,以此证明跳高运动具有一定的保护措施,能够有效避免受伤。最后,鼓励存在害怕心理的同学进行试跳,并给予热情的鼓励,帮助其战胜困难,战胜自己,从而提高其心理素质。

(三)结合教材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体育学科蕴含着心理健康因素,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供了充分的保证。例如基本体操的练习、队列队形的练习等都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动作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增强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一些游戏活动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和敏捷性,增强学生的坚韧性,不但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够有效调节学生的情绪,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把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情感变化记在心里,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施教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对于性格孤僻的学生,为他们选择一些足球、篮球或者拔河等集体项目,调整其不善交往的现状;对于性情比较急躁的学生,为他们选择慢跑、打太极拳等项目,有效地调节负面情绪,从而提升心理素质。

(四)优化教学方案,增强学生应变能力

规范的体育课堂活动有着一定的内在逻辑性,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为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这种学习兴趣是从学生的潜意识中自发表现出的,然后教师利用此特点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丰富的教学方法,提供更好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锻炼意志力,提高自信心。最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适合的体育活动,要将活动内容、呈现方式细化,让学生受益。例如当学生学习跑步时,教师要向学生介绍长跑和短跑,不同的跑步类型有着不同的技巧,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计个性化的活动方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运动增强体魄,掌握跑步姿势,理解动作要领,每一个活动环节都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地提升其心理素质。

(五)加强应变能力的实践

在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时,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带着问题去学习,有针对性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通过一些暗示性的语言或者动作,提高学生的洞察力,使学生能够抓住关键词,不断地完善知识结构。例如在进行身体协调能力训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单杠训练平衡身体,提升肢体的协调性;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厘清学习思路,储备知识,随着长时间的累积,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另外,教师还要采取一些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学生讲授体育知识,如果口述无法达到效果,可以进行动作示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和韧性,从而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教学目标。

(六)合理运用情境教学

新课改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时也要重视探究式教学,摒弃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合理地运用情境教学模式,要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提升学生的自主性以及课堂的归属感。例如在进行400米耐力训练时,先利用多媒体视频进行趣味化的语言讲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懂得耐力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形式,可以通过“你追我赶”的游戏形式进行训练,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提升相应的思考能力以及心理素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提升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小学生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其他素质的基础。体育心理素质包含了体育教育和素质教育,在体育运动中提升心理素质,既可以获得体育健康知识与技能,又可以开发思维,增强体质,有效地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小学生体育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学习毛泽东的作战指导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