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生态化课堂的构建与开展策略
2020-12-18江苏省启东市惠丰小学丁睿
□江苏省启东市惠丰小学 丁睿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及应试机制的影响下,学生家长的教育价值取向显现出极端的功利化思想,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也欠缺与其年龄相符的活力与个性。上述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及课堂中也呈现出一种“非生态”的状态,这也造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一)课堂缺乏活力
目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学生家长“求高分”等压力的影响下,过于侧重对学生数学应试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内容也侧重于“题型讲解”“错题纠正”等,此类数学方法的“教授”“讲解”,虽然可以“被动式”地大幅提升学生考试成绩,但也直接造成课堂缺乏活力,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未来的个性化发展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学生出现厌学等现象。
(二)课堂效率低下
个别小学数学教师缺乏教学创新意识,未能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在完成教学大纲及相应的教学任务之余,以“题海战术”作为课堂教学、实践应用的主要方式,来达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应试能力的目的,进而导致课堂教学缺乏互动性、体验性、探究性,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学习”状态,进而造成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差、积极性低等问题,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三)课堂没有深度
目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将教学精力放在了各种题型(尤其是考试常考的题型)的讲解、练习之中,缺乏对不同数学问题、数学现象的系统讲解,导致教学内容缺乏深度与广度,最终造成学生在诸多题型的反复学习与练习过程中出现了“麻木”“本能反应”现象,学生也随之丧失了自主探究、自主释疑的激情,虽然学生的考试成绩可能会有所提升,但学生对数学实际应用能力、自主探究与创新能力未能得到有效培养与提升,这对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也会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二、生态化课堂的内涵
从课堂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与学的活动,它还包含了各个生态因子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课堂环境(如教室自然环境、教学设施等物理环境和课堂氛围、制度和文化等人文环境)之间的互动,以及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的变化。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生态课堂呈现出以下特征:整体性、开放性、平衡性、协同性、可持续发展性等。因此,对于生态化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构建,教师应从课堂环境、教学内容、评价机制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探讨与研究,进而才能为学生建构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态化学习环境,为激发学生数学学习潜力提供保障。
三、构建小学数学生态化课堂的策略
(一)构建和谐开放的生态化课堂环境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构建生态化课堂的基础,只有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和谐、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才能真正促进生态化课堂的构建。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构建生态化课堂,就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还要基于生态化构建的环境,即建立、创设一个开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为构建生态化课堂奠定基础。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在学习时的疑虑、困惑,而不是害怕学生打断自己的教学节奏,更要将学生的“疑虑”“质疑”“节外生枝”作为生态化课堂构建及教学的重要内容,进而才能真正彰显和谐、开放的生态化课堂环境。
首先,教师必须将建立和谐、轻松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作为构建生态化课堂的基础,并通过设计合理的、高效的课堂“教”“学”互动关系作为构建生态化课堂的载体,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及“教”“学”互动关系基础上进行高效学习。
其次,教师还借助教学设计为学生预习一些能够促进课堂动态生成的教学内容或任务,以进一步推动开放性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开放性、动态生成性的教学环境中积极地运用自己的数学思维进行高质量的数学学习活动,进而为提高生态化课堂构建质量奠定基础。
(二)合理运用动态化教学“分歧”
每一名学生的数学思维、学习特点、理解能力等具有自身的特点,这也是导致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较大差异的基本原因。正因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也导致其在数学课堂学习时往往对某一知识点、某一数学问题会出现不同的见解或解决方法,进而造成课堂学习时出现了一些“分歧”。课堂中出现的各种“分歧”恰恰也是构建生态化课堂的关键环节,更是一种难得的课堂教学资源。
如教师在完成“三角形特性”教学时,往往会遇到学生就“三角形特性”问题的争论,如三角形框架可以增加桌子或椅子腿的稳固性,并会举例说明,如起重机、金字塔、三角吊臂等均是利用了三角形特性,但也有学生提出平行四边形会更加稳定——平行四边形的“边”比三角形多。这也提示:很多学生对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则不清晰。教师可以让存在“分歧”的学生分别去利用相同粗细、等边相同的铁丝做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让学生用实践体验去感受两者的稳定性。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既可深度理解“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还可以有效解决了学生之间的“数学分歧”。此类随机、动态生成的“分歧”可以良好地成为课堂教学资源,一旦教师在构建生态化课堂过程中合理地运用这些“分歧”,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独立探究数学问题的热情,还可以在解决问题、验证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数学知识,并在学习体验中完成了个性化的学习与实践应用意识的培养,并对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数学教师在构建生态化课堂过程中,还要积极、科学地运用教学评价来进一步保障生态化课堂构建的质量。首先,教师在构建生态化课堂时,可以在完成教学活动之余利用较短时间鼓励学生就本节课程学习情况、学习情感、学习收获等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在自我评价时,可以认真地就课堂学习情况等进行审视自我、审视和检验自己的数学知识获取情况,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而后找出解决的办法,或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找出解决办法,进而达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目的。其次,教师还要应就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学习专注度、努力情况、学习反馈情况等进行客观评价,且在评价时应以赏识性评价为主,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优点,以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使之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与实践应用中不断“放大”自己的优点,不断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为真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