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黄萎病防治技术要点
2020-12-18曹乾彬
曹乾彬
(山东省东平县东平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 山东 东平271611)
茄子黄萎病是农户在茄子生产中经常遇到的主要土传病害之一,通常苗期即可染病,茄子坐果后症状表现明显。病害多在门茄坐果后开始发生,病株矮小,株形不舒展,果小,长形果有时弯曲;有时植株半边发病,呈半边疯或半边黄,逐渐枯死,叶片大量脱落呈光秆。黄萎病除了危害茄子,对甜(辣)椒、番茄、马铃薯、瓜类等多种蔬菜,以及棉花、芝麻等多种作物也会造成危害。此病对茄子生产危害极大,发病后会降低茄子的产量和品质,影响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发病严重时可造成减产甚至绝收。茄子黄萎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要点如下:
1 发病症状
茄子黄萎病也叫黑心病。病害一般在门茄坐果后开始发生,在茄子盛果期病株急剧增加。发病初期,主要症状表现是茄子植株半边下部叶片近叶柄的叶缘部及叶脉间发黄,叶缘稍向上卷曲,由下向上发展,渐渐发展为半边叶或整叶变黄枯死,果实僵化不长。发病植株生长矮小,株形不舒展,果型小,长形茄果发生弯曲。纵切根茎部,可见到木质茄子黄萎病部维管束变色,呈黄褐色或棕褐色。病情急剧发展时,往往会全叶黄萎,病株逐渐枯死,叶片大量脱落呈光秆。
2 发病原因
茄子黄萎病的发生受温度影响较大,气温在20℃~25℃时有利于茄子黄萎病发生。从茄子定植到开花期,如果日平均气温低于15℃的天数较多,发病时间也会较早,且危害较重。气温在28℃以上时,茄子黄萎病发病较轻。茄子栽培管理过程中,如地块土质黏重、盐碱度高、重茬邻作,施用氮肥过多、施用未经腐熟有机肥,移栽定植过程造成根部损伤、栽植密度过稀,中午烈日下栽苗、阴冷天浇水、田间干旱产生土壤龟裂等,都可以引起茄子黄萎病的发生。
3 发病规律
黄萎病的病菌会以菌丝、厚垣孢子的形式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从幼根表皮或根部伤口侵入,最后扩展至茄子茎、叶、果实、种子。茄子黄萎病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种子内外进行越冬,远距离传播由带病种子产生。病菌在田间生产中可以通过灌溉水、农具、农事操作进行传播,或沿着根部伤口或从根尖直接侵入进行传播扩散。茄子从定植到开花期间,日平均气温低于15℃持续时间长,雨水多田间湿度大,或久旱后大量浇水使地温下降过急,就会造成发病早而重。施用未经腐熟带菌肥料、植株偏施氮肥或土壤营养不足缺肥、重茬地块种植等发病情况严重。如低温定植,定植后不久即会发病。如果在茄子坐果以后产生黄萎病会造成病害面积迅速扩大,防治困难,病情严重直接影响经济效益。
4 综合防治
茄子黄萎病菌生存能力强,传播速度快,产生危害大,防治困难。通常采取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有效防治茄子黄萎病。
4.1 选用良种。使用无病良种,尽量从无病田采种或从无病区调种。也可以采用穴盘育苗,以保证植株根系发达、苗粗壮、营养充足,定植后缓苗快,增强植株抗病性。一般叶片长圆形或尖形,叶面茸毛多,浓绿或紫色的茄子品种较抗黄萎病,如辽茄5号、郭庄长茄、丰研2号、长茄1号、布利塔、黑茄王等。
4.2 合理轮作。栽培茄子地块要和茄科作物实行5年轮作,不要与茄科作物邻作。葱蒜茬地块或大田茬栽茄子可减少茄子黄萎病的发生。密植植株封垄早,可减轻地裂伤根。栽植密度以60 cm×30 cm为宜。
4.3 清洁田园。田间发现茄子病株要及时拔除,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在病株周围土壤撒石灰防止病害扩散;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
4.4 适当肥水。茄子生产过程中,由于前期地温偏低,可以尽量少浇水。如果需要浇水要选择晴暖天气进行,阴冷天气浇水易引起茄子黄萎病发生。夏秋季节天气温度高时,要做到小水勤浇,保持地面湿润即可,以土壤不干不裂为好,减少地裂伤根,控制发病。在门茄现蕾期间,用奇农素10 g+赤霉素0.25 g+硼肥100 g+尿素50 g+水15 kg喷雾,促进花果生长,增强抗病能力。7~10 d喷雾1次,直到停止开花。可以每亩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3 m3,磷酸二铵15~20 kg,尿素10 kg,钾肥10~15 kg,促进植株生长,防止由于缺肥发生病害。不要直接施用未经腐熟的生粪,以免造成茄子植株烧根。
4.5 药剂防治。播种前用10%的磷酸三钠浸种10 min,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12 h。苗期和定植前期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70%黄萎绝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敌克松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900倍液喷雾或灌根,每株灌100 g,3~5 d灌1次,连灌1~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