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乌卡时代”的“林中路”

2020-12-18王彦明

江苏教育 2020年58期
关键词:情怀江苏素质教育

王彦明

1990 年12 月25 日,江苏省教育委员会颁发了《关于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试行)》,这就是日后在江苏普教系统引起轰动并产生深远影响的“45 号”文件。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江苏教育开始沿着素质教育的道路砥砺前行。作为教育系统喉舌的《江苏教育》杂志敏锐地嗅到了教育改革大潮的气息,通过细致专业的调查研究,在1998 年推出了系列文章《把握明天——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纪实》,并以专题形式发布。专题一经刊发,即在江苏基础教育界掀起素质教育改革的浪潮,当2001 年国家推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候,江苏教育人已经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探索了整整10 年!回顾教育现场,重读此文,心潮依然澎湃,此文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依然闪耀。

一是具有前瞻性,站在历史的潮头引领改革。“45 号”文的发布,吹响了江苏素质教育改革的冲锋号,其中不乏前瞻性的举措,比如“语文姓语”,强调了语文的学科性和指向性,其观点切中了当今语文课堂的肯綮。2017 年普通高中语文学科素养,其实就是在落实语文性的问题。二是具有教育性,运用教育的规律指导改革。遵循教育规律进行教育改革是必然的价值取向,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其效果也是慢慢彰显的,不能冒进与跨越。当时提出的“办一所教育的‘黄埔’”,就体现了长远的眼光和发展的思维。三是具有人文性,回归人本的视角审视改革。当时的改革以学生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旨归,无论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都在如何培养人、如何站稳学生立场等问题上做深入研究。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 年发布的《反思教育》重申人文主义立场的创见不谋而合。

20 多年过去了,江苏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3 年,江苏成为全国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省份,并提出了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全国教育看江苏”已经成为共识。历史的车轮进入21 世纪,我们面临的时代已经是充满了变幻莫测、颠覆性丛生的“乌卡时代”(VUCA),即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如何在不确定性的社会中寻求教育的确定性?如何在复杂的系统中寻求一条教育发展之路?这是我们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重读《把握明天》系列文章,也许我们会找到答案,那就是:

敢于创新的勇气。墨守成规固然不会犯错误,教育创新则需要承担风险。创新的勇气来源于浓厚的教育情怀,积极开拓的精神,大胆质疑的品质。对学习效率的诘问成就了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一批学校的改革探索;对课程的诘问,激发了北京十一中学选课走班的尝试和清华附小“1+X”课程体系的构建。敢于创新的勇气不是莽撞出击,而是审时度势,把握规律的变革。冲破的是教育习惯,实现的是教育发展。

大胆实践的能力。模糊的事件如何变得清晰?复杂的事件如何化繁为简?这需要我们的大胆实践。当年教育人大胆的实践,树立了江苏教育的品牌,在今天立德树人和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没有理由不积极探索。省课程基地改革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正说明了我们的坚持。

执着教育的情怀。教师,永远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早在1996 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就响亮而明确地提出了“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优化、能适应教育现代化需要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跨世纪教师队伍”的宏伟目标。江苏教育发展到今天,和一群具有教育情怀的人密不可分,他们的名字在时代中闪耀:斯霞、李吉林、于永正……破解未来教育之谜,仍然需要有这样一批人,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情怀与奉献。

海德格尔在《林中路》中说:林中路多半断绝在杳无人迹处,只有护林人识得这些路。在“乌卡时代”,知识信息迭代飞速,教育问题也不断凸显,如何实现立德树人的伟大目标,如何培养未来社会的创新人才?需要我们成为护林人,走出“林中路”。

猜你喜欢

情怀江苏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数读江苏
江苏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