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防控措施
2020-12-18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郑州市分校郑雅丽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郑州市分校 郑雅丽
草地贪夜蛾又称秋黏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害虫。2019 年1 月草地贪夜蛾传入我国云南,同年5 月首次在信阳市发现其为害春玉米,对河南省粮食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草地贪夜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全球预警的重大迁飞性害虫,具有适生区域广、迁飞能力强、繁殖能力强、食量大、危害重的特点,因此防控难度大。春末夏初,春玉米从南至北进入生长期,加之风场、天气条件适宜,草地贪夜蛾除在南方省份继续繁殖、危害外,还将蔓延至长江中下游、黄淮、华东、东北和西北等地危害。笔者基于目前掌握的草地贪夜蛾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特点,梳理了成虫诱测方法,幼虫防控技术,以期为进一步做好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一、生物学特性
(一)寄主广
草地贪夜蛾是杂食性害虫,其寄主植物广泛,包括玉米、棉花、燕麦、粟、水稻、花生、小麦等80 多种植物。
(二)迁飞能力强
成虫每晚可飞行100 多km,风向和风速适宜时迁飞距离会更远。
(三)危害重
草地贪夜蛾可取食叶鞘、心叶、生长点、果穗。草地贪夜蛾低龄阶段(1~2 龄)需要很少的食物,后期的食物需求大约是前期的50 倍,由于取食规律的快速变化,直到一夜之间所有寄主都被摧毁之后其幼虫的存在才会被发现,尤以为害玉米最重。外媒报道,在美国弗罗里达州草地贪夜蛾危害可造成玉米减产20%,在洪都拉斯造成玉米减产40%,在阿根廷造成玉米减产72%。
(四)环境适应性强
草地贪夜蛾适宜的发育温度为11~30 ℃,在28 ℃条件下,30 d 即可完成1 个世代;而在低温条件下,需要60~90 d 才能完成1 个世代。
(五)繁殖力强
雌虫一生可产卵900~1000 粒。
二、危害特点
害虫取食部位及危害程度与作物的种类、生育期、幼虫龄期密切相关,6 龄危害最为严重。以玉米为例,1~3 龄幼虫通常群集在叶片背面和心叶丛啃食叶肉,取食后形成半透明薄膜状的“窗孔”;低龄幼虫还会吐丝下垂,借助风力转移到周边的植株上继续危害,其为害植株呈核心分布;4~6 龄幼虫对玉米的危害更为严重,取食叶片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严重时可将整株玉米的叶片取食光,造成玉米整株死亡。玉米抽穗后,幼虫取食果穗,造成果穗腐烂,籽粒不全。
三、防控措施
(一)生态调控及天敌保护利用
对于有一定规模的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可利用植物多样性,采取与吸引天敌的其他植物间作套种、轮作改种,保护农田自然环境中的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发挥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控制优势,形成生态阻截带。对于种植面积小的农户可采取选用抗性好、质量优的种子,加强田间管理等农业措施来提高作物本身的抗虫、耐虫性。此外,草地贪夜蛾从玉米的苗期一直到穗期都可危害,可以通过调整作物播种期,使草地贪夜蛾的幼虫期与玉米的苗期至抽雄吐丝期错开,同时避免交错种植,以防止持续为草地贪夜蛾提供理想的寄主植物,即玉米幼株。
(二)成虫诱杀技术
草地贪夜蛾成虫白天藏身在地面的植物残枝叶片或其他隐蔽处,也可在叶片基部的叶腋处。它一般在夜间进行迁飞、交配和产卵,温暖、潮湿的夜晚最为活跃。因此,可根据成虫夜晚趋光性以及对性信息素的趋性进行种群诱测。成虫发生期多使用光波诱控和食源诱控。
(三)幼虫防治技术
由于高龄幼虫会钻蛀在植物组织内部为害,喷施药剂往往对它不起作用,因此,要抓住低龄幼虫的防控最佳时期。草地贪夜蛾1~3 龄为最佳用药窗口期,此时施药,虫体小、虫体暴露、抗性小、防治效果好。此外,根据草地贪夜蛾幼虫通常在夜间取食的特点,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
1.生物防治。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包括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人工释放天敌以及使用生物农药。草地贪夜蛾的天敌资源丰富,其寄生性天敌主要分为寄生蜂(如台湾甲腹茧蜂、菜粉蝶盘绒茧蜂、螟蛉盘绒茧蜂等)和一些寄生蝇。捕食性天敌有花蝽、蜘蛛、蚂蚁、甲虫等。我国是利用赤眼蜂防治农林害虫较成功的国家之一。研究表明,赤眼蜂特别是短管赤眼蜂和产雌孤雌赤眼蜂对防治草地贪夜蛾效果较好。此外,也可选择在卵孵化初期使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杀菌素等生物农药喷施。
2.应急防治。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9 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方案(试行)》和农业农村部推荐的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用药,可选用防控夜蛾科害虫的高效低毒杀虫剂,如氟氯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等进行喷雾防治。草地贪夜蛾有较强的抗药性,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要轮换和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方式的杀虫剂,延缓抗性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