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产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川种优749 的选育及配套技术

2020-12-18李天炬徐大洪孙华云陈国良

中国种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父本母本制种

李天炬 徐大洪 严 洪 孙华云 林 宇 陈国良 刘 明

(1 四川川种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成都 610000;2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德阳 618000)

川种优749 是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川种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自育不育系川种7A(曾用名:1117A)与自育恢复系川种恢2649 组配的中籼迟熟高产三系新组合,于2018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86049。该组合2 年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69.63kg,比对照F 优498 增产3.5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38.42kg,比对照F 优498 增产5.65%。该品种突出优点是氮肥高效,符合当前减氮增效的生产要求[1-3]。为了更好地推广应用川种优749,对其高产栽培技术和高产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1 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

1.1 不育系川种7A川种7A 系四川川种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选育的三系不育系,来源于内香2B 与泸香618B 杂交后代。2003 年在泸州杂交,经泸州、海南9 年22 个生长季节南繁北育和回交,于2010年冬在海南17 号株系稳定,2011 年繁殖,暂定名为1117A,现定名川种7A。2017 年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技术鉴定。

1.2 恢复系川种恢2649川种恢2649 系四川川种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利用成恢178/浙4R 杂交选育而成。2006 年在四川泸州配制杂交组合,其后代经四川、海南8 年17 代选育而成,2014 年稳定株系为F17,暂定名为川种恢2649。

1.3 组合川种优7492014 年海南秋季将川种7A与川种恢2649 测配,并在海南制种,2015 年在四川、云南、重庆、贵州等省市组织品比试验,表现出高产、适应性好、田间转色好、抗病性好等特点。2016-2017 年参加中种集团绿色通道区域试验中籼迟熟组试验,2017 年同步进行生产试验,完成区试程序。2018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86049。

2 产量表现

2016 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每667m2平 均 产 量676.16kg,比 对 照F 优498 增产3.01%;2017 年续试平均产量663.10kg,比对照F 优498 增产4.04%;2 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69.63kg,比对照F 优498 增产3.52%。2017 年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638.42kg,比对照F 优498增产5.65%。2018 年在四川中江县示范种植测产,每667m2产量851kg,较对照F 优498 增产8.82%;2019 年在西南地区大面积推广,表现高产、稳产,在重庆垫江县测产较对照宜香2115 增产6.7%。

3 主要特征特性

3.1 农艺性状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0.3d,比对照F 优498 长0.3d。株高112.2cm,穗长24.9cm,有效穗数14.9 万穗/667m2,每穗总粒数181.6 粒,结实率82.7%,千粒重30.7g。

3.2 抗性2016-2017 年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上游区试鉴定结果表明,稻瘟病综合指数分别为4.0、4.7,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7 级;褐飞虱9 级;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中等,耐冷性中等。

3.3 米质2017 年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鉴定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1.6%,垩白粒率40%,垩白度11.0%,直链淀粉含量22.4%,胶稠度35mm,长宽比2.93。

3.4 适应性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市(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m 以下地区和陕西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在3 月上旬至4 月中下旬播种。秧田要选择通风向阳、排灌方便、土质疏松的田块。大田用种量机插秧以1.75kg/667m2为宜,手工插秧以0.75~1kg/667m2为宜。播种前用消毒剂对种子进行消毒杀菌,降低因种子带菌而发病的风险。播种时做到稀播匀播,注意秧田的虫害和肥水管理,培育壮秧。秧苗3 叶1 心期每667m2及时追施尿素4.5~5.5kg 作断奶肥;移栽前3d 施用尿素5.5~6.0kg作送稼肥。秧苗期应注意病虫害防治,在移栽前3~4d 喷施药剂防治病虫害,做到带药移栽,减少移栽后发生病虫害。

4.2 适龄移栽,合理密植秧龄30d 左右就可以移栽(机插秧25d)。以宽行窄株栽插为宜,栽插株行距20.00cm×(20.00~26.67)cm;也可根据当地的栽培习惯移栽,1.25 万穴/667m2,每穴2 谷粒苗,保证基本苗。

4.3 科学管理肥水川种优749 属肥高效品种,在生产中不宜多施氮肥。底肥多施有机肥,适当配施磷、钾肥。施肥时纯氮控制在10kg/667m2左右,穗粒肥依苗情适施或不施,提倡施用水稻专用复合肥或复混肥,有条件的最好施用农家肥。

本田要求前期浅水灌溉,分蘖达到计划穗数的80%时开始晒田。抽穗期若遇高温应深水灌田,减少高温损失。收获前视天气情况提前1 周断水,以便于机械收割,切勿过早断水,以免影响籽粒充实度,影响产量与品质。

4.4 综合防治,及时除草病虫害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根据植保预测预报和田间实际情况,综合防治稻瘟病、螟虫等病虫害。在营养生长期,要及时处理田间杂草,确保禾苗足够的成长空间。

5 制种技术要点

5.1 合理安排父母本播期,确保花期相遇在四川省泸州泸县制种时,为了确保父母本在7 月上旬抽穗扬花。根据亲本特性以及当地历年的气候情况,将父本分2 期播种。Ⅰ期父本安排在3 月上旬播种,Ⅱ期父本相隔8~10d 播种,母本比Ⅰ期父本晚播21~23d。

5.2 合理密植,保证基本苗父母本移栽行比为2∶12 或2∶13,父本与母本的行距为20.0cm。Ⅰ、Ⅱ期父本1∶1 间插,株行距为26.7cm×46.7cm,每穴15~20 苗;母本株行距为20.0cm×20.0cm,每穴10~12 苗。

5.3 本田管理制种本田按照重底肥、轻追肥,施好调花肥、保花肥的原则进行施肥。在父本移栽前,根据田块的肥力水平每667m2施用碳酸氢铵10~15kg、复合肥(N∶P∶K=15∶15∶15)25kg。返青后,父本单施尿素、氯化钾各5kg,促进营养生长。幼穗分化Ⅳ~Ⅴ期,每667m2施用氯化钾2.5~4.0kg,苗情差的补施尿素2.5kg,保花壮籽。同时还要根据父母本花期预测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施用调花肥,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

移栽、施肥、喷药、抽穗扬花时期浅水灌溉,其余时期湿润(节水)灌溉(有暗水无明水);够苗晒田,减少无效分蘖。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病虫害发生规律,加强病虫害防治,着重防治稻瘟病和稻粒黑粉病。在母本破口期前3d 施用药剂防治稻瘟病和螟虫;赶粉结束时,立即再防治稻瘟病1 次,并同时防治稻粒黑粉病和稻飞虱。避免出现种子质量下降、减产、绝收等现象。

5.4 花期监控从3 叶期开始,每隔5d 观察父母本叶龄,并对照气象资料、历史资料做生长发育状况分析,提早预测花期情况;幼穗分化Ⅱ期做田间剥检;发现母本没有达到理想花期(父母本同期)时应及时调整。

5.5 合理喷施“九二0”按抽穗多、植株老的重喷,抽穗少、植株嫩的少喷的原则进行喷施。正常花期和天气情况下,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母本见穗20%时,每667m2父母本同喷施4~6g,隔1d 父本单喷8g;母本见穗50%时,父母本同喷8~10g,喷施后1d或间隔1d 视苗情,父母本同喷4~6g/667m2。喷施效果以母本脱颈1~3cm,父本比母本高10~15cm 最为适宜。花期不遇的田块应根据花期情况、天气状况,灵活掌握。

5.6 严格去杂,及时收获根据制种区域的种植情况,在父本插秧前做好隔离规划,母本插秧后复查隔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冬闲秧田和大田应当在播种和移栽前25~30d 翻耕浸泡,避免落地谷的存在,减少去杂成本,同时防止生物混杂。根据父母本的特征特性及时去除异型株,尤其是父本中的杂株一定要在始穗前清理干净;抽穗后,母本开花授粉前应严格及时去除混杂的可育株(即保持系),保证制种的纯度。根据成熟度和天气情况,及时收割,单收单晒,防止暴晒,同时严防机械混杂,确保种子质量和纯度要求。

猜你喜欢

父本母本制种
新疆兵团制种玉米获丰收
中央财政下达奖励资金10亿元支持制种大县建设
传统《元宵歌》本的复现、消失与走向
杂交粳稻常优2号母本机插制种技术
蔬菜制种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措施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鹦鹉鱼品系对不同亲本和繁殖技术的响应
62团玉米制种超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杂交制种中父本的管理技术
甜(辣)椒杂交制种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