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生态流量(水量)管控的意义
2020-12-18祁发菊
祁发菊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水务局,甘肃东乡731400)
目前,我国的水资源呈现出紧缺、分布不均及水土资源不匹配等问题,一些地区河流开发和利用的程度相对较高,影响了河流的天然径流量,同时一些江河拦蓄工程也影响了河流的天然径流量。只有增强对河湖生态流量的管控,才能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因此,要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的同时,制定和我国的水情及国情相符合的河湖生态流量管控保障策略。
1 河湖生态流量管控的总体思路与意义
河湖生态流量管控与保障是系统性的工程,应满足水资源的管理要求。总体来说河湖生态水量管理对策的落实,必须要注重河流水系的整体性、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间的协调性,全面分析水资源的禀赋条件及开发利用等情况,也要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为保障河湖生态流量的平衡奠定坚实基础。
1.1 有效处理人和自然间的关系
有效管理生态流量,应按照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来落实各项工作,不但要确保人类合理的用水需求,也要维护河流水系健康,使得人类不合理的行为及用水需求得到良好的控制,合理管控河湖生态流量[1]。
1.2 遵循河流的自然规律及水生生物的生长特性
生态流量管控工作应以河流的自然规律为基础,遵循河流流量的年际和年内变化节律等,综合考虑水生生物的越冬场、产卵场及索饵场等要求,制定合理的管控措施,并将其真正落实到实际当中,为维护和管控河湖生态流量提供保障。
1.3 研究科学管控生态流量的对策
生态流量管控对策的制定,应充分考虑水资源开发、人居地点、经济社会等因素,并根据河流保护目标与要求等,对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的、对人类活动有影响的河流,制定生态流量管控策略,进而更好地满足水资源、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间的协同稳定发展。
1.4 管控工作应注重系统性及长效性要求
在生态流量的管控中,会涉及到很多方面,而想要确保相关措施有效落实,就应以水生态系统为基础,结合上下游、左右岸以及岸上岸下等制定完善的对策。生态流量的管控工作属于长期的工作项目,要确保相关策略在实施时的长效性及完善性。
2 河湖生态流量管控策略
当前我国河湖生态流量的管控工作正处在起步阶段,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实际工作中要理解和分析河湖生态流量的关键性问题,积极有效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间存在的矛盾,强化对河湖生态流量管控的认识与了解,提高河湖生态流量管控水平,建立完善相关机制,制定配套政策,强化技术标准,为河湖生态流量管控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2.1 优化河湖生态流量的管控体制及机制
首先,根据国家机构改革的要求,各部门也相继出台了新的“三定”方案,对河湖生态的流量管控体制进行优化,明晰了河湖生态流量管控部门的事权、生态环境部门在实际管控工作中的监督及执法权责等,为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政策保障。其次,形成常态化的制度体系,通过协商互助的方式解决重点流域的河湖生态流量管控问题,确保整体的完善性。最后,运用流域和区域相结合的管理体系,科学有效地划分流域及地方河湖生态流量的具体管理事项,充分发挥流域机构在实际规划、水量调度、河湖管理及监督执法等工作中的职能及作用,进而完善河湖生态流量管理体系。
2.2 注重制定河湖生态流量管理政策
首先,科学修订《水法》等相关法律,确保河湖生态流量管控能够依据完善的法律开展各项工作,同时也要明确破坏河湖生态环境的处罚办法。提升河湖生态流量监管的可操作性及可推广性,使得管控工作能够依法开展[2]。其次,制定完善的河湖生态流量管控指导意见,明确该工作的主要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相应的保障措施等内容,建立完善的水利、生态环境及农业等部门参与的决策和议事机制,并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到其中。
2.3 注重提升河湖生态流量管控工作的调配水平
首先,要强化顶层谋划水平,制定关键江河水量的分配策略,以流域或区域用水总量的控制系统为标准,明确、细化控制策略,真正为解决河湖生态流量的下泄控制指标问题提供坚实保障。其次,通过核定水利工程的生态泄放流量及监控相关设施的建设,优化工程运行调度体系,确保河湖生态流量下泄的稳定性,改造河湖生态流量的泄放设备,拆除那些不具备改造条件的工程。最后,不断提高水利基础设施的生态调度管理效果,将大数据、云计算及智能技术等渗透到基础设施中,为调度管理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建设与升级提供保障[3]。
3 结束语
我国的生态流量管控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各部门、各行业对生态流量的认识不一。要制定、优化河湖生态流量管控策略,并按照因地制宜和因河施策的要求,确保管控工作能够符合河流的天然特性及自然规律等,杜绝一刀切现象,在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的管控体系下提升整体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