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思考
2020-12-18江苏泗阳县裴圩镇小学
◇(江苏:泗阳县裴圩镇小学)
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尚不成熟,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又较为抽象复杂,为了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教师就要在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理解。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利用思维导图,成了当前数学教师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就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在小学教学阶段,数学是教学重点与难点,数学教学除了要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将课本上的内容快速高效地传输给学生,往往采用传输式教学法,这样的教学模式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加上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比其他学科复杂抽象,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又不完善,所以导致小学生学习数学相对困难,久而久之会打击其学习积极性,使之出现厌学的心理情感。而思维导图的教学功能主要是将学生发散的思维采用图像的方式,更加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其梳理解题过程和数学知识脉络,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从理论上来说,思维导图相当于心智图、脑图和流程图,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充分激发其学习潜能,特别是对年龄偏小思维活跃的小学生,更加有效。思维导图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图像的方式将教学内容更加真实地展现给学生,从而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模式。并且依靠思维导图的帮助,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和学习习惯,让他们在数学教学中逐渐具备数学思维素养,增强逻辑分析能力,从而为其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新知识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每个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差异性较大,由于传统数学教学采用文字化概念化的教学方式,将数学知识转变为文字描述,增大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难度。而部分小学生对于文字数字的理解能力较弱,再加上学习过程枯燥乏味,所以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图像要比对文字有更强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思维可以跟着思维导图一步一步进入课堂教学中,从而将学生的主观思维和自主能动性引入课堂教学,使之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再按照思维导图的引导正确地分析与判断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水平。这样会逐渐在学生心中建立学习信心,使之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例如:在图形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首先在黑板上画出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物品如课本、足球、电视机、晾衣架,引导学生看图总结出这些物品的形状是什么。学生根据所学内容会总结出课本是长方形,足球是圆形,电视机是长方形,晾衣架是三角形,这样就可以在教学中充分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发其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生活去理解数学知识,建立良好的思维模式。
三、利用思维导图增强课堂趣味性
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在课堂学习中自制能力不强,所以导致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以保证学生的思维时刻跟随教师展开学习。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增强课堂趣味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可以相互探究。教师可以首先在课堂中画出与本课相关的思维导图,逐一让学生上讲台来填写思维导图中的内容,使学习气氛更加浓厚,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
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课时,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讲解认识钟表的技巧,其次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认钟表更加快速方便。学生在讨论中就会认真思索并且相互交流,随后教师让学生在黑板上利用思维导图,将自己认时间的过程画出来。最后再对学生的思维导图给予鼓励与评价,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参与学习,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趣味性、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教学目的。
四、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寻找解题思路
课后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应用题是数学中重要的题目,应用题中的条件相对复杂,学生往往无法正确分析出应用题题目中有效的条件,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在解题过程中寻找正确的解题思路。例如此题:共有五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手中有两个橘子,那么一共有多少个橘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出:如果想要计算出橘子的总数,那么就首先需要知道条件“有多少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有多少个橘子”。学生通过这样的思路分析,即可快速得到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快速找到答案,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度。
思维导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将知识框架和思考模式更加清晰地展现给学生,使之拥有正确的逻辑思维模式,从而促使其全面发展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