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有效提问的优化策略分析
2020-12-18青海西宁市城西区古城台小学
◇(青海:西宁市城西区古城台小学)
无论是在小学科学课堂,还是在其他任何教育阶段的任何学科的课堂上,开展教学活动最常见和主要的形式就是“问”与“答”。在提问和回答的交互往来中,知识和技能得以传递,课堂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得以实现。
一、小学科学课堂“问”的存在意义
(一)科学课的设置目的
小学科学课的设置目的更多的是着眼于对兴趣的培养、对科学现象的感知与关注、对非人文学科学习方法的初步体会与尝试,而非较为深入地研究科学理论。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作为课堂教学必要内容的“问”存在的意义,就是要为科学课的设置目的服务——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进行关注和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方法进行探究。
(二)教师引导学生“入境”的工具
教师在科学课堂上的提问,具有组织课堂和推进教学进程的双重作用。一方面,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知识点上来,使学生能适时地从对科学现象的好奇、观察阶段迈向进一步的思索阶段;另一方面,层层深入的、有目的性的提问内容,是教师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进程的工具。有效的课堂提问既是引领学生进入特定情境的工具,也是提问的意义之一。
(三)获得教学活动反馈的重要途径
小学科学课堂上提问存在的又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它作为某种媒介或者考核方式,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在科学课堂课程导入阶段的提问,可以让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到他们对科学现象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在课程内容展开的过程中,有效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帮助学生自主钻研,甚至是自主探究出所要讲授的科学结论;在启发延伸阶段,提问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举一反三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小学科学课堂的“问”的现状
(一)提问的“性价比”不高
相关研究统计数据显示,在现代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背景下的各个学科课堂上,提问占整节课教学时间的比重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势。对小学课堂来说,一节课的时间大概在40 分钟左右。在这短短的几十分钟里,教师的提问频率较高,大约为每节课平均提问30 次。然而,在如此高占比的课堂提问中,真正有价值的问题却往往为数不多。这很遗憾地形成了现在多数小学科学课堂的“问”之现状。
(二)提问的目标不够明确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授课对象——小学生在性格、专注力、接受能力等方面的条件有限,很多时候,课堂上的提问更容易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提问与原本设置的目标发生偏离。因此,教师在科学课堂上的提问应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但就现在的课堂实践来看,教师的提问目标往往不够明确。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课堂上,教师原本设计提问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动物区别于其他生物的共性特点,结果提出的问题却是“介绍自己比较熟悉的动物”。这种目标不够精准的问题得到的答案大多是关于动物的奇闻趣事。
(三)对课堂提问不够重视
在当下的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设置得往往较为随意,这也就体现了教师对这种课堂提问的重视程度不够。这种不重视一般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教师在课前的备课环节没有做到准备充分和严谨思考,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并没有字斟句酌地推敲,没有前后考量问题的目的和可能产生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没有对即时的提问给予充分重视,很多追问或转问其实只是随口一说,有的甚至就是“跑题”。
三、“前思后想”优化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提问
(一)把握提问数量,提高提问质量
针对小学科学课堂的有限时间,教师应该综合考虑课堂提问的数量与问题层次等关联问题,从整体上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数量,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只有课堂提问能够做到保质保量,这样的提问才能称之为“有效”。具体来讲,每节课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和教学目的,应该分别设置几组问题;每组问题应该以怎样合理的层次来体现;每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将可能引发怎样的反应;针对可能出现的答案,应该准备哪些反馈……这些都是为了优化课堂有效提问而应该有的“前思后想”。
(二)注意难易配比,语言繁简得当
对于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提问的优化,不仅包括内在思维方面的优化,还应当包括对问题外在形式的优化,即注重对课堂提问的语言的优化。有效提问之所以有效,首先应该做到让所提出的问题被学生有效理解和接受。如果学生对于教师的提问都没有听懂,那么这个问题当然是无效的;其次,有效提问还应该考虑到占用课堂时间、控制课堂节奏的问题,也就是要在语言的长短、繁简上斟酌好;最后,有些成组设计的问题应该形成逻辑上的由表及里的层次关系,问题之间相互联结。因此,这些问题要想做到有效,就必须在设计上注意难易配比,使问题和由此引发的思考富有层次性。
优化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提问,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也是提升科学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从内在思维和外在形式两方面双管齐下,优化科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是值得教师长久思考与探索的课题。■